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團隊不夠好,還是你不敢放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看到的是團隊的真實樣子,還是你內心不安的投射?

Leon是一位深受公司信任的主管,但最近,他總覺得團隊士氣低落,像一艘快沉的船——員工不夠主動,能力不足,執行力差。他時常擔心員工們「抗壓能力不足」,總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們怎麼就做不好?」為了避免出錯,他開始不斷插手員工的工作,對細節吹毛求疵,甚至經常加班「幫他們收拾爛攤子」。但團隊的士氣卻越來越低,大家開始對他敬而遠之。

在一次部門會議上,一位平時很少說話的員工打破沉默:

「其實,我們不是不行,而是覺得不管做什麼,您都不滿意,我們失去了被信任的感覺。」

這句話當下讓Leon愣住了。他開始陷入了深思:為什麼我總覺得他們不夠好?這是他們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投射效應:你可能正在用自己的恐懼評判別人

「我們最深的恐懼,常常投射在他人身上,讓我們無法看清現實。」- 心理學家榮格

所謂「投射」,就是把自己的不安、不滿或恐懼,無意識地加諸於別人身上。

Leon擔心員工「脆弱」,其實是在投射自己的不安全感:

  • 他害怕失控,於是覺得員工無法獨立完成工作;
  • 他害怕責任,於是過度干預每個細節;
  • 他害怕犯錯,於是對團隊過於嚴苛,失去了應有的耐心。


這種心態,不僅讓他自己筋疲力盡,也讓員工失去了發揮潛能的空間。

破局之道:重新審視你的信任感


  • 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感覺來自於哪裡?
    當你覺得下屬「不夠好」時,試著反思:
    1. 他們是真的能力不足,還是我自己過於苛求?
    2. 我是否將自己的恐懼和壓力,無意中投射到他們身上?
  • 給他們試錯的機會
    信任是一種勇氣。不要因為害怕出錯就事事插手,放手讓下屬嘗試,哪怕結果不完美。他們需要犯錯,才能學會成長。
  • 創造安全的溝通環境
    不要假設員工的想法,多開放雙向溝通的管道。例如,定期進行「無責回饋會議」,邀請團隊真誠分享對工作的感受與建議,讓彼此更理解、少誤解。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控制,而是信任。」——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透過改變自己的內心視角,你會發現,原來你的團隊並不脆弱,只是需要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親愛的主管們,當你覺得團隊「不夠好」時,不妨停下來想想:

這真的是他們的問題,還是你自己恐懼的倒影?

你的信任,才是團隊最好的動力來源。

今天開始,放手讓員工完成一項你原本會插手的任務,看看結果如何! 


你是否也遇到類似的情況?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如何打造一個有信任感的團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1.3K會員
489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5/01
在職場裡,許多人為了迎合期待,戴著「可以被接受」的面具生活。但真正的高績效團隊,不靠一致性,而是來自每個人都能做自己。主管的一句話,可能讓人選擇掩藏或綻放。你願意成為讓他脫下面具的人嗎?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30
當你總是壓抑情緒、拚命扮演「好人」,其實可能只是害怕變成那個曾讓你受傷的人。情緒不是敵人,它是提醒你該設下界線、保護自己的訊號。學會覺察、轉譯、表達情緒,不只讓你活得更輕鬆,也能讓職場關係更健康。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再用壓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昨天我們聊了「如何培養團隊的主動性」,但主動性的前提,是成員對你、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 很多主管問:「我的團隊都很被動、不願意講真話,怎麼讓他們更積極?」 我的回答通常是:「先別急著要求主動,要先問——這個團隊信任你嗎?」
Thumbnail
昨天我們聊了「如何培養團隊的主動性」,但主動性的前提,是成員對你、對彼此有足夠的信任。 很多主管問:「我的團隊都很被動、不願意講真話,怎麼讓他們更積極?」 我的回答通常是:「先別急著要求主動,要先問——這個團隊信任你嗎?」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事無巨細都要插手的主管?他們的「無微不至」背後,往往藏著深深的不安全感。主管的不安全感會讓管理變成控制,甚至演變成情緒勒索,最終導致團隊士氣低落、人才流失。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信任與賦能,而坦誠溝通、建立信任、提升自我認知是建議的3個解決方法。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事無巨細都要插手的主管?他們的「無微不至」背後,往往藏著深深的不安全感。主管的不安全感會讓管理變成控制,甚至演變成情緒勒索,最終導致團隊士氣低落、人才流失。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信任與賦能,而坦誠溝通、建立信任、提升自我認知是建議的3個解決方法。
Thumbnail
許多主管在追求高效和權威時,無意中讓團隊陷入「沉默服從」- 表面服從,缺乏真實的信任與主動性。這種現象常源於高壓管理和缺乏情感連結,讓團隊感到心理不安全,選擇壓抑意見、被動完成任務。要破解這種困局,主管需要學會用信任取代恐懼,通過營造心理安全感、接納反饋和協作設立共享目標,讓團隊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
Thumbnail
許多主管在追求高效和權威時,無意中讓團隊陷入「沉默服從」- 表面服從,缺乏真實的信任與主動性。這種現象常源於高壓管理和缺乏情感連結,讓團隊感到心理不安全,選擇壓抑意見、被動完成任務。要破解這種困局,主管需要學會用信任取代恐懼,通過營造心理安全感、接納反饋和協作設立共享目標,讓團隊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
Thumbnail
身為主管,你是否也曾為了展現「有能力」而不敢拒絕?這種選擇表面上看是負責任,但實際上卻可能導致團隊效率下降、士氣低落,甚至人才流失!拒絕並不等於推卸責任,而是職場智慧的體現。用數據說服、提出替代方案,才能真正保障團隊的健康運作。 說「不」,其實是一種領導力!
Thumbnail
身為主管,你是否也曾為了展現「有能力」而不敢拒絕?這種選擇表面上看是負責任,但實際上卻可能導致團隊效率下降、士氣低落,甚至人才流失!拒絕並不等於推卸責任,而是職場智慧的體現。用數據說服、提出替代方案,才能真正保障團隊的健康運作。 說「不」,其實是一種領導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主管在面對員工求助時,為何常常難以拒絕以及背後的心理原因。拒絕雖然看似冷漠,實則是對自己和團隊的尊重。透過建立清晰的界線、引導員工承擔責任和制定團隊規範,主管能有效解決依賴問題,提升團隊的自主性與合作氛圍。學會拒絕,有助於讓主管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與團隊成長,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主管在面對員工求助時,為何常常難以拒絕以及背後的心理原因。拒絕雖然看似冷漠,實則是對自己和團隊的尊重。透過建立清晰的界線、引導員工承擔責任和制定團隊規範,主管能有效解決依賴問題,提升團隊的自主性與合作氛圍。學會拒絕,有助於讓主管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與團隊成長,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在工作中,拒絕是許多主管面臨的挑戰。許多人因為害怕破壞關係或引發衝突而選擇妥協,最終導致不理想的團隊氛圍。這篇文章探討了拒絕的恐懼來源及其影響,並提供具體建議幫助主管學會如何從容拒絕而又能維持團隊支持。透過情緒管理和明確的界線意識,教育自己擁抱拒絕,成為更成熟的領導者。
Thumbnail
在工作中,拒絕是許多主管面臨的挑戰。許多人因為害怕破壞關係或引發衝突而選擇妥協,最終導致不理想的團隊氛圍。這篇文章探討了拒絕的恐懼來源及其影響,並提供具體建議幫助主管學會如何從容拒絕而又能維持團隊支持。透過情緒管理和明確的界線意識,教育自己擁抱拒絕,成為更成熟的領導者。
Thumbnail
你的團隊真的有問題,還是你不願放手?當領導者的控制慾和不安不斷蔓延,團隊只能越來越疲弱。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更嚴厲,而是更信任。
Thumbnail
你的團隊真的有問題,還是你不願放手?當領導者的控制慾和不安不斷蔓延,團隊只能越來越疲弱。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更嚴厲,而是更信任。
Thumbnail
你是否曾對下屬的錯誤怒不可遏,卻又在事後自責不已? 事實上,許多主管的苛責,往往不是源於下屬的表現,而是內心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失望。當我們放大錯誤、情緒失控、甚至陷入自責循環時,這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的原因。與其指責,不如感恩,學會接納自己與下屬的不足,才是真正成熟的領導之道。
Thumbnail
你是否曾對下屬的錯誤怒不可遏,卻又在事後自責不已? 事實上,許多主管的苛責,往往不是源於下屬的表現,而是內心對自己的高標準和失望。當我們放大錯誤、情緒失控、甚至陷入自責循環時,這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的原因。與其指責,不如感恩,學會接納自己與下屬的不足,才是真正成熟的領導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