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運動與安全不可兼得嗎?🤔
阻力訓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肌力訓練,長期以來被視為提升肌力、促進代謝、甚至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隨著這類運動的普及,受傷的風險也逐漸受到關注。不論是健身新手還是資深運動員,如何選擇最安全的阻力訓練方式,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近期,一項系統性文獻回顧帶來了重要的洞見,分析了不同類型阻力訓練的受傷風險。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 哪些訓練方式相對安全?
- 哪些方式容易導致運動傷害?
- 如何在實際運動中降低受傷機率?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探索!🎧
研究背景:阻力訓練與運動傷害的關係📚
這項研究依照PRISMA系統性回顧指南,並註冊於PROSPERO(編號:CRD42021257010)。研究者利用PubMed、Cochrane及Web of Science三大資料庫,搜尋與「肌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受傷風險」(risk of injury)、「發生率」(prevalence) 等相關關鍵詞之文獻。
納入標準:
- 必須是完整全文的臨床試驗研究。
- 研究主題需專注於阻力訓練的流行病學傷害數據。
- 文獻無時間範圍限制。
最終,從4982篇文獻中,挑選出28篇符合條件的研究,並進行數據分析。這些文獻涵蓋以下五大阻力訓練類型:
- 高強度功能性訓練 / CrossFit(HIFT/CrossFit):17篇
- 健力(Powerlifting):3篇
- 傳統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3篇
- 舉重(Weightlifting):3篇
- 大力士競賽(Strongman):1篇
此外,還有一篇同時探討了HIFT/CrossFit與舉重的對比分析。
研究結果:數據揭開了受傷風險的真相📊
這項系統性回顧提供了以下關鍵數據:
- 受傷發生率(Injury Incidence):
每1,000小時訓練中的受傷次數範圍從 0.21 次到 18.9 次不等。 - 受傷盛行率(Injury Prevalence):
在不同訓練方式中,受傷比例從 10% 到 82% 不等。
這些數據顯示:不同的訓練方式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受傷風險。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分析各類訓練的安全性排名。
哪種阻力訓練最安全?🚦
根據文獻回顧,以下是五種訓練方式的安全性排序:
- 傳統力量訓練(Strength Training):最安全💪
這種方式的訓練節奏較慢,專注於穩定性和正確動作,對於避免受傷效果顯著。適合健身新手,也非常適合中老年人群。 - 舉重(Weightlifting):安全但需技術基礎🎯
雖然舉重需要高超的技術,但只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其受傷風險並不高。 - 健力(Powerlifting):技術與強度的挑戰🏋️♀️
此類訓練偏向高強度,對動作標準和負重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更適合經驗豐富的訓練者。 - 高強度功能性訓練/CrossFit(HIFT/CrossFit): 節奏快速,且有團體互動競賽
快節奏和多變的動作讓HIFT訓練充滿挑戰,但同時也增加了受傷風險。特別是對於技術掌握不佳的參與者,可能導致過度訓練或動作不規範。 - 大力士競賽(Strongman):可能較危險的選擇⚠️
大力士競賽通常涉及不規則物品搬運和極重負荷的訓練,其受傷率可能是相對最高。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可能不是首選的訓練方式。
挑戰與不足:研究的侷限性🤷♀️
儘管這項系統性回顧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數據,但研究者也指出了目前文獻存在的一些不足:
- 研究品質參差不齊:
此篇研究利用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觀察性研究報告指南)進行評估,只有5篇研究達到高品質(A級),21篇為中等品質(B級),2篇則為低品質(C級)。 - 某些訓練類型缺乏足夠研究:
例如,關於:健力和大力士競賽的研究文獻數量明顯偏少,難以得出更具代表性的結論。
這些侷限性意味著,未來仍需更多高品質的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這些結論。
實用建議:如何降低訓練受傷風險?💡
無論選擇哪一種訓練方式,以下實用建議能幫助你有效降低受傷風險:
- 注重動作標準:
正確的動作是避免受傷的關鍵。若不確定技術是否正確,請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 - 量力而為:
不要急於挑戰高負荷或複雜動作,逐步提升強度與難度才是長期進步的最佳方式。 - 重視恢復與休息:
適當的休息時間和充分的恢復能幫助身體修復,降低過度訓練導致的傷害風險。 - 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
新手可優先考慮傳統肌力訓練,而對於追求高強度挑戰的參與者,則需要更謹慎地進行HIFT或健力訓練。 - 定期評估:
定期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訓練計畫,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確保安全與效果並重。
結語:安全第一,效果最大化🚀
阻力訓練是提升身體素質的有效手段,但安全性絕不容忽視。這篇文章幫助你了解了不同訓練方式的風險與優劣,希望能在你的健身旅途中提供實質幫助。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或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一起打造健康又安全的運動生活吧!🎉
阻力訓練受傷風險、最安全的肌力訓練、健身新手避免運動傷害、CrossFit安全性分析、健力訓練注意事項
想觀看實際訓練影片嗎?歡迎點擊留言處第一個連結喔!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tinyurl.com/mhdsjctr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yesimsportscientist8642/abou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