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姦民意:極權政治宣傳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Chakotin, Serge. The Rape of the Masses: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tarian Political Propaganda. Translated by E. W. Dickes.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 Sons Ltd., 1940.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查赫金

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查赫金

  今天很少人記得謝爾蓋.斯捷潘諾維奇.查赫金(Serge Chakotin/Сергеей Степанович Чахотин)這個名字,但他在1939年出版的《強姦民意》(The Rape of the Masses)不但成為當代政客的習語,也是理解現代政治宣傳的重要著作。這位俄國科學家有著獨特的經歷:他既是巴甫洛夫的學生,精通條件反射理論;也是反納粹運動的參與者,設計了著名的「三箭」標誌;更是一位經歷過俄國革命、德國納粹崛起、法國人民陣線的親歷者。正是這些經歷,使他能夠深刻理解極權主義如何操縱群眾心理。

一、科學理論與政治實踐:條件反射與群眾控制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是查赫金研究的基礎。在巴甫洛夫的實驗中,他發現當一個中性刺激(如鈴聲)反覆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結合時,這個中性刺激本身就能引發原本只由無條件刺激引起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巴甫洛夫還發現了抑制現象:某些刺激可以抑制已建立的條件反射。他區分了外部抑制(由意外刺激引起)和內部抑制(通過重複練習形成)。這一發現對理解所謂的「意志行為」很重要,也為解釋群眾在政治壓力下的順從提供了理論基礎。

伊凡.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伊凡.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政治宣傳就是一種確立應激反射的過程。相較於巴甫洛夫實驗中以食物為媒介激起狗的條件反射,人類能感知到的刺激來源則更為多樣。查赫金將之歸結為四類:鬥爭、營養(經濟)、性和母性。這四種本能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基礎,也是形形色色政治宣傳的著力點。

  查赫金認為,在四種本能中,鬥爭本能是最強大的。首先,在生物學實驗中,即使是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對危險的條件反射形成也比對食物的條件反射更快。這表明趨避危險的本能在進化上比獲取食物的本能更基本。其次,在動物訓練實踐中,基於恐懼的訓練(利用鞭策等負面刺激)比基於獎勵的訓練(使用食物等正面刺激)更容易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這說明威脅和恐懼這類基於鬥爭本能的刺激,對行為的影響更直接和持久。再次,從歷史經驗來看,基於鬥爭本能的政治運動往往能戰勝基於其他本能的運動。例如,基於經濟利益(營養本能)的社會民主運動,在面對基於恐懼和狂熱(鬥爭本能)的法西斯運動時往往處於劣勢。

  這些發現為理解政治宣傳提供了科學框架:要有效影響群眾行為,關鍵是要理解和利用這些基本本能,特別是鬥爭本能。政治符號、口號、儀式等,本質上都是在建立條件反射,將特定的刺激與某種本能反應連接起來。例如,納粹黨徽通過與威脅和暴力的反復關聯,最終本身就能引發恐懼反應。

二、希特勒的宣傳藝術:分而治之的群眾操縱

  查赫金寫作本書的目的,在於分析希特勒的政治宣傳。雖然希特勒可能從未系統地研究過心理學理論,但他憑直覺準確把握了群眾心理的規律。

  希特勒最重要的洞見是對人群的分類。例如,在一個城市中,真正積極參與政治的可能只有約10%的人,其餘的人則處於相對被動狀態。這種分類引導出了他的雙軌宣傳策略。對於積極分子,他採用理性說服的方式,通過演講和文字材料闡述政治理念;對於被動群眾,則主要使用感性宣傳,通過符號、儀式和情感刺激來影響他們的行為。這種策略在他的著作《我的奮鬥》中得到了詳細闡述:宣傳必須簡單化,針對群眾的情感而非理智,而且要不斷重複。

  「Gleichschaltung」(一體化)政策是這種宣傳策略的集中體現。納粹將黨徽、口號、標語遍布街頭,在公共場所舉行大規模集會,組織制服隊列進行遊行。這些視覺和聽覺符號不斷重複出現,逐漸在群眾心理中建立起條件反射:看到這些符號就會產生敬畏或恐懼的情緒。

希特勒的演講廣告

希特勒的演講廣告

  希特勒同時也在演講中展現出高超的技巧。以他在慕尼黑Krone馬戲團的演講為例:他精心安排了場地氣氛,通過逐步提升的語調和節奏,將聽眾帶入一種近乎催眠的狀態。演講持續兩小時,最後達到「宗教般的沉默」,然後突然爆發出狂熱的情緒。這種情緒操縱的模式後來被他反覆使用。

  這種宣傳策略在國際舞台上也得到了運用。在薩爾公投中,希特勒通過大規模展示納粹符號、組織集會遊行,並在關鍵時刻發出軍事威脅,成功營造了納粹必勝的氣氛。在萊茵蘭重新軍事化時,他甚至冒險讓沒有彈藥的部隊進駐,賭對了法國不會採取軍事行動。1938年慕尼黑危機期間,他更是巧妙地運用威脅和妥協相結合的策略,成功迫使英法讓步。

  希特勒的宣傳內容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民族主義情緒的煽動、反猶太主義、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經濟承諾等。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宣傳方式:他善於將複雜的政治議題簡化為簡單的口號,將抽象的理念具象化為醒目的符號,並通過不斷重複來強化這些信息的影響力。

  這種宣傳藝術的核心是對鬥爭本能的操縱:通過威脅製造恐懼,同時又激發熱情和狂熱。他理解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恐懼和熱情這樣的基本情緒比理性說服更有效。而且,一旦建立起相應的條件反射,這種影響就會持續存在,只需要偶爾通過實際行動(比如暴力示威或軍事演習)來強化。

三、反抗與教訓:民主力量的困境與出路

  面對希特勒的心理戰術,反納粹力量並非坐以待斃。1932年在海德堡發起的「三箭運動」就是一個富有創意的嘗試。這個運動採用了三支箭作為象徵,表示社會民主力量的團結,同時也象徵著對納粹的進攻。運動的具體做法包括:在街頭畫三箭符號、抹去納粹黨徽、組織工人穿制服遊行、創作反納粹歌曲等。

「三箭」

「三箭」

  在黑森州選舉中,這種新型宣傳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精心設計的遊行、象徵性表演和街頭宣傳,反納粹力量成功地激發了群眾的熱情。選舉結果證明,當民主力量也懂得運用群眾心理學時,是能夠有效對抗極權主義的。

  然而,社會民主黨的中央領導層對這種新型宣傳方法態度消極。他們堅持傳統的理性說服方式,認為情感化的宣傳有失身份。更糟糕的是,他們對群眾運動的高漲感到不安,擔心局面失控。這種猶豫不決最終導致了致命的後果:1932年7月20日Franz von Papen發動政變時,社會民主黨領導層在關鍵時刻表現軟弱,實際上宣告了他們在德國政治舞台上的失敗。

  查赫金從這些經驗中總結出「積極的社會主義」理論。他認為,民主力量必須學會科學地運用群眾心理學知識,但要將其用於正當目的。具體來說,這包括:

  1. 將政治視為一門生物科學,理解並利用人類行為的基本規律
  2. 重視道德因素,將其與物質因素同等看待
  3. 通過大規模宣傳來推廣和平、自由、人性等積極價值觀
  4. 學習對手的技巧但用於正當目的
  5. 區分針對不同群體的宣傳方式
  6. 創造強大的政治神話和符號
  7. 組織富有感染力的示威活動
  8. 建立統一的宣傳協調機構

四、評論

  進入21世紀,「強姦民意」這個詞彙在許多宣稱民主的華語國家政壇上頻繁出現,尤其在野黨用來猛烈抨擊執政黨。然而,這個詞的當代用法已經與其原始含義產生了微妙的偏移:它不再僅僅指涉系統性的群眾心理操縱,而是用來描述執政者「假借民意之名」推行某些政策的行為。根據史丹福大學圖書館與胡佛研究中心的Global Press Archive數據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袁世凱稱帝事件中,其後在如曹錕當選總統、日本扶植滿洲國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多次出現。到1940年代,這個詞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涉及的選舉舞弊情境無論是鄉長還是商會會長的選舉,都可能被指控為「強姦民意」。

《華北日報》剪報

《華北日報》剪報

  這種語義的轉變本身值得反思,它揭示了當代政治人物對「民意」的理解逐漸簡化。1947年7月8日《華北日報》的這報導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關於是否將北洋大學北平分部併入北京大學的爭論中,支持與反對雙方互相指責對方在「強姦民意」。更有趣的是,雙方的判定標準竟然是人數的多寡,將此作為證明自己代表「真正民意」的依據。這一案例生動地展現了當時人們對「民意」的理解——它被視為一個可以量化的實體,且其數量即代表正當性。這種「多數即正義」的簡單邏輯,與現代民主制度中對少數權益的保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歷史案例揭示了一個共同的預設——真實的民意是一個存在的實體,關鍵在於如何確認它、以及如何防止它被假冒或盜用。

  正因如此,中國人常常認為真實且唯一的民意存在,而北洋系政治派別堅信「法統」,經常透過各種選舉來證明民意偏向自己;而信仰「公意」的革命政黨則宣稱,通過先鋒隊理論,能夠超越人民表現出的虛假意識,實現人民的「真意」。結果,「民意」的實質內容往往被忽視。傳統上用來包裝成王敗寇的「人心所向」修辭,成為判定北洋系或革命政黨誰才是「中國人民的選擇」的最終依據。這也使得我們能夠發現中國語境與查赫金語境中「強姦民意」的本質區別:

  1. 前者關注的是民意的真偽問題,後者則專注於群眾心理的操縱機制;
  2. 前者假定民意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而後者揭示了群眾意志如何被創造;
  3. 前者批判的是統治者對民意的假借,後者則剖析現代政治宣傳如何系統性地塑造群眾心理。

  這些區別帶來的後果無需詳述,因為它們本身已經足夠顯示出深刻的問題。進一步來看,查赫金的原文「le viol des foules」被英文譯者翻譯為「rape」,這樣強烈的語言選擇,可能出於商業考量,但也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原意的範疇。英文中的「rape」幾乎專指性暴力,是一個意涵狹窄的詞彙。然而,在法語中,「viol」除了指性暴力的強姦外,還可以泛指「不尊重」、「違背」或「侵犯」某種神聖或不可侵犯的事物。

  另外,從「foules」到「mass」,再到中文的「民意」,這一翻譯的轉變也反映了不同語言社群對群眾政治的理解差異。法語中,「foules」是一個中性詞,既可以指有組織的群眾,也可以指無組織的民眾。而英文譯者選擇了「mass」,暗示了一種無組織、易受操縱的群眾形態;中文語境下的「民意」,則體現了20世紀中國菁英的政治合法性焦慮。這一語言上的轉變,顯示了不同語言背景下,群眾政治的不同觀察與詮釋。

  至此,我們已經遠離查赫金原始討論的範疇。如今,我們無法確定有多少人仍將《我的奮鬥》視為教科書,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號,卻已經讓數億人深信不疑。與這些民族主義口號相對的,是像查赫金一樣提倡和平、自由、人性的價值觀的人,雖然他們同樣秉持查赫金的方法推進「覺醒文化」,但最終卻被貼上「女拳」、「左膠」、「共產主義者」的標籤,遭受嘲諷。這也許可以為查赫金的理論作出補充——不同的刺激源對「鬥爭本能」的激發程度,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因此,我們也許有必要將這本書與Eric Hoffer的《The True Believer》進行對讀──這是題外話。



avatar-img
18會員
102內容數
多難平生,難得又逢海上;不祥名字,且作留皮之計。詞不甚工,存之者,存其人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也無聊 的其他內容
馬蘇米從史賓諾莎的情動理論出發,發展出一套微知覺與微政治的理論框架。他認為情動不僅是個人感受,更是一種關係性存在。雖然當代資本主義已發展出精密的情動管理系統,但通過藝術實踐與集體實驗,我們仍能創造新的存在可能。然而,這個理論也面臨著如何區分不同群體、平衡集體性與個體自由等挑戰。
4/5情動力政治
本文探討了美國政治分歧的根源,特別是在經濟困境和文化身份的影響下,如何導致了選民對川普的支持。原作者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重新定義美國夢和加強社區意識,以減少羞恥感和增進相互理解。但筆者有不同的想法和補充。希望能藉由這系列文章邀請更深入的對話。
3/5Stolen Pride: Loss, Shame, and the Rise of the Right
2021年1月6日國會襲擊事件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分裂,支持川普的保守派群體也因此產生矛盾心理。透過對於暴力行為的淡化、推卸責任及自我塑造等策略,羞恥感被轉化為力量,形成一種特殊的支持者文化。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政治立場,也促進人們在存有疑慮的情況下,仍然然不得不加深對川普的情感依賴。
這篇文章從肯塔基州東部地方政治人物的視角探討支持川普的背後的情感根源。受訪者的觀點反映了阿帕拉契地區的居民對於資本主義全球體系對當地經濟的掏空、他們對於傳統價值的堅持與對民主黨政策的反感,與他們對主流媒體中的刻板印象的反制。
霍克希爾德聚焦於不同居民在經濟困境與極端主義之間的掙扎。透過個案故事,展現其對自我價值、社會責任及群體認同的反思,並反對將貧困問題或種族極端主義歸咎於特定族群。該書不僅是社會學的觀察,也是對美國夢的深刻質疑,呼籲更廣泛的同理心和理解。
霍克希爾德的最新著作《失竊的光榮:失落、羞恥與右翼的崛起》探討了肯塔基州派克維爾的經濟衰退如何影響居民的情感,並分析了右翼政治如何操縱這些情感吸引選民支持、最終導致川普的當選。文章強調了情感在社會及政治選擇中的重要性,以及派克維爾居民面臨的羞愧與自豪感的矛盾,並指出這些情緒在極端主義中被利用的危險。
馬蘇米從史賓諾莎的情動理論出發,發展出一套微知覺與微政治的理論框架。他認為情動不僅是個人感受,更是一種關係性存在。雖然當代資本主義已發展出精密的情動管理系統,但通過藝術實踐與集體實驗,我們仍能創造新的存在可能。然而,這個理論也面臨著如何區分不同群體、平衡集體性與個體自由等挑戰。
4/5情動力政治
本文探討了美國政治分歧的根源,特別是在經濟困境和文化身份的影響下,如何導致了選民對川普的支持。原作者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重新定義美國夢和加強社區意識,以減少羞恥感和增進相互理解。但筆者有不同的想法和補充。希望能藉由這系列文章邀請更深入的對話。
3/5Stolen Pride: Loss, Shame, and the Rise of the Right
2021年1月6日國會襲擊事件加劇了美國政治的分裂,支持川普的保守派群體也因此產生矛盾心理。透過對於暴力行為的淡化、推卸責任及自我塑造等策略,羞恥感被轉化為力量,形成一種特殊的支持者文化。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政治立場,也促進人們在存有疑慮的情況下,仍然然不得不加深對川普的情感依賴。
這篇文章從肯塔基州東部地方政治人物的視角探討支持川普的背後的情感根源。受訪者的觀點反映了阿帕拉契地區的居民對於資本主義全球體系對當地經濟的掏空、他們對於傳統價值的堅持與對民主黨政策的反感,與他們對主流媒體中的刻板印象的反制。
霍克希爾德聚焦於不同居民在經濟困境與極端主義之間的掙扎。透過個案故事,展現其對自我價值、社會責任及群體認同的反思,並反對將貧困問題或種族極端主義歸咎於特定族群。該書不僅是社會學的觀察,也是對美國夢的深刻質疑,呼籲更廣泛的同理心和理解。
霍克希爾德的最新著作《失竊的光榮:失落、羞恥與右翼的崛起》探討了肯塔基州派克維爾的經濟衰退如何影響居民的情感,並分析了右翼政治如何操縱這些情感吸引選民支持、最終導致川普的當選。文章強調了情感在社會及政治選擇中的重要性,以及派克維爾居民面臨的羞愧與自豪感的矛盾,並指出這些情緒在極端主義中被利用的危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筆記 #人性 #反彈 #被迫感#推銷#時間壓力 #被動#限時優惠 #最後一件
Thumbnail
羞辱策略直播時間 | 7/20 pm8:30 這是一個專打落水狗的策略,強調的是【如何貶低他人價值與抬高自己的地位】。    
  陰謀論在一些時候對社會是有害的。在資訊時代,敵意國家的認知作戰不僅僅是散布單一的、一戳就破的假訊息。而往往是抓住某些不嚴重的小事實,在上面層層添加出無法被否證的陰謀論。像是缺蛋、缺電這類民生議題都很好炒作,只要出現過幾次斷電、只要的確有些地方買不到蛋,這樣的傳言就可以散布開來。
Thumbnail
強暴不是笑話,世上不只一個房思琪,性侵受害者不只有一種樣子,我們有話要說,你們願意聽嗎?
Thumbnail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當檯面上的政客們說著著各式各樣真假難辨的屁話,當我們依照自己的部落認同來選擇「誰的屁最香」,以讓自己安心的相信一切都很好時,在乎事件的真相、關心行動所引發的實際後果的理性需要,自然會慢慢消失。感性的需求會壓過理性的需求,政治,以及各種各樣關乎眾人之事,變得越來越訴諸情感,實際的內容可能是空虛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筆記 #人性 #反彈 #被迫感#推銷#時間壓力 #被動#限時優惠 #最後一件
Thumbnail
羞辱策略直播時間 | 7/20 pm8:30 這是一個專打落水狗的策略,強調的是【如何貶低他人價值與抬高自己的地位】。    
  陰謀論在一些時候對社會是有害的。在資訊時代,敵意國家的認知作戰不僅僅是散布單一的、一戳就破的假訊息。而往往是抓住某些不嚴重的小事實,在上面層層添加出無法被否證的陰謀論。像是缺蛋、缺電這類民生議題都很好炒作,只要出現過幾次斷電、只要的確有些地方買不到蛋,這樣的傳言就可以散布開來。
Thumbnail
強暴不是笑話,世上不只一個房思琪,性侵受害者不只有一種樣子,我們有話要說,你們願意聽嗎?
Thumbnail
「毒藥貓」傳說,指的是能變成動物害人及施妖法的女人。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我們絕對譴責濫用年輕人熱情進行奪權抹黑的政客!這類偽裝公平正義的政治遊行應該立刻被禁止!」 那麼這些無處可去的熱情,最後會燒向何方?
Thumbnail
當檯面上的政客們說著著各式各樣真假難辨的屁話,當我們依照自己的部落認同來選擇「誰的屁最香」,以讓自己安心的相信一切都很好時,在乎事件的真相、關心行動所引發的實際後果的理性需要,自然會慢慢消失。感性的需求會壓過理性的需求,政治,以及各種各樣關乎眾人之事,變得越來越訴諸情感,實際的內容可能是空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