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短期看衝一波,長期才是拼命撐住】

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碩博士生最愛短期內來個大爆發,比如報告快截止時狂肝三天,把實驗數據塞滿 PPT,或趕論文初稿時直接連夜熬到咖啡都喝膩。但不好意思,短期爆發只能讓你過關,真正拉開差距的,是能不能穩定地撐住每一天。這句話就是要告訴你:短期看強度,長期看穩定性。


以下分解給你聽,免得努力都用錯地方:


▋1. 短期內,你靠的是「燃燒自己」的強度

• 老實說,短時間內做出成果,全靠你全力衝刺的爆發力:

• 報告 3 天就要交了?關上門封閉模式,直接衝到最後一秒才按提交。

• 論文初稿硬趕死線?連續三天半夜都還在寫,放棄人類生活直接換來數據表格。

• 短期強度就是你的應急工具,沒事別用,但該用的時候別手軟。


現實場景: 就像實驗數據快交時,熬夜把那個 200 行的程式碼 debug 到半死,然後隔天早上跑出結果的快感,能救你一命。


▋2. 長期來看,穩定性才是你的真本事

• 但是,學術和人生不只靠臨時爆發,因為靠爆肝撐到最後的人,通常只剩一條命:

• 每天寫 300 字論文,一年後就是一篇完整手稿。

• 每週讀 2 篇文獻,一年後就能碾壓組內所有人。

• 穩定輸出看起來沒什麼亮點,但它才是讓你能持續「活下來」的秘訣。


現實場景: 那些年每晚讀文獻 1 小時的學長,最後發頂刊發到你都懷疑人生,而你還在熬最後一篇論文。


▋3. 短期衝一波,長期撐住才不會爛尾

• 你要知道,碩博士生活中,衝刺與穩定需要交替進行,兩個都不能少:

• 短期強度: 該爆肝時就爆肝,死線臨近時就用全力解決問題。

• 長期穩定: 把日常習慣養好,例如每天固定時間整理筆記、處理數據,別讓工作積成一座山才開始挖。

• 強度靠拼,穩定靠撐,兩者結合才是最好的節奏。


現實場景: 假如你能在平時每天花點時間整理實驗,臨到報告時不就不用半夜開啟自爆模式?


結論:短期強度保命,長期穩定成神


碩博士生的生活不是靠一場場爆發撐下來的,而是靠穩定的輸出一步步走出來的。爆發力是你的救命武器,但持久力才是你的進化基因。 問問自己:今天你是為了死線硬撐,還是穩穩走在長期進步的路上?

avatar-img
523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等資源、等成果、等別人選擇你。 但很抱歉,等來等去,只會錯失主動掌握人生的機會。身為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總結了 4 個關鍵觀念,搞懂這 4 點,你才真正能掌控自己的未來: 1. 學校不會主動給你資源,你得自己去找 2. 學習不是為了試試看,而是為了產出
在理工科的碩博士生涯中,面對大量文獻資料,最重要的能力是高效閱讀與快速抓住重點。而心理學與學術研究都指出,掌握關鍵字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因為它能幫助你在資訊海洋中迅速定位關鍵內容。以下是如何提升這項能力的技巧: ▋1. 關鍵字是閱讀的導航儀 • 在一篇文獻中,關鍵字通常是作者的研究核心,涵蓋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碩博士生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等資源、等成果、等別人選擇你。 但很抱歉,等來等去,只會錯失主動掌握人生的機會。身為 UCLA 的博士後研究員,我總結了 4 個關鍵觀念,搞懂這 4 點,你才真正能掌控自己的未來: 1. 學校不會主動給你資源,你得自己去找 2. 學習不是為了試試看,而是為了產出
在理工科的碩博士生涯中,面對大量文獻資料,最重要的能力是高效閱讀與快速抓住重點。而心理學與學術研究都指出,掌握關鍵字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因為它能幫助你在資訊海洋中迅速定位關鍵內容。以下是如何提升這項能力的技巧: ▋1. 關鍵字是閱讀的導航儀 • 在一篇文獻中,關鍵字通常是作者的研究核心,涵蓋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從博班畢業後做現在這份工作,已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比起上次寫的一個月心得,那時還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很生疏,現在比較熟悉了環境,又有了些新的感想,以及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更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博士技能:探索新概念的第一人 一開始還是新人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還在學習公司內的大小事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Thumbnail
時間過得真快,從博班畢業後做現在這份工作,已經過了半年的時間。比起上次寫的一個月心得,那時還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很生疏,現在比較熟悉了環境,又有了些新的感想,以及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更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博士技能:探索新概念的第一人 一開始還是新人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還在學習公司內的大小事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