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夢》#6-1 例行公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期的第一週就像一層霧一樣瀰漫開來,夾雜著常見的學術忙碌氣氛。我偶爾在走廊裡瞥見安潔莉娜,但她的問候又恢復了以往的冷淡,只是形式上的客套。看她的態度,我也識相地不再主動搭話。

  有一天下午,天氣陰沉得讓人感到壓抑,傑夫.布朗突然出現在我辦公室門口。他看起來就像一個剛從長期埋頭寫作和修改中甦醒過來的博士生,疲憊中帶著一絲希望。

  「穆內塔尼教授,」他開口道,語氣裡混雜著倦意和期盼,「我完成了我的論文。」

  我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考慮到現在的就業市場狀況,」他一邊說一邊拉扯著肩上的郵差包帶子,顯得有些焦躁不安,「我想讓自己的發表紀錄更豐富一點。我寫了一篇文章,想請您幫我看看?」

  他遞給我一疊紙,標題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原罪的缺席:20世紀初美國左翼文學與西方經典宗教意涵的比較研究」。

  我掃了一眼開頭,眉頭微微皺起。「傑夫,」我語氣溫和地說,「這個主題和美國文學有關,惠特克教授或辛普森教授,甚至是強森教授可能更適合評審這類文章,不是嗎?」

  傑夫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這時我才明白過來。他不是來找我當第一選擇的——我是他能想到的最不具威脅性的人。

  他似乎察覺到我的領悟,連忙開始滔滔不絕地解釋起來,試圖將他的研究和我的專業,也就是愛爾蘭文學扯上關係。「您看,尤金.奧尼爾對美國左翼文學運動的影響無可否認,他的愛爾蘭背景對塑造他的世界觀有很大的作用。而且,還有詹姆士.喬伊斯的意識流手法對……」

  我抬起手,阻止了他繼續。「傑夫,沒關係,我會幫你看看。」

  他的臉上立刻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謝謝您,穆內塔尼教授,我真的非常感激。」

  為了換個話題,我提到了他聖誕節發的Instagram動態,原本只是想說些鼓勵的話。結果突然想起之前忽略的那個標籤:#失戀。我暗自咒罵自己不會閉嘴。

  傑夫的臉瞬間陰沉下來。「啊,是啊,」他語氣平淡地說。「瑪格麗特是個社交蝴蝶,她根本沒時間理像我這樣無趣的書呆子。」他自嘲地笑了笑。「我就像一本老舊的註腳一樣無趣。」

  我眨了眨眼,有些驚訝。「等等,瑪格麗特?瑪格麗特.麥凱蘭?你們曾經在一起?」

  這次換傑夫驚訝了。「我還以為全校都知道了。」

  尷尬的氣氛如同一堵厚重的牆壁壓在我們之間。我正試圖想些話來打破僵局,傑夫搶先一步開口了。

  「真的沒關係,」他強顏歡笑著說。「我該走了,您看完文章後再告訴我。」

  我嘆了口氣,把傑夫的文章放到一旁。明天是校園參訪日,雖然我沒有安排演講,但我仍然得出席問答環節。我幾乎可以預見自己會重複那些老掉牙的鬼話:

  「選擇主修文學可以在許多方面豐富你的人生。它能夠培養你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增強你的溝通技巧,並加深你對人性與世界的理解。透過研究偉大的文學作品,你將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歷史時期,以及人性的複雜性。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價值,這也是你未來職業成功的基礎。不論你想成為作家、編輯、教師,甚至是商業領袖,文學專業所培養的分析能力和溝通技巧在當今快速變化的職場中都是無價的。」

  我對自己這套腦內劇本嗤之以鼻。這一堆矯揉造作的廢話真是讓人厭煩。事實的真相卻像毒蛇一樣咬著我:選擇文學主修的唯一好處,恐怕只是為像我和傑夫這樣的學術單身狗創造工作機會——那些擅長寫論文,但在其他領域幾乎無用武之地的人。畢竟,如果沒有學生,也就不需要教授了,對吧?

  我的思緒飄向了副校長夢寐以求的「十比一師生比例」(當然,公開宣稱是九比一)。我開始用手指計算,我們今年得多招多少學生才能合理開設另一個職位。這些數字在我眼前跳來跳去,無情地提醒我,那些本應追求知識與真理的學術理想,其實早已淪為經濟壓力下的數字遊戲。

  我坐在那裡,四周的書籍突然感覺像是舞台上的道具,而不是裝載智慧的容器。我無法不嘲諷這一切的荒謬——我竟然還在準備向滿懷夢想的高中生推銷這些虛幻的夢想,明知道如果他們真的選擇這條路,等待他們的將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但我又能怎麼辦?我自己的職位也岌岌可危,完全取決於我幫助拉抬的招生人數。這種諷刺意味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為了自保,我不得不參與一個我越來越不相信的系統。

  我瞥了一眼時鐘,意識到我已經花太多時間沉浸在這些消極的想法中了。我嘆了口氣,回到明天活動的準備工作上。當我一邊記下潛在的問題,一邊斟酌如何給出合適的、充滿激勵的(儘管略帶虛偽的)回答時,我無法擺脫一種感覺:我正在參與一場巨大的龐氏騙局。

  但話說回來,學術界不就是這樣嗎?賣著啟蒙的夢想,同時默默地掙扎著讓學校運作下去。我琢磨著我的回答,忍不住想,全國有多少其他教授也在做著類似的心理體操,試圖將他們的理想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殘酷現實調和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也無聊
18會員
168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人也無聊的其他內容
2024/12/06
週一早晨,瑪格麗特像一陣綠色的旋風般衝進了我的辦公室。她一身綠色,這一幕讓我瞬間愣住。她平日裡那混搭風格的衣著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件設計明顯受夏洛特風格影響的緊身洋裝。連她的頭髮也染成了夏洛特的顏色。整體效果與其說是時尚,不如說更像是擬人化的青椒,但我明智地將這個觀察留在心裡,沒有說出口。
Thumbnail
2024/12/06
週一早晨,瑪格麗特像一陣綠色的旋風般衝進了我的辦公室。她一身綠色,這一幕讓我瞬間愣住。她平日裡那混搭風格的衣著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件設計明顯受夏洛特風格影響的緊身洋裝。連她的頭髮也染成了夏洛特的顏色。整體效果與其說是時尚,不如說更像是擬人化的青椒,但我明智地將這個觀察留在心裡,沒有說出口。
Thumbnail
2024/12/05
啊,英語代詞的模糊性!我忍住笑,暗自咒罵英語語言頑固地拒絕區分單複數第二人稱代詞的毛病。可惜,我們此刻陷入了自造的代詞煉獄。
Thumbnail
2024/12/05
啊,英語代詞的模糊性!我忍住笑,暗自咒罵英語語言頑固地拒絕區分單複數第二人稱代詞的毛病。可惜,我們此刻陷入了自造的代詞煉獄。
Thumbnail
2024/12/04
「你知道嗎,喬治,」她的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語調,讓她聽起來既在眼前又遠在天邊,「有時候,書會在應該被讀到的時刻找到讀者。就像秋葉,在合適的季節掉落在我們手中。」她停頓了一下,眼神似乎穿透了我,而不是看著我。「畢竟,我們都只是暫時守護這些故事的看守人。」
Thumbnail
2024/12/04
「你知道嗎,喬治,」她的聲音帶著一種奇異的語調,讓她聽起來既在眼前又遠在天邊,「有時候,書會在應該被讀到的時刻找到讀者。就像秋葉,在合適的季節掉落在我們手中。」她停頓了一下,眼神似乎穿透了我,而不是看著我。「畢竟,我們都只是暫時守護這些故事的看守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個系列,要來談一下,筆者這十幾年來,在教育體系中,包含學校與安親班,看到各種學生對於未來的迷惘,以及資訊不完整下的幻想。屬於雜談,沒有什麼體系,請各位當成隨手筆記,每一篇之間不會有太直接的聯繫。
Thumbnail
這個系列,要來談一下,筆者這十幾年來,在教育體系中,包含學校與安親班,看到各種學生對於未來的迷惘,以及資訊不完整下的幻想。屬於雜談,沒有什麼體系,請各位當成隨手筆記,每一篇之間不會有太直接的聯繫。
Thumbnail
  「老師!大一生可以在你這做工讀生嗎?我也想像學長姐們一樣研究當助手。」     或許從這一刻起……我的標準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必須更優秀......必須超越所有人……     室內並不寬敞的空間,擺滿了各式各樣統計的書籍,高教授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脫手的筆,滑落的公文,像是在懷疑自己所聽到
Thumbnail
  「老師!大一生可以在你這做工讀生嗎?我也想像學長姐們一樣研究當助手。」     或許從這一刻起……我的標準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必須更優秀......必須超越所有人……     室內並不寬敞的空間,擺滿了各式各樣統計的書籍,高教授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脫手的筆,滑落的公文,像是在懷疑自己所聽到
Thumbnail
「教學理念陳述……研究計劃……多元化與包容性陳述……」這些字句聽起來空洞無物,每一句都是為了討好學術之神精心設計的謊言。我發現自己編寫的句子更像是一場用詞彙和行話跳的舞,與教學和研究的真實世界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教學理念陳述……研究計劃……多元化與包容性陳述……」這些字句聽起來空洞無物,每一句都是為了討好學術之神精心設計的謊言。我發現自己編寫的句子更像是一場用詞彙和行話跳的舞,與教學和研究的真實世界越來越遙遠。
Thumbnail
話說回來,學術界不就是這樣嗎?賣著啟蒙的夢想,同時默默地掙扎著讓學校運作下去。我琢磨著我的回答,忍不住想,全國有多少其他教授也在做著類似的心理體操,試圖將他們的理想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殘酷現實調和起來。
Thumbnail
話說回來,學術界不就是這樣嗎?賣著啟蒙的夢想,同時默默地掙扎著讓學校運作下去。我琢磨著我的回答,忍不住想,全國有多少其他教授也在做著類似的心理體操,試圖將他們的理想與現代大學制度的殘酷現實調和起來。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高等教育環境中,我們正面臨極大的轉變,為了填補教學需求,招募新教授的過程充滿挑戰與思考。本文探討了在業界和學術界交錯的現實中,如何平衡教學與研究的責任,維持高層次的學術標準,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不僅是對教師素質的挑戰,更是未來高等教育機構應如何與產業更緊密結合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在快速變化的高等教育環境中,我們正面臨極大的轉變,為了填補教學需求,招募新教授的過程充滿挑戰與思考。本文探討了在業界和學術界交錯的現實中,如何平衡教學與研究的責任,維持高層次的學術標準,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不僅是對教師素質的挑戰,更是未來高等教育機構應如何與產業更緊密結合的重要議題。
Thumbnail
1. 學術牛馬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不斷吸納大量年輕的學術牛馬投入研究工作,並給予他們一個光明的願景。這些懷抱理想的年輕牛馬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累積論文和學術資歷,最終成為學術領域中的專家。他們在選定的專業領域中不斷深耕,期盼著能為自己的領域帶來突破,並以此在學界中站穩腳步。 2
Thumbnail
1. 學術牛馬的夢想: - 學術界每年不斷吸納大量年輕的學術牛馬投入研究工作,並給予他們一個光明的願景。這些懷抱理想的年輕牛馬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累積論文和學術資歷,最終成為學術領域中的專家。他們在選定的專業領域中不斷深耕,期盼著能為自己的領域帶來突破,並以此在學界中站穩腳步。 2
Thumbnail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Thumbnail
上週我和學習家小羊的創辦人碰面 (https://mutahead.com/),自從去年在均優的教育論壇受邀認識這位帥氣的創業家後,一直都蠻期待跟他碰面兩個人聊一聊,畢竟我們在做的事情某方面來說是一樣的,對的!一個硬到不行的事叫做【教育改革】,過去你想要做教改這種超大的社會議題,沒有超強的後台和周邊
Thumbnail
隨著21世紀過後,世界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當然,年輕人也是。 物價不停的上漲,無法過生活,有許多可能同時兼差兩份甚是兩份以上的工作。 夢想不可以當飯吃,這句話,常常在可能在長輩們常常聽到;但又有一句話說 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們再踏往夢想的道路上,可以看見那個理想中的自己越來越接近,雖然有時候會遇到挫折
Thumbnail
隨著21世紀過後,世界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當然,年輕人也是。 物價不停的上漲,無法過生活,有許多可能同時兼差兩份甚是兩份以上的工作。 夢想不可以當飯吃,這句話,常常在可能在長輩們常常聽到;但又有一句話說 人因夢想而偉大,我們再踏往夢想的道路上,可以看見那個理想中的自己越來越接近,雖然有時候會遇到挫折
Thumbnail
記得我常常在海內外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 , 尤其激勵或銷售課程很喜歡叫你畫夢想版  當人們一開始分享自己的夢想時 , 彷彿自己已經實現這個夢想 , 彷彿背後長了翅膀此時金剛護體百毒不侵 .很抱歉 , 有時候我很理性 。 記得我開始開辦學院時我常常在觀察學員的成功率 , 因為這也是我開辦學院的目的
Thumbnail
記得我常常在海內外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 , 尤其激勵或銷售課程很喜歡叫你畫夢想版  當人們一開始分享自己的夢想時 , 彷彿自己已經實現這個夢想 , 彷彿背後長了翅膀此時金剛護體百毒不侵 .很抱歉 , 有時候我很理性 。 記得我開始開辦學院時我常常在觀察學員的成功率 , 因為這也是我開辦學院的目的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Thumbnail
寫文的理由---個人對教育的自由書寫  最初想寫文,是想整理對現今教育教育的一些疑惑,免得腦袋塞車,跑出莫名其妙的情緒:來但動手寫著寫著,慢慢發現,有關教育的思考,比想像中充滿更多不確定性。  不同於科學可以用實驗驗證理論,醫學可以用療效判斷成果,即使是經濟學,賺不賺錢可視為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 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