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小時候吃的糖會影響一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做研究,除了滿足科學上的好奇心,最希望的就是能促進人類的福祉。畢竟,讓大家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幸福很重要。


但是,同樣基於人道的理由,在進行實驗的時候, 不能任意拿同類來做實驗。就算撇開人道不提,用人類做實驗也有很多限制,包括我們的一代時間太長、子代數目不夠多等等。


於是,許多科學家用其他的生物進行實驗,如老鼠、果蠅、線蟲等。但是,這些生物跟我們當然還有一段差距,導致有時也無法把在這些動物上的研究成果直接平行移動到人類身上。


但是,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政策、也有可能是因為天然災害,造成同一件事情同時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如果這一群人的生命數據有完整的紀錄的話,科學家們便可以分析這些數據,從中汲取重要的信息!


如:發生在1944年至1945年間的「荷蘭飢餓之冬」研究發現,孕期經歷飢荒的婦女,其子女在成年後罹患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這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1]。


最近,有科學家比較了英國實施糖類配給制度前後出生的孩子的健康資訊,進行了一項重要的研究[2]。


先說結論:研究團隊發現,從受孕到2歲(生命最初的1000天)這段時間攝食的糖份,與日後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風險成正比。


英國的糖類配給制度,從二戰期間一直執行到1953年9月。資料顯示,在配給期間,每人每日糖的消耗量為41克,而配給結束後很快就暴增到80克(當時調查也發現甜點銷售量增加超過150%)。但是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並沒有改變多少。


研究團隊總共收集了60,183人的數據。這些人包括了38,155個出生在1951年10月到1954年6月(配給組),以及22.028個出生在1954年7月到1956年3月(非配給組)。男女比例為44:56,93%是白人,85%出生於英格蘭。


這些人在調查進行期間的年齡介於51-66歲。其中有3,936人診斷為糖尿病,19,644人罹患高血壓。


研究團隊發現,配給組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約35%,高血壓風險降低約20%;而若以發作的時間來看,配給組平均糖尿病發病時間推遲4年、高血壓發病時間推遲2年。


仔細分析這些數據後研究團隊還發現:就算只有胎兒時期經歷配給,也有大約⅓的保護作用(糖尿病風險降低15%、高血壓風險降低6%)。而出生後從6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仍持續限糖所造成的保護效果最明顯。也就是說,生命的頭一千天,少吃點糖,對降低糖尿病與高血壓發生的風險非常有效。而且,限糖不只是對孩子好,對準媽媽也好。


不過,這個研究調查的對象,大部分為比較富裕也比較健康的群體;另外,他們並沒有調查這些人的飲食習慣。雖然在另一篇論文中提到,生命最初的一千天吃比較多糖的人,後來平均糖的攝取量每天多了11克[3],但是這篇論文的確是沒有進行相關的調查。


雖然如此,但是喜愛甜味是人的天性,因為糖的味道(甜味)代表了能量。而且也有一些研究發現,0-5歲是形成味覺偏好的關鍵期,而早期接觸過多糖分會強化對甜味的偏好。


總而言之,參照這兩篇論文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生命最初一千天吃比較多糖(大約是兩倍)的人,未來的人生也會比較愛吃糖;而這些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較高,發作的時間也比較早。


參考文獻:


[1]van Abeelen AF, Elias SG, Bossuyt PM, Grobbee DE, van der Schouw YT, Roseboom TJ, Uiterwaal CS. Famine exposure in the young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hood. Diabetes. 2012 Sep;61(9):2255-60. doi: 10.2337/db11-1559. Epub 2012 May 29. PMID: 22648386; PMCID: PMC3425424.


[2]Gracner, T., Boone, C., & Gertler, P. J. (2024). Exposure to sugar rationing in the first 1000 days of life protected against chronic disease. Science.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n5421


[3]Gertler, P., & Gracner, T. (2022). "The sweet lif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 sugar-rich early childhood," NBER Working Paper 3079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2); http://www.nber.org/papers/w3079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0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每天吃的食物裡,藏著多少甜蜜的陷阱?感覺不只體重會受影響,身體內部可能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從細胞能量的源頭,到肝臟、腸道的運作,一起來探索糖分攝取背後的代謝奧秘,或許能找到維持身體平衡、更健康的飲食方式。
Thumbnail
每天吃的食物裡,藏著多少甜蜜的陷阱?感覺不只體重會受影響,身體內部可能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從細胞能量的源頭,到肝臟、腸道的運作,一起來探索糖分攝取背後的代謝奧秘,或許能找到維持身體平衡、更健康的飲食方式。
Thumbnail
孩子吃甜食真的會長不高嗎?別再被「糖會阻止長高」這句話嚇唬了!雖然甜食不是身高的「絕對剋星」,但它確實可能在暗中搞破壞。桃梨媽咪幫你拆解基因、營養、睡眠、運動與甜食對長高的影響,還會告訴你「胰島素」這位隱藏黑手如何影響生長激素。 想讓孩子努力突破遺傳極限,這篇不能不看!
Thumbnail
孩子吃甜食真的會長不高嗎?別再被「糖會阻止長高」這句話嚇唬了!雖然甜食不是身高的「絕對剋星」,但它確實可能在暗中搞破壞。桃梨媽咪幫你拆解基因、營養、睡眠、運動與甜食對長高的影響,還會告訴你「胰島素」這位隱藏黑手如何影響生長激素。 想讓孩子努力突破遺傳極限,這篇不能不看!
Thumbnail
甜食總是特別讓人上癮,不管是壓力大、開心、難過、疲累時,都會想來塊蛋糕、來杯手搖、或是拆一包餅乾,吃下一口,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但吃完後,又覺得充滿罪惡感,不斷地重覆這些循環,長久下來,不但身材開始走鐘,皮膚也愈變愈差。 為什麼人類對糖這麼「難以抗拒」?
Thumbnail
甜食總是特別讓人上癮,不管是壓力大、開心、難過、疲累時,都會想來塊蛋糕、來杯手搖、或是拆一包餅乾,吃下一口,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但吃完後,又覺得充滿罪惡感,不斷地重覆這些循環,長久下來,不但身材開始走鐘,皮膚也愈變愈差。 為什麼人類對糖這麼「難以抗拒」?
Thumbnail
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何未解之謎: 這是網友想知道的疑問。 ==================== 以下是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 ==================== 問題: 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嗎? 這是網友問的。 含糖的食物或飲料, 是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會刺激
Thumbnail
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何未解之謎: 這是網友想知道的疑問。 ==================== 以下是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未解之謎的感應, 僅供參考。 ==================== 問題: 太愛吃甜食會影響身高嗎? 這是網友問的。 含糖的食物或飲料, 是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 會刺激
Thumbnail
若要說我與糖尿病最近的距離,那肯定是懷孕後期在檢測妊娠糖尿病的時候被驗出血糖稍高,即便當時醫生用很輕鬆的態度跟我說只高一點點沒關係,飲食上也完全不需要做控制,但當下仍然心揪了一下,因為我的父親就是糖尿病患者,我也實在很擔心在產後無法恢復正常的血糖,所幸生產後的健康檢查報告顯示一切回復正常。 很多人都
Thumbnail
若要說我與糖尿病最近的距離,那肯定是懷孕後期在檢測妊娠糖尿病的時候被驗出血糖稍高,即便當時醫生用很輕鬆的態度跟我說只高一點點沒關係,飲食上也完全不需要做控制,但當下仍然心揪了一下,因為我的父親就是糖尿病患者,我也實在很擔心在產後無法恢復正常的血糖,所幸生產後的健康檢查報告顯示一切回復正常。 很多人都
Thumbnail
對於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糖和澱粉成了很不好的東西,好像是「萬惡」似的。本來吃甜食會讓人有愉悅和幸福的感覺,澱粉類的米、麵、地瓜、馬鈴薯等是自古以來人們賴以吃飽,維持體力的食物,今天怎麼成了「很不好」的東西呢?真奇怪。 我想到了下面的原因: 糖— 澱粉— 以勞動運動量來說,現代人的醣類吃太多了
Thumbnail
對於有糖尿病的人來說,糖和澱粉成了很不好的東西,好像是「萬惡」似的。本來吃甜食會讓人有愉悅和幸福的感覺,澱粉類的米、麵、地瓜、馬鈴薯等是自古以來人們賴以吃飽,維持體力的食物,今天怎麼成了「很不好」的東西呢?真奇怪。 我想到了下面的原因: 糖— 澱粉— 以勞動運動量來說,現代人的醣類吃太多了
Thumbnail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吃回到減肥前。 Hard for decades, before a eat to lose weight. 宋醫生2014年開始採用此法,迄今七年不止不復胖,反而更加精瘦,因此甚至跟人開玩笑說「怎麼吃都胖不起來。」原因就在用對了方法。此法不必忍饑挨餓,而是每餐吃飽,因此可長可
Thumbnail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吃回到減肥前。 Hard for decades, before a eat to lose weight. 宋醫生2014年開始採用此法,迄今七年不止不復胖,反而更加精瘦,因此甚至跟人開玩笑說「怎麼吃都胖不起來。」原因就在用對了方法。此法不必忍饑挨餓,而是每餐吃飽,因此可長可
Thumbnail
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會注重健康呢?  是經歷過一場大病之後?  還是中年之後體力慢慢衰退?  還是被醫生診斷出糖尿病、高血壓? 如果你是從小就開始注意營養均衡,恭喜你,你小時候吃的那些蔬菜、水果會一直影響你日後的健康情況!
Thumbnail
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會注重健康呢?  是經歷過一場大病之後?  還是中年之後體力慢慢衰退?  還是被醫生診斷出糖尿病、高血壓? 如果你是從小就開始注意營養均衡,恭喜你,你小時候吃的那些蔬菜、水果會一直影響你日後的健康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