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策略 x 設計思考工作坊(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集:我跟你分享,我在某一場「企業永續藍圖x設計思考工作坊」擔任講師,這篇的內容是

  • 工作坊前置作業:我需要做甚麼
  • 設計思考在企業永續藍圖的角色是什麼
  • 工作坊的流程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設計思考「有效」

這篇文想跟你分享,我對於這場工作坊的「反思」。我不會直接說工作坊中發生什麼事情,下面的內容,會是工作坊的成功經驗,加上失敗經驗所改寫。


「創造共識」:設計思考有效的關鍵

創造共識,是什麼意思?

創造共識是指,一場「高階主管設計思考工作坊」不會憑空發生

多半是某幾個高階長官/總經理/董事會認為「我們要做」,所以請窗口跟顧問有了共識之後,敲了這場工作坊,發公文要各部門長官把時間空下來。

換言之,「說服每位長官都想來參加工作坊」這過程,不一定有發生。

但偏偏,設計思考有著「強調每個人都發揮貢獻」、「沒有權力意識地共享大腦」、「激發創意思維」的特性,代表每一位都必須積極工作坊、拿掉上面任何一個特性,就不能算是一場設計思考工作坊。

因此,「說服每位長官都想來參加工作坊」,如果決策的人沒有做,作為工作坊教練的我們,「創造共識」就成了必要,目的是說服各部門長官好好坐在位置上,跟其他人長官一起好好完成企業永續策略的規劃。

至於,創造共識,具體是要創造什麼

正文開始 😉

  • 創造目標跟動機:為什麼這場工作坊會存在?
    • 前提:各部門有年度目標、日常工作。所以每位參加的長官一定會思考:這場工作坊跟我部門的關係是什麼?我會不會被壓了新的 KPI?我來參加這場工作坊,能幫我解決現在的問題嗎?
    • 目標:讓長官理解這場工作坊,與他們部門自己的關聯。一但理解了,目標跟動機就會被創造出來:我要學習設計思考,帶回我的部門讓影響發生。
    • 手段:邀請各位長官寫下永續策略對自己部門「最關鍵的影響」、「期待看到什麼影響發生」,對焦設計思考如何做到這件事,並且邀請在座的「副總」給回饋(對,我帶的那組有一位副總,壓力山大)
    • 設計思考的限制:上面的問題,有些沒辦法回答。一場設計思考工作坊,能處理的是「對於少數幾種利害關係人的想像」,與產出對應的「解決方案」。換言之,不會能當下解決部門既有的問題。當然,設計思考的元素跟心態,可以間接在之後用上。
  • 創造主要手段:為什麼我要用設計思考來做永續策略藍圖,不是其他的方法論?
    • 前提:來參加工作坊的長官,多半對「設計思考」的以人為本心態很不熟悉,想要直接拿資源開始做事情,少掉前面的「我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的過程
    • 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的概念,並理解「問題層次」,會對應不同的解決手段。這個「創造共識」,創造的是對於手段可以解決問題的共識
    • 其中兩個手段:帶入 5W1H 、Why-How Ladder 的概念,並且說明解決問題,不是在真空的環境下解決,一定是在某種脈絡下,找到方式解決。這個脈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 5W1H 開始:
      • 誰碰到這問題 (Who)
      • 碰到什麼問題 (What)
      • 什麼時候碰到這問題 (When)
      • 在哪裡碰到這問題 (Where)
      • 為什麼碰到這問題 (Why)
      • 如何解決 (How)
    • 但是,5W1H 對於不熟悉「解決模糊議題」的長官,會很直接地在寫完 5W1H 一輪之後,直接跳進去說「我知道了!我們可以來做 OOO,這樣問題就會被解決了!」,所以,這時候 Why-How Ladder 的概念就派上用場,「示範」為什麼直接跳進去解決問題,通常會失敗
    • Why-How Ladder 是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尋,這裡不分享,會太長哈哈
  • 創造手段細節:為什麼我(參加者)講的話都沒人聽?
    • (這個標題,是其中一個工作坊中有發生的事情,當然有模糊化過)
    • 前提:我觀察到,有其中一位長官的微表情是「我講的話都沒人在乎,好啊,我不講了
    • 目標:理想上,讓每一位參加者都有同等的話語權,讓共創這件事得以發生,共識得以達成。但這場工作坊,每一桌都有不同高低階層的長官,要做到「平等話語權」,沒有前面的完整教育訓練,不會發生。
    • 手段:作為教練的我,話語權至少會跟在座最高位階的長官一樣高,因為我被授權來帶領這場工作坊。若我觀察到話語權失衡,平均話語權,就會是我的責任。
      • 因此,我有做的事情是:平均話語權,頻繁核對「共識」。我會特別延續講話少的成員突然蹦出的一句話,跟大家確認「剛剛講話的這位夥伴的內容,我覺得可以結合我們的某個討論細節,大家同意嗎?」

以上,是「創造共識」的具體分享

看起來創造了很多共識沒錯,但有更多是設計思考根本不會有角色的,像是

  • 這個策略藍圖到底涵蓋了多少實務上的策略?
  • 各部門長官有沒有專業的永續知識結合設計思考?
  • 設計思考學完之後,部門帶回去有沒有繼續用?

所以,工具始終只是輔助,關鍵還是在企業經營的日常,如何看待「永續」?

設計思考很加分,但不一定是能夠幫助企業永續,從零開始的好工具噢。

「示範」作為一種幫助長官理解的好手段

設計思考,對於參加的長官們,其實非常陌生。

為了讓長官知道現在要操作的工具目標是什麼,我會跳下去「示範」:這個工具理想要達成的目的

簡單舉例,以 Why-How Ladder 的目的,是帶出「問題層次跟解方的對應關係」為例:

  • 企業每年會捐很多錢給某間在地 NGO,所以會問「我們今年要捐多少錢」?
    • 如果高層想都不想就跳進去回答,答案可能是:就比去年多啊!或是,我們再多幾個捐款對象
  • 我會往下問一層:為什麼要捐款給 NGO?
    • 高層可能會回答:因為他們的 TA,剛好是我們廠區附近的居民,他們做的事情會幫我們照顧到他們
    • 接著我會說,更有趣的問題出現了:「我們企業不能出人力自己照顧嗎?」或是「有沒有我們可以跟這間 NGO 一起合作的方式,一起照顧?
  • 如果還能更深入,我會再往下問:為什麼這群社區居民,真的被這個 NGO 照顧到了?或是,真的被「照顧」到了嗎?
    • 這沒有質疑的意思,純粹是拿出顯微鏡,仔細看企業「最初捐錢的目的跟手段」,有沒有真正回應了「照顧社區居民」這個需求,不是自己說了算。

企業的利害關係人永續策略,如果是為了回應「複雜問題」,作為教練,理想上就是挖掘到上述的第三層。所以,我通常會準備幾個例子,示範「什麼叫做問題跟解方的層次」。理想上,有 get 到這個概念的長官,就會在接下來的實作中,很快進入狀況,知道什麼問題是表面問題,什麼問題是解決掉會很有價值的深層問題

理論上,還有第四層跟第五層可以深挖,但通常不是工作坊可以好好處理的議題了。)

結語:永續策略,單純只有「工作坊」不夠

作為一場企業永續策略x設計思考工作坊的講師,要順利完成且真的有產出,會有很多企業看不到的事情要做,舉例

  • 框定專案範疇,ESG 三大面向都要做?要做的話,有些議題不需要設計思考
  • 研究企業已經做過的策略有哪些,重複提了會很尷尬
  • 工作坊現場流程是什麼,這超級無敵難
  • 工作坊結束後的追蹤機制是什麼

上集跟中集,只是簡單分享「工作坊當天」的情況跟反思而已,上面這些看不到的工項,在這場工作坊中多數不是我負責的。

下集,我會盡我所能跟你分享,我建議如果企業想要自己做「企業永續策略 x 設計思考工作坊」,完整的方法論是什麼

這週的內容其實是前幾天我的電子報內容,如果你看完了有任何心得,可以寄信跟我說心得嗎?我好奇訂閱電子報的朋友,看完我的內容之後的回饋是什麼耶!

或是也可以寄到 ashan204054@gmail.com 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n x 設計思考教練之路
1會員
2內容數
嗨!💡 這裡分享我身為一位「設計思考教練」接案過程中的一些心得,目前預設週更 🫶🏻 如果看完文章想要聊聊、學習設計思考,歡迎來信:ashan204054@gmail.com
2025/03/01
前陣子,我的 FB 跟 Threads 都炸開了,點開 Apps 都在討論「做出這種事情的企業,到底算不算是 ESG 企業?」或是「他們的永續形象是真的嗎?」 看了幾十篇貼文,好像沒看到我真的很認同的觀點,所以我自己寫一篇。
2025/03/01
前陣子,我的 FB 跟 Threads 都炸開了,點開 Apps 都在討論「做出這種事情的企業,到底算不算是 ESG 企業?」或是「他們的永續形象是真的嗎?」 看了幾十篇貼文,好像沒看到我真的很認同的觀點,所以我自己寫一篇。
2024/12/01
在這篇文中,我分享我作為教練,擔任以設計思考為基礎的企業高階主管工作坊,跟主管一起協作,將設計思考方法論應用於制定企業永續策略。 工作坊中,我透過實際的案例和清晰流程,解析設計思考如何有效地解決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挑戰,並提昇利害關係人的體驗。
2024/12/01
在這篇文中,我分享我作為教練,擔任以設計思考為基礎的企業高階主管工作坊,跟主管一起協作,將設計思考方法論應用於制定企業永續策略。 工作坊中,我透過實際的案例和清晰流程,解析設計思考如何有效地解決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挑戰,並提昇利害關係人的體驗。
2024/10/28
在面對工作倦怠時,我發現透過主動爭取專案、和主管進行一對一溝通、以及考慮轉換職涯方向,能幫助我重新找回對於永續工作的熱情。也希望本文能啟發同樣有類似困擾的你。
Thumbnail
2024/10/28
在面對工作倦怠時,我發現透過主動爭取專案、和主管進行一對一溝通、以及考慮轉換職涯方向,能幫助我重新找回對於永續工作的熱情。也希望本文能啟發同樣有類似困擾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VL愛分享讀書會 分享《我們想要的未來5: SDGs永續設計的公私協力》書籍內容,涵蓋SDGs核心概念、ESG企業關聯、七大關鍵面向及臺灣ESG實踐與挑戰。
Thumbnail
VL愛分享讀書會 分享《我們想要的未來5: SDGs永續設計的公私協力》書籍內容,涵蓋SDGs核心概念、ESG企業關聯、七大關鍵面向及臺灣ESG實踐與挑戰。
Thumbnail
設計思考不等於創新,解決問題不一定需要新科技。重點在於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找到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最佳化既有方法也能創造價值。
Thumbnail
設計思考不等於創新,解決問題不一定需要新科技。重點在於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找到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最佳化既有方法也能創造價值。
Thumbnail
讓學生透過「誰是接班人」的工作坊講解及模擬經由地方創生之場域實作與人物訪談資訊,累積實際體驗與外部職業世界的了解。透過協作,協助學員運用專業知能解決地方創生面臨的問題。同時思考職場樣貌、企業運作模式、自我定位與優勢,進行自我探索。 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協調行動和貢獻,以達成共同目標
Thumbnail
讓學生透過「誰是接班人」的工作坊講解及模擬經由地方創生之場域實作與人物訪談資訊,累積實際體驗與外部職業世界的了解。透過協作,協助學員運用專業知能解決地方創生面臨的問題。同時思考職場樣貌、企業運作模式、自我定位與優勢,進行自我探索。 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協調行動和貢獻,以達成共同目標
Thumbnail
前言: 這禮拜來分享我在女力學院的線上課程, 是由曹代老師所主講: 策略思維—打造個人營運力. 以下是我的重點整理與我的見解分享。 大綱 : 一、策略留白: 為自己創造思考空間和時間 問題一:你有時間思考嗎? 問題二: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停不下來? 問題三:迷思:覺得忙碌代表成功
Thumbnail
前言: 這禮拜來分享我在女力學院的線上課程, 是由曹代老師所主講: 策略思維—打造個人營運力. 以下是我的重點整理與我的見解分享。 大綱 : 一、策略留白: 為自己創造思考空間和時間 問題一:你有時間思考嗎? 問題二: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停不下來? 問題三:迷思:覺得忙碌代表成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eggy,很快地來到了第二篇分享文,今天想要跟你們分享創意思考工作坊,內容會有工作坊介紹、個人心得和收獲及結論,如果對於創意思考感興趣的朋友們,或是想了解如何激發創意,歡迎你繼續看下去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peggy,很快地來到了第二篇分享文,今天想要跟你們分享創意思考工作坊,內容會有工作坊介紹、個人心得和收獲及結論,如果對於創意思考感興趣的朋友們,或是想了解如何激發創意,歡迎你繼續看下去囉~
Thumbnail
時隔一年,我再度重返STARTUP WEEKEND(創業週末)這個戰場,只是這次我的立場不是參加者,而是主辦單位。之前某個系列文章中也有提及STARTUP WEEKEND(這篇後半),而這次我身為工作人員,在比較有餘裕的情況下,想好好紀錄這個讓人升壓到極致的工作坊。 本日工作坊:創造未來起點I
Thumbnail
時隔一年,我再度重返STARTUP WEEKEND(創業週末)這個戰場,只是這次我的立場不是參加者,而是主辦單位。之前某個系列文章中也有提及STARTUP WEEKEND(這篇後半),而這次我身為工作人員,在比較有餘裕的情況下,想好好紀錄這個讓人升壓到極致的工作坊。 本日工作坊:創造未來起點I
Thumbnail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演講不再只是由講者在台上分享;聽眾在台下點頭的樣貌。近期,強調互動性與參與感的「工作坊」,也逐漸成為企業或是校園演講的新方式。 演講與工作坊的差異 1. 從「接收者」轉變為「分享者」,活化聽眾在議題中的角色 工作坊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讓聽眾,從單方面的「接收者」,轉變為要提出問題反
Thumbnail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演講不再只是由講者在台上分享;聽眾在台下點頭的樣貌。近期,強調互動性與參與感的「工作坊」,也逐漸成為企業或是校園演講的新方式。 演講與工作坊的差異 1. 從「接收者」轉變為「分享者」,活化聽眾在議題中的角色 工作坊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讓聽眾,從單方面的「接收者」,轉變為要提出問題反
Thumbnail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Thumbnail
一門課要能開得成,它的內容肯定是被整理過、驗證過的經驗累積,有系統化的發展脈絡和論述能力,果真名不虛傳,十分迷人。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政策、活動乃至公司經營都開始強調「 #永續」提倡一些新觀念,而學校也開始思考如何帶入課堂上。 然而,要如何開始做,並成為普羅大眾的日常而不是淪為口號與標語呢?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豐富的實作經驗,以生活化的譬喻帶領我們認識這場全球性的行動,認識「 生態環境」與各國政府政策與日本面臨的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政策、活動乃至公司經營都開始強調「 #永續」提倡一些新觀念,而學校也開始思考如何帶入課堂上。 然而,要如何開始做,並成為普羅大眾的日常而不是淪為口號與標語呢?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豐富的實作經驗,以生活化的譬喻帶領我們認識這場全球性的行動,認識「 生態環境」與各國政府政策與日本面臨的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
Thumbnail
週六(1/23)下午很開心參與了日更狂人「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所號召的閉門課,她為了日更團的成員邀請了孫治華老師,重開一次內容創作的策略課程。 你可以能會以為這是一堂在教如何寫文章的課程,錯了,文章如何寫得好,不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堂課真正的核心,是讓你井噴寫不完的題材。 課堂上的練習,從讀者角度出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