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與青發署的青年好政Let's talk 活動,也就是召集青年提案,讓青年舉辦審議民主,談論居住正義。
我們的提案內容是山坡地防災。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防災、山坡地和居住正義的議題,也讓我真正接觸到過去很好奇的審議民主。真的很謝謝我的兩個夥伴,讓我多認識一個重要議題。
審議民主是公民直接參與議題討論,並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讓議題可以容納更多的意見,也能真正地讓政策或是公共設施幫助到更多的民眾。
舉例來說,最初的道路設計可能只考量到「男性使用者」,因為城市規劃和工程師多數是男性,因此沒有考慮到其它類型用路人需求,例如老人、小孩或是推娃娃車的全職媽媽等等。
近幾年,我們看到許多生命消逝在馬路上的悲劇,才陸陸續續地倡議,強調行人安全,這都是最初規劃時,沒有聽到的聲音。
如果在規劃之初,就聽到使用者的聲音和需求,或許我們就不會在承受痛苦後,才正視問題。
關於審議民主,青發署有一系列影片解釋,相當簡單明瞭。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這一次提案的團隊很多,所以關心的議題面向也很廣,包含原民、勞權或是無障礙等等,也讓政府部門聽到更多族群的聲音。
因為伙伴之一住在安坑,關注到安坑地區位在山坡地,早年也因為防災和環境保護觀念弱,興建許多住宅區。
隨著防災意識和對環境的關注提高,加上林肯大郡的倒塌,才讓逐漸讓這些議題受到重視。
夥伴覺得,安坑地區防災和社區營造做的最好的非台北小城莫屬。於是我們選定台北小城做為審議和觀摩的場域。
不過,山坡地和防災不是我本文重點,容我簡單帶過。
活動結束後,我們要一一匯報討論,也要向單位提出問題,在成發前得到答覆。
老實說,看到部門回復,覺得非常官僚,深感無奈。
但是在成果發表的第二天,邀請了部門人員和我們進行談會,我才確切地感受到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針對我們的提案,我向兩位部會人員提問。
當地複雜的產權,以及建商收回居民公設,意欲開發建案等等,我詢問政府是否能直接介入,設立防災基礎建設,得到的回覆是,土地使用權屬於建商,所以政府只能呼籲和監督。
政府對企業監督,從申請執照到施工過程都會介入,確保施工環節符合規範。
政府呼籲的對象是民眾。民眾意識到環境和防災議題,意識到這是關乎自身權益,甚至對自己造成威脅,串聯起來,讓建商不得不正視問題。比起一個局外的政府,利害關係人的影響力更大吧。自己都不幫自己,為什麼其它人要幫你呢?
而我們身在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本來就不該奢望政府做所有的事情——政府什麼都干涉,什麼都要管,那是一個集權社會。
我和部會代表聊到前陣子的公車意外,社群平台好多人在罵政府,甚至看到有留言說在位者德不配位才會招致天災人禍;高中生無照騎車,車禍傷亡卻要政府賠償等等。
一個錯誤的造成,是連環缺陷的串聯。道路設計有問題,公車司機有問題,路人恐怕也難辭其咎。
如果什麼事都怪給政府,那豈不是成了擋箭牌?豈不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個不會頂嘴的來推卸責任?
劉潤在《給孩子的商業啟蒙》一書中說:
誰損失,誰改變。怪別人容易,但不會改變結果。你無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
如何加強親子溝通?如何協助孩子思考問題?
藉由親子溝通,內化孩子的底層邏輯,探討問題本質:《給孩子的商業啟蒙》
小城社區位在山坡地上。2015年,建商欲收回社區公設,興建住宅區,引發居民反對。
居民邀請第三方專業團隊測量地形,並不符合開發條件。居民透過抗爭和訴訟,才讓建案撤銷。
此外,小城也透過部落格記述社區抗爭過程,讓外界看見居民的努力。
若小城居民沒有投身抗爭,只是責怪政府、責怪建商,那公設早就被收回,說不定連新的建設都蓋好了。
此外,小城社區也有自己的防災群守隊。
關心自己的社區,參與社區活動,也是公眾參與的表現。
政府並非萬能,代議士也無法完全代表每個人的意見,畢竟他們無法親身經歷每個人的生活或洞悉所有關注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的想法與價值觀。因此,唯有透過積極的社會參與,才能讓政策制定者聽見你的聲音。
審議民主的核心在於公眾參與,帶著對議題的理解,聚集討論問題、分享想法、尋求解決方案,讓公共議題真正服務於公共利益。雖然審議民主的參與門檻比單純投票略高,可能需要克服身體或專業知識的挑戰,但它的價值在於超越「是」或「否」的簡單選擇,接納多元的建議與觀點,讓政策更貼近民眾需求。
公眾參與,不僅能改變政策,更能啟發更多人,讓社會更接近你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