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瓊瑤的選擇談生命價值與死亡選擇的深思

桌長10-avatar-img
發佈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總是滿腦子想著死亡,一定是因為對於活下去太認真了⋯⋯」

最近瓊瑤的選擇,讓我時常想起了中島美嘉的這首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讓我又想起了爸爸。

還有那些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湧上心頭,但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一個人生活無虞、身體尚算健康,卻仍選擇結束生命,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果斷地做出這樣的決定?

如果尊重她/他的選擇,是不是代表我們認同,當人活到一定年紀後,不再感到快樂、不再對未來抱有希望時,放棄生命就是合理的?

如果是的話,那是幾歲?

我們又該從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死亡的權利?


爸爸過世後,好長一段時間讓我陷入了萎靡之中,思考了無數可能的原因,包含他曾抱怨身體退化的無力感、認為自己不再被他人或社會需要的孤獨感⋯⋯也許這些都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不認識瓊瑤,但從她留下的遺書中,看似對生死說的坦然,卻有大半篇幅描述著對衰老、退化的恐懼,或許也暗示了相似的問題:我們是否忽略了長輩的心理層面需求?

當他們的物質需求已被滿足,甚至擁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反倒讓他們失去了被「承認脆弱」的權利。

讓我們忽視了年齡增長帶來的健康衰退,正逐步地抹殺掉他們曾有過的自信與自尊,也抹去了一個人對未來的嚮往。

人類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我們求的不只是吃飽穿暖,而是一種「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

-

說實在的,我也害怕衰老,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於高齡者實在不友善,總在他們身上貼上「無用」的標籤。

尤其在各種新聞中更是顯而易見,社會大眾仇老的情緒無所不在。

所以,當長輩覺得自己老了無用、不如歸去,那這到底算是安樂死、自殺,還是被忽略的求救訊號?

如果爸爸當時的心理問題無法被簡單地當作「一時的情緒低潮」,那麼瓊瑤的選擇,是不是也不能僅僅單純視為「生命終點的理性抉擇」?

也許反而是在提醒我們,對衰老過程的畏懼,是否已經影響社會的心理健康?

我們是否能給予足夠的支持與機會,去提升長輩的社會參與?

如果能妥善規劃,就能讓長輩透過傳承經驗來幫助他們重拾自信,也讓大眾看見時間能帶來的不僅是年紀的增長,還有智慧的積累,進而肯定他們的價值。

同時逐步研議更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包含定期心理輔導,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

在談是否尊重每個人對自己生命的選擇權前,也許我們該思考的是,死亡不該是因為孤獨和自卑而選擇的結果。

很可惜,我沒有機會讓爸爸相信,他的存在對我而言是多麼重要而穩定的力量。

但也提醒著我,我們有責任去思考與形塑,一個更重視長輩心理需求與存在價值的社會。

也許這聽起來太過理想化,但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如果我們能從心理、情感和社會層面為每個人提供支持時,或許尋短才不會是我們唯一的出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桌長10
7會員
35內容數
擁抱真實的自己,就也能同理對方的脆弱 收聽Podcast:隔壁的桌子 https://solink.soundon.fm/nextable
桌長10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昨晚做了一個特別的夢,是個「夢中夢」。在夢裡,我站在一座高山的頂端,四周視野遼闊,藍天白雲在眼前展開。 此時我聽到了一個清晰的指示:「在我40歲的那天,要帶著我的焦黃背心在我的旅途上,你就會擁有你所需要的智慧,往下走就會是一片遼闊的康莊大道。」我跟AI討論了這個夢境,從榮格心理學來分析夢的意涵
Thumbnail
2025/01/04
昨晚做了一個特別的夢,是個「夢中夢」。在夢裡,我站在一座高山的頂端,四周視野遼闊,藍天白雲在眼前展開。 此時我聽到了一個清晰的指示:「在我40歲的那天,要帶著我的焦黃背心在我的旅途上,你就會擁有你所需要的智慧,往下走就會是一片遼闊的康莊大道。」我跟AI討論了這個夢境,從榮格心理學來分析夢的意涵
Thumbnail
2024/12/24
有位網友問我說:「你的文章讓我很有感觸,我先生也是那種讓人安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讓我害怕。 害怕有一天他不在了,害怕那種只剩下我一個人的孤單。 你會有這樣的擔憂嗎?如果有,你是怎麼消弭這種恐懼的?」 其實讀完我超級感同身受的。 我怕啊!我怎麼不怕?
Thumbnail
2024/12/24
有位網友問我說:「你的文章讓我很有感觸,我先生也是那種讓人安心的存在,但同時也讓我害怕。 害怕有一天他不在了,害怕那種只剩下我一個人的孤單。 你會有這樣的擔憂嗎?如果有,你是怎麼消弭這種恐懼的?」 其實讀完我超級感同身受的。 我怕啊!我怎麼不怕?
Thumbnail
2024/12/18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人長時間暴露於WiFi和其他電磁波環境中,導致不適症狀如疲勞、頭痛和焦慮。本文以自身經驗,分享透過調整工作環境與測試WiFi信號強度,找出身體不適的問題根源,並揭示電磁敏感症帶來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簡易的居家環境改善方法。
Thumbnail
2024/12/18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人長時間暴露於WiFi和其他電磁波環境中,導致不適症狀如疲勞、頭痛和焦慮。本文以自身經驗,分享透過調整工作環境與測試WiFi信號強度,找出身體不適的問題根源,並揭示電磁敏感症帶來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簡易的居家環境改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瓊瑤的逝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她的經典作品《還珠格格》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回憶。文章探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憂鬱症的風險,並對生死決定的意義進行了深刻反思。瓊瑤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希望人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即使在艱難的時期,仍需鼓勵追求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瓊瑤的逝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她的經典作品《還珠格格》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回憶。文章探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憂鬱症的風險,並對生死決定的意義進行了深刻反思。瓊瑤的極端選擇引發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希望人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意義。即使在艱難的時期,仍需鼓勵追求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總是滿腦子想著死亡,一定是因為對於活下去太認真了⋯⋯」 最近瓊瑤的選擇,讓我時常想起了中島美嘉的這首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讓我又想起了爸爸。 還有那些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湧上心頭,但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一個人生活無虞、身體尚算健康,卻仍選擇結束生命,究竟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總是滿腦子想著死亡,一定是因為對於活下去太認真了⋯⋯」 最近瓊瑤的選擇,讓我時常想起了中島美嘉的這首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讓我又想起了爸爸。 還有那些多年來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湧上心頭,但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一個人生活無虞、身體尚算健康,卻仍選擇結束生命,究竟是什麼原因⋯⋯
Thumbnail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Thumbnail
如果能夠選擇,我們想要用什麼方式來道別? 其實追求資產成長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品質。
Thumbnail
繁中LIVE版 https://m.youtube.com/watch?v=QL3T2Nzcqcs&pp=ygUe5oiR5Lmf5pu-57aT5oOz6YGO5LiA5LqG55m-5LqG 想當年,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直接爆哭,謝謝中島美嘉。 還有謝謝還願意撐到現在的所有人。
Thumbnail
繁中LIVE版 https://m.youtube.com/watch?v=QL3T2Nzcqcs&pp=ygUe5oiR5Lmf5pu-57aT5oOz6YGO5LiA5LqG55m-5LqG 想當年,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直接爆哭,謝謝中島美嘉。 還有謝謝還願意撐到現在的所有人。
Thumbnail
最近傳來高中生自殺的新聞事件, 因此想來聊聊這個話題。 文章開始前,先播一段中島美嘉的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這首歌是我在大學時期聽到的, 當時有一段生命的黑暗期, 家庭、學業等挫折接踵而至, 而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 像是在一條無盡的黑暗隧道中, 看不見任何光芒。 深深覺得:啊,活在
Thumbnail
最近傳來高中生自殺的新聞事件, 因此想來聊聊這個話題。 文章開始前,先播一段中島美嘉的歌─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 這首歌是我在大學時期聽到的, 當時有一段生命的黑暗期, 家庭、學業等挫折接踵而至, 而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討論的對象。 像是在一條無盡的黑暗隧道中, 看不見任何光芒。 深深覺得:啊,活在
Thumbnail
鹿兒島出身的女歌手中島美嘉,在2010年巔峰時期因耳疾近乎失聰而暫停演藝活動。2013年她推出單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肌理豐富地詮釋出這段時間的痛苦心境。援引精神分析,從這首歌我們來思考憂鬱、自傷、自殺意念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鹿兒島出身的女歌手中島美嘉,在2010年巔峰時期因耳疾近乎失聰而暫停演藝活動。2013年她推出單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肌理豐富地詮釋出這段時間的痛苦心境。援引精神分析,從這首歌我們來思考憂鬱、自傷、自殺意念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不久前聽到中島美嘉在 THE FIRST TAKE 又重新演唱這首歌,不同於她在五年前演唱會悲愴的聲嘶力竭,這次的版本像是歷劫歸來,在錄音室簡單的鋼琴伴奏之下,用比較舒緩的方式,回憶著曾有過的一段絕望歲月。 我左思右想,認為要理解〈琵琶行〉到底在說什麼,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Thumbnail
不久前聽到中島美嘉在 THE FIRST TAKE 又重新演唱這首歌,不同於她在五年前演唱會悲愴的聲嘶力竭,這次的版本像是歷劫歸來,在錄音室簡單的鋼琴伴奏之下,用比較舒緩的方式,回憶著曾有過的一段絕望歲月。 我左思右想,認為要理解〈琵琶行〉到底在說什麼,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