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英文術語太多,到底要怎麼記?

職場英文術語太多,到底要怎麼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整理工作筆記時,發現自己的記事本充滿各種英文縮寫,從KPI、ROI到CTA...天啊!這些行銷術語真的是多到讓人暈頭轉向啊!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每次開會都要偷偷Google,深怕自己聽不懂重點😅

今天就來分享我整理的「職場行銷英文生存指南」,讓大家不再為了這些術語傷腦筋!

🔍 基礎行銷必備:

  •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關鍵績效指標
  •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 投資報酬率
  • USP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 獨特銷售主張
  • B2B/B2C (Business to Business/Consumer) - 企業對企業/消費者

📱 社群行銷相關:

  • CTA (Call to Action) - 行動召喚
  • 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 用戶生成內容
  • Engagement Rate - 互動率
  • Reach - 觸及率
  • Impression - 曝光次數

💰 廣告投放術語:

  • CPC (Cost Per Click) - 每次點擊成本
  • CPM (Cost Per Mille) - 千次曝光成本
  • CTR (Click Through Rate) - 點擊率
  • Landing Page - 著陸頁
  • A/B Testing - A/B測試

📊 數據分析用語:

  • GA (Google Analytics) - 谷歌分析
  • Conversion Rate - 轉換率
  • Bounce Rate - 跳出率
  • Traffic Source - 流量來源
  • Attribution - 歸因

🌟 小撇步分享:

  1. 分類記憶法:把相關的術語放在一起,比如所有跟成本相關的縮寫(CPC、CPM、CPA)
  2. 情境連結法:把術語跟實際工作場景連結,例如每次看到數據報表就想到GA
  3. 圖像記憶法:畫心智圖,把相關術語用線條連接起來
  4. 複習回顧法:建立自己的術語小筆記,定期複習
  5. 實際應用法:在工作中多加使用,從實踐中加深印象

💡 進階建議:

  • 可以下載一些行銷相關的APP,透過零碎時間學習
  • 訂閱國外行銷電子報,持續更新新知
  • 參加線上行銷課程或工作坊
  • 建立自己的術語字典,隨時更新

最後分享一個小秘訣:不要害怕問!就算是資深行銷人也不可能記得所有術語,重點是要懂得活用資源,知道在需要時去哪裡找答案才是關鍵!

你們最常用到哪些行銷術語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avatar-img
小資女の職場生存之道
334會員
338內容數
工作就是為了一份薪水,希望擺脫無止境的加班泥淖,在辦公室也能優雅地「躺平」。ˊ在這裡會分享各種很多種不同職場工具,以及各種職場小吐槽。工作已經夠辛苦,希望能夠解決加班煩惱、創造更多自由時間。來和我一起學習新東西,找尋屬於自己的「職場生存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繁忙的工作週中,我們常常面臨不明確的任務要求,這讓人感到困惑與壓力。本文提出了幾個實用的建議,包括明確任務目標、收集資訊、主動提出想法和尋求反饋,幫助您更有效地應對工作中的「開放式」問題,提升提案質量與工作效率。透過這些策略,您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任務要求,減少不必要的修改,並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平衡。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有沒有覺得,每天上班都像在走鋼索?老闆臨時交辦的任務、客戶突如其來的要求,總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身為同樣在職場的工作者,更加深刻體會到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但要怎麼才能培養出「彈性思維」讓自己面對不同難關的時候,都能游刃有餘的輕鬆處理。什麼是彈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能夠快速調整
明確簡報目的:問自己: 我希望這份簡報能達成什麼目標?是提供資訊、說服他人、或是激發行動?目的明確後, 就能更聚焦地選取內容,並設計出最有效的傳達方式。了解聽眾:分析聽眾: 他們是誰?對這個主題的了解程度如何?對哪些部分最有興趣?
「老闆又丟給我一個任務,而且還是那種『你懂的』,到底要怎麼做才不會出錯啊?」身為一個打工人,每天都上演著解決「任務大魔王」的戲碼,常覺得自己像個陀螺一樣轉啊轉今天就聊聊遇到這些奇妙的關卡,要怎麼應對🧐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常常面臨拖延症的困擾。這篇文章提供四個實用的方法,包括五秒法則、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和目標拆分法,幫助讀者提升時間管理技巧,打破拖延的循環。只要掌握這些方法,每個人都可以邁出第一步,成為更高效的自己,並與朋友分享這些技巧,讓更多人脫離拖延症的困擾。
在繁忙的工作週中,我們常常面臨不明確的任務要求,這讓人感到困惑與壓力。本文提出了幾個實用的建議,包括明確任務目標、收集資訊、主動提出想法和尋求反饋,幫助您更有效地應對工作中的「開放式」問題,提升提案質量與工作效率。透過這些策略,您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任務要求,減少不必要的修改,並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平衡。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滑著手機,看著待辦事項清單上的一大堆任務,總想著:「反正還有時間,晚點再做也沒關係」 雖然知道這是在自我欺騙,不過就是不想動。當你習慣拖延,它就會像一個無形的手,牢牢地把你困在舒適圈裡,讓你越來越懶。利用這四方法(五秒法則、 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目標拆分法)讓自己持續前進
有沒有覺得,每天上班都像在走鋼索?老闆臨時交辦的任務、客戶突如其來的要求,總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身為同樣在職場的工作者,更加深刻體會到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但要怎麼才能培養出「彈性思維」讓自己面對不同難關的時候,都能游刃有餘的輕鬆處理。什麼是彈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能夠快速調整
明確簡報目的:問自己: 我希望這份簡報能達成什麼目標?是提供資訊、說服他人、或是激發行動?目的明確後, 就能更聚焦地選取內容,並設計出最有效的傳達方式。了解聽眾:分析聽眾: 他們是誰?對這個主題的了解程度如何?對哪些部分最有興趣?
「老闆又丟給我一個任務,而且還是那種『你懂的』,到底要怎麼做才不會出錯啊?」身為一個打工人,每天都上演著解決「任務大魔王」的戲碼,常覺得自己像個陀螺一樣轉啊轉今天就聊聊遇到這些奇妙的關卡,要怎麼應對🧐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常常面臨拖延症的困擾。這篇文章提供四個實用的方法,包括五秒法則、三分鐘行動原則、帕金森法則和目標拆分法,幫助讀者提升時間管理技巧,打破拖延的循環。只要掌握這些方法,每個人都可以邁出第一步,成為更高效的自己,並與朋友分享這些技巧,讓更多人脫離拖延症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