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跑廁所的學生:當健康影響到學習 【教育現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分享的教育現場系列文章,大多是補習班的故事,很少提及家教的孩子。也許是一對一上課的關係,孩子的學習成效真的比補習班好很多,家長也很關心孩子的狀況,所以比較不需要我額外操心。

但最近有一個已經帶了半年多的學生(化名小城)開始出現狀況:頻繁上廁所。一開始只是中堂下課會晚一點下來,跟我說肚子痛,我便沒有放在心上。後來變成我一到學生家,家長會在客廳等我,很抱歉地跟我說孩子還在廁所,要我等一下,一般我只要多等五分鐘學生就來了,我會利用這段時間改回家作業、整理待會要檢討的內容。

前兩周上課,我7:30到時,家長也在客廳等我、讓我稍等,原以為跟往常一樣一下子就好,結果我等到8:30,足足一小時過去仍然不見人影,家長也很著急,不斷跑上跑下催促,還叫我先划划手機等等,最後真的沒辦法,我只好先回家,那天連學生的面都沒看到。頻繁跑廁所到底有多頻繁呢?大概是40分鐘一次,換句話說,一次兩小時的課,小城要去3次,每次都至少10分鐘,其實我對家長還滿不好意思的,畢竟上家教是「一寸光陰一寸金」,雖然上廁所的是學生,但還是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你知道壓力是甚麼嗎?

raw-image



小城去看了醫生,中西醫都看了,也吃了兩個禮拜的藥,但狀況還是沒有好轉(可見藥物並不能治百病啊)。醫生說他也不算腸躁症,這種狀況還是壓力造成,要懂得紓壓才是正理。

我試著問過小城:上課會不會壓力很大?個性內向的他搖了搖頭沒有回答,我又問「你知道壓力是甚麼嗎?」小城看了我一眼、垂下頭思考,很小聲地說不知道。他以前跟我說上課沒什麼壓力,原來不是沒有,而是根本不知道何謂壓力。

跟孩子談之前,我已經跟家長聊過。家長說不知道小城哪來的壓力,就算是假日也是一天跑五、六趟,明明沒有上課、應該很輕鬆啊!但其實這都是很表象的觀察,孩子心裡在想甚麼、遇到了甚麼事,以及每個人對壓力的覺察、是不是有好好紓解都有關係,孩子當然不能一遇到壓力就逃避,而是應該藉此機會學習「與壓力共處」。

其實不只小城,很多人與到緊張的事也容易跑廁所,這是很尋常的現象,但往往只要壓力源解除就好了。但當這個狀況已經頻繁到平時也會發生時,就真的需要處理了。


當我們的對話無果

一開始帶小城的時候,就知道他是很內向、沉默的孩子,但我想一開始不熟、不敢講話很正常,久了應該就會放鬆了吧!但好幾個月過去,事情並沒有朝我想像的方向發展,小城還是很沉默,問問題也只會點頭、搖頭,有時候甚至一點反應也沒有。我跟家長聊過,家長說孩子是因為「老師」這個身分,所以比較不敢說話,但面對同學、爸爸媽媽就沒問題,我不知道他以前有沒有因為其他老師留下陰影,但也只好接受學生沉默的個性,我調整我習慣的「互動式教學」,變得少問他問題。

因為孩子對老師有心魔,所以這次遇到的跑廁所問題,我實在愛莫能助。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孩子需要聊聊,以往的家教學生也有遇到挫折,我很願意開導孩子、也都有明顯的成效,我相信學習不只是拿著講義苦讀,陪伴孩子的心靈成長也很重要。但這次我想跟小城聊時,他就像舉著「此路不通」的牌子一樣對我已讀不回。


老師與家長的合作

所以處理問題的責任還是回到家長身上,我跟家長傳達孩子的狀況,也表達我有嘗試的努力。有些孩子比較信任老師、也有的比較信任爸媽,但不管是誰,都只是成長路上的提燈者,終究需要孩子自己去克服、走出自己的路。

我從孩子身上發現,不管是學習、或是朝自己的目標邁進,健康都是大前提。有了健康才有談論未來的資本,如果忘了顧及這個資本,身體會用各種方式強迫人停下,然後需要好幾倍的力量才能回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城是不是也需要看身心科來評估呢?
Queena 老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27
這個就要讓家長去評估了🥹
avatar-img
Queena 老師的自言自語
48會員
40內容數
一個堅持正向教養的國高中數學、國文家教老師,同時也在補教業奔走,目標是開自己的家教班! 這裡紀錄教育現場的真人真事,因為熱愛閱讀,也會分享讀過的好書。 ✉️合作信箱 queenaliao1999@gmail.com
2025/01/02
在2024年最後一天,我協助學生小城克服學習壓力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5/01/02
在2024年最後一天,我協助學生小城克服學習壓力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2024/12/10
本文探討教育環境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透過真實案例分析各類學生的需求與建議。 教育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體制內、外各有利弊,需互相搭配。 🔅本文適合:關心孩子教育的你
Thumbnail
2024/12/10
本文探討教育環境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透過真實案例分析各類學生的需求與建議。 教育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體制內、外各有利弊,需互相搭配。 🔅本文適合:關心孩子教育的你
Thumbnail
2024/11/28
隨著科技的進步,青少年擁有手機的比例持續攀升,根據2020年調查,國中生有手機比例達91.9%,高中生幾乎達到100%。本文分享我打造沒有手機的教室的方法,不用打罵、不過度約束。 🔅適合正為青少年手機成癮煩惱的教師、家長
Thumbnail
2024/11/28
隨著科技的進步,青少年擁有手機的比例持續攀升,根據2020年調查,國中生有手機比例達91.9%,高中生幾乎達到100%。本文分享我打造沒有手機的教室的方法,不用打罵、不過度約束。 🔅適合正為青少年手機成癮煩惱的教師、家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分享學生因壓力頻繁跑廁所的案例,探討孩子壓力來源及應對方法, 強調老師、家長合作的重要性及學生身心健康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分享學生因壓力頻繁跑廁所的案例,探討孩子壓力來源及應對方法, 強調老師、家長合作的重要性及學生身心健康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Thumbnail
某日,跟小T的家長聯繫後,令我印象很深的一段話是: 「老師,我還沒下班時,他一個人在家不知道會在幹嘛?只有他去補習班的時候,我才會比較放心。」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這真的是一個令人無耐又悲傷的迴圈,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當然不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家, 家長還沒下
Thumbnail
某日,跟小T的家長聯繫後,令我印象很深的一段話是: 「老師,我還沒下班時,他一個人在家不知道會在幹嘛?只有他去補習班的時候,我才會比較放心。」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這真的是一個令人無耐又悲傷的迴圈,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當然不可以自己一個人在家, 家長還沒下
Thumbnail
大人們面對種種壓力,有內在/外在,生理/心理,職場/家庭,真是種類繁多!若加上兒女教養上不順心有問題,很容易就把情緒壓力都發洩在孩子們的身上!如此一來,不僅傷害了親子關係,事後自己也會陷入深深自責痛苦中!以下有5招消除焦慮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大人們面對種種壓力,有內在/外在,生理/心理,職場/家庭,真是種類繁多!若加上兒女教養上不順心有問題,很容易就把情緒壓力都發洩在孩子們的身上!如此一來,不僅傷害了親子關係,事後自己也會陷入深深自責痛苦中!以下有5招消除焦慮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去接女兒補習下課,女兒臭著一張臉上車。 「怎麼了?」「我很累。」語氣充滿煩躁。 「上課很累啊?」「上課三個小時不累嗎!?」她反問我,口氣不是很好,好像我欠她錢。 嗯~有感覺她的疲累而且想睡覺,血條大概只剩三格。 當媽的評估,現在不是糾正她說話語氣的時候,少說話為溝通上策,免得青少年暴走。
Thumbnail
去接女兒補習下課,女兒臭著一張臉上車。 「怎麼了?」「我很累。」語氣充滿煩躁。 「上課很累啊?」「上課三個小時不累嗎!?」她反問我,口氣不是很好,好像我欠她錢。 嗯~有感覺她的疲累而且想睡覺,血條大概只剩三格。 當媽的評估,現在不是糾正她說話語氣的時候,少說話為溝通上策,免得青少年暴走。
Thumbnail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Thumbnail
去年的第一場說明會,有一對家長在結束後與我閒聊了將近一多小時,直到時間晚了大家都該去吃飯了才離開,還記得結束的時候我與當時的校長聊著說,我們都不希望這個家庭轉來我們學校就讀,因為一旦他真來了,那就代表在原來的學校已經走不下去了。 轉學永遠是【窮途末路】的最終選擇不是嗎?
Thumbnail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Thumbnail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Thumbnail
精神科醫師社群中被轉貼了一張宣傳海報。看似是一般柔道班招生廣告,重點在最後一段文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學生! 」。
Thumbnail
精神科醫師社群中被轉貼了一張宣傳海報。看似是一般柔道班招生廣告,重點在最後一段文字「特別招收有過動傾向學生!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