◆閱讀本文之前,建議先讀前一篇〈不寫作業的學生:從懲罰到正向教養〉
「在事情變好之前,允許它先變糟。」
我知道這句話很違反人性,身為教育者的我們為了孩子做了這麼多,也決定放下懲罰與高壓教育,就是希望正向教養能發揮更好的成效,可是必須承認的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上一篇文章後隔了快兩周,我很想歡欣地跟大家分享我實施的正向教養看到成果了、孩子們積極配合完成作業、整個班的風氣蒸蒸日上,可是沒有,我就像在一個大型的實驗現場,嘗試將書本的方法運用在教室裡,而學生也真的像作者講的那樣分毫不差,並不會立刻改變。
上週一上課,我照慣例要先檢討功課,「講義翻開第一百七十二頁,拿紅筆喔。」我邊說邊走下講台,穿梭在學生之間。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很有默契地翻到作業、握著紅筆氣定神閒地準備批改,但有幾位學生仍舊是頭低低的,試著把講義往自己的身體挪了挪,想用雙臂遮擋我檢查的視線。當然,這些是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
相較於上一堂沒完成的3位,今天暴增到5位。
用現在年輕人的說法,我真的是「笑不出來!!」加入寫作業行列的孩子不增反減,我在想,孩子可能在測試老師的極限,「不寫功課也不會怎麼樣嘛?」現在的孩子難管教,其實有很大的原因是出在他們「沒那麼想要」。
大人總是希望孩子自動自發,自主學習、不要逼迫,但能做到的孩子少之又少,這時候家長能做甚麼?難道就放任孩子每天划手機、「自生自滅」嗎?我聽過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管不動,那就換個人教吧!易子而教,看老師講的話會不會比較願意聽,所以許多時候,引導孩子配合的責任又落回師長身上。
我重新走回講台,有別於上一堂課直接檢討,我安靜地望著學生大約十秒鐘(十秒聽起來很短,但也足夠讓孩子意識到不對勁了),這時學生紛紛抬起頭看向我,不解這個奇怪的老師為甚麼不像之前那樣繼續。十秒後,我帶著淺淺的微笑(這個微笑是提醒我自己不要發飆)問:「那我們現在要檢討嗎?」
這時候有個很奇妙的現象,班上會分成兩派人:寫完作業,心安理得點頭並繼續寫後面練習題的學生;以及沒完成作業,眼神不停閃躲的孩子。其實即使我不指名道姓,孩子還是心知肚明這些話是講給誰聽。
當然沒有人回答我,於是我又問了一次:「我們班上有這麼多人沒有完成作業,那現在我應該要檢討嗎?」其實沒完成作業的學生,也不敢說「不要!等我把功課完成再說。」因為他們知道沒寫作業是自己的不對,不應該因為個人問題拖累團體進度,於是我說:「等一下我給答案還有檢討的時候,沒有寫功課的人不要把它抄上去,因為你沒寫、並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今天沒完成的部分是你這次回去的作業,下次要單獨給我檢查。然後,中堂下課的時候,請你來跟我解釋為甚麼沒有完成作業,還有你要怎麼解決你遇到的問題。」我用堅定的語氣這麼說,開始了當天的課程。
「你能告訴我,為甚麼沒有完成功課嗎?」我坐在椅子上,與學生平視,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友善與尊重,我的出發點不是責怪,而是想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
「上周末去校外教學,我六日都沒有空...。」其中一位學生說。
「但是校外教學應該是早就知道的事,對嗎?」「對。」
「那你覺得你遇到周末要出去玩、沒空寫作業的情況,可以利用甚麼時間寫?」
「我應該禮拜五的時候寫,寫完再出去玩。」
「對,那我們說好囉,以後要利用其他時間寫完再出發。」其實我內心多多少少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這也需要我講嗎?」可是孩子或許就是需要這樣的引導。
「我忘記寫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例子,剩下的學生的原因都是忘記,我該說他們真的很誠實、貴人多忘事嗎?但現在忘記寫作業的學生真的比比皆是。
「那你要怎麼防止自己遺忘作業呢?」
「我一回家就把講義放在書桌上!」「把功課範圍超在講義前面。」這都是很好的方法,但竟然有一個天兵想了老半天,提出的方案是:「老師妳傳訊息提醒我吧!」
聽聞,我真的差點吐血,這個孩子的腦迴路竟然不是檢討自己,而是要他人配合他,「現在是你個人問題,所以你要靠自己的方法解決,不可以麻煩到我,因為這不是我的問題。」我耐著性子跟他解釋,孩子又煩惱地抓了抓頭,過了好久才說:「那我把功課抄在學校聯絡簿好了。」
回到文章的開頭,「在事情變好之前,允許它先變壞。」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溫和寫堅定的正向教養》這本書,孩子會去測試師長的底線、會想知道這次是不是來真的,這時候事情會變得更糟,而師者能做的,就是拿出我們的「堅定」。
但在孩子犯錯時,我還是看到他們進步之處: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只有孩子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我給的,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雖然由老師發號施令很快,但如果這個效率沒有建立在效能上,就沒有意義,從前在管理學院唸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效率跟效能只能取其一的時候,要取效能。」雖然不是正統教育出身,但從前學過的學問仍然適用於此。(看Queena的文章還可以學管理學,不錯吧XD)
由孩子自己決定的方法,他們也比較願意執行,因為有自主性、有參與感,心裡舒服樂自然就願意嘗試,這在成人的世界也一樣。
下一篇會是關於「完成作業」的最後一篇分享,跟我一起期待孩子最終會不會一起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