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真實。
那天我在圖書館閒晃,恰好看到《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這本書,從書名開始就十分吸睛,作者是臉書粉絲專頁《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Mumu,主要分享一些親子日常和教養觀點,曾在一些兒童相關的議題中看到她的論點,很敬佩她的勇敢和理性思考,不禁想多了解是什麼樣的人,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本書中闡述了什麼樣的觀點。
若把「做自己」當成不改變的理由或是傷害人的免死金牌,那你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我曾遇過朋友因為不支持我的觀點,第一句開頭便說「我講話比較直接,你不要介意」之後便對我的人生選擇發表了長篇大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我身上,並否定我的所作所為,我當時想,憑什麼你的直接(或者說是白目?)要我來承擔?
我很喜歡講到選擇和人性的這部分:
- 想離開就能離開,想不要就能不要,擁有選擇的權利,是社會進步的象徵。
- 了解到「跟你不一樣不等於我需要改」,這社會才能兼容並蓄。想要理性討論別人的私事,這件事情就很不理性。
- 一旦覺得弱者的消亡都是「天擇」,都是「不適」,那最後並不會變成適者生存,會變成惡者生存。最會害人的活到最後,沒有受害者,全是你弱你不是。
- 物競天擇,但人類擁有物外之人性,人性的光輝,絕對不是讓弱勢群體自生自滅,而是讓這個社會可以互相扶持且多元到,大家都是適者,大家都能生存。
- 如果一看到別人不符合你期望就憤怒地大聲嚷嚷,那只是呈現了自己的狹隘和戾氣。我想看的就是眾生,有時活脫脫、有時難免血淋淋,然而有好有壞才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人生才動人。
- 要認為「生了小孩家庭才算是完整」當然是個人自由,但請不要把這種自行定義的殘缺感加在別人身上。因為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別人的需求,別人沒有就是缺陷,是一種霸道。
- 思考並不是整理偏見,建議是別人需要才給。沒有管好自己的自覺,請約束自己閉嘴。別人的人生你在旁邊假會,這樣要怎麼共創和諧社會。
- 畫完十個草稿後,先把前三個刪掉,因為「你想得到的別人也想得到」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件事,所以才會對別人的複雜處境拋出簡單的解答。
人之所以有趣,來自於眾生百態,來自每個人的每個選擇之後,會成就各式各樣的人,尊重與包容各種價值觀,才能實現自由和諧的社會。
比起一個偉大的媽媽,我更想當一個快樂的媽媽。因為我想給孩子一個活著是快樂的盼望。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很幸運地是在友善平等的家庭中長大,能夠和父母平等對話,互相探討彼此觀點,爸爸賺錢養家成為經濟支柱,媽媽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共同為了家庭努力,閒暇時光就是我們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所以小時候會覺得「成家」是很幸福的事情,從來沒覺得「傳統」是需要被改變的事情。
直到見得人多了,看過了同學的家庭,才知道不負責的爸爸和每天怨天尤人的媽媽,充斥社會許多角落,讓我這一代的人不敢結婚生孩子,也加速了女性意識抬頭。這也讓我更加警覺家庭關係是需要持續的學習和用心經營的,作者提到許多教養觀點、家庭關係以及家庭與自我的平衡都讓我學到許多:
- 在任何關係中,成為一個「有事情做」的人是很重要的,若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寄託在他人身上,非常容易帶來壓力和窒息感。
- 父母的行為是無法功過相抵的,你呼我一巴掌,再給其他甜頭,我們並沒有扯平。
- 簡單有效的防暴方式:「數六秒、退六步」,數六秒是因為,據統計,人類情緒的憤怒巔峰只會維持六秒,六秒的緩衝不是讓你不生氣,是讓你不失控。而退六步是因為,研究表明長時間對孩子吼叫,會傷害孩子的智商和語言能力,且高分貝會造成孩子的聽覺細胞死亡,退幾步也不是讓你不罵小孩,是讓你在糾正小孩的時候,不要加上情緒的傷害。
- 我同時當著職業婦女與全職媽媽,忙得不可開交,還是非常捨不得請打掃阿姨與保母。 直到我發現,這種失去時間和注意力的生活狀態,讓我被動的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可能性。 而人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寶貴的東西。
- 有人說不讓小孩知道做錯事的後果,以後等著上社會新聞。然而那些心狠手辣的殺人犯,大多是出自嚴格的家庭還是包容的家庭?是心中充滿愛意的人會犯罪,還是充滿恨意的人會犯罪?
- 很多規矩是為了方便管理,不見得是讓小孩成為更好的人。
- 你如果對小孩沒有尊重,你不但在傳達一個以大可以欺小、仗勢可以欺人的價值觀,你也不可能跟你的孩子開啟平等的溝通。
- 父母的供給,對小孩來說是有時效性的,孩子們不會永遠需要父母的庇護和陪伴,所以有些東西,得抓住時間在小孩最需要的時候給他們,在他們依賴我們時好好建立他們的安全感。
- 親子關係不是枷鎖,也不是含有窒息感的佔有,偉大和犧牲都不是親子關係中的必要條件,感受到愛才是。
- 如果一個中年男子憤怒地講手機罵髒話,你不敢請他控制情緒小聲一點,那當你阻止小孩發出一樣分貝的聲音時,就是在挑軟柿子捏。給小孩的包容最低,是一種欺負弱小的表現。
- 一個敢說真話的空間,需要父母用很多次的寬容,才能培養出小孩的安全感。
- 當一個孩子發現,他只要一開口,就容易面對指責與批評,他就會慢慢不敢表達自己,而一個人不表達自己的看法,就不會懂得拒絕,長此以往只會越來越怯弱。
- 當父母的也不用把自己擺在一個犧牲一切的悲情角色,生兒育女是自己的決定,你的付出不該成為要脅,更不能拿來交換本來就不能用來交易的,子女的自由與尊嚴。。
「親愛的孩子,長大後,你會得到幸福,就跟爸爸媽媽一樣。」
好的家庭和親子關係是需要許多溫柔和包容灌溉的,希望未來我也能對自己的孩子說出作者書中的這句話。
有些人隨著歲數增長,只是把愚蠢的日子過得很熟練而已,並不會自動變成值得效仿的對象。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生活中總會遇到某些長輩,試圖以長輩的姿態強迫接受舊有的價值觀,譬如不講道理的老闆、倚老賣老的父母、道德綁架的婆婆,但總會因為顧及體面而默默隱忍,像是被性騷擾的女員工、被家暴的子女、委曲求全的媳婦,如果對方給不了尊重,就不需要顧及體面,他吃過的鹽比你多,只能代表他吃得很鹹而已,你的人生屬於你自己,請勇敢地為自己發聲。
- 生氣是一種表態,是提醒別人停止激怒自己的信號。讓別人知道你是有底線的人,有憤怒的事情你會發聲,而不是容忍的過完一生。
-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請起身反抗,與制度對抗、與施壓者對抗。忍耐著過一生,最後不放過成為加害者的機會,才是真正的窩囊。
- 認為年輕人遇到的任何事都不算什麼,只有自己成為成年人的痛苦才是痛苦,這是成年人的傲慢。
- 「不怕被討厭」核心不在勇氣,而是在無懼,是「不怕」被討厭,不是「鼓起勇氣」敢被討厭。
- 想要得到尊重,絕對不是用「我是長輩」、「我比你大」來壓人,要脅來的尊重也不是真的尊重。
- 一旦把人的尊嚴、對人的尊重和金錢掛鉤,鄙視鏈,鄙視鏈是永遠不會消停的,這件事不健康。對抗鄙視鏈,就是對抗人類的惡。
-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是這麼大,有的人一開口我就知道他此生理解不了我,篩選大於遷就。
- 面子跟尊嚴是兩回事,面子來自虛榮心,尊嚴來自愛、自重、自信。
- 「面子」就是「表面」的東西,是在乎別人有沒有覺得你好看體面。
- 「尊嚴」才與人格有關。一樣都是被人看到,但有尊嚴的人是要求自己不要做「見不得人的事」,知道自己正正當當的活著,當有人不把你當人看時,你就會知道那不是你的問題。
- 家境、離婚、單親、收入多寡、工作階層、身份地位,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導致的,這些全部不是丟臉的事,受到傷害也並不丟臉。
結語
最後,什麼是愛自己呢?
Mumu認為在自己所處的角色上盡力,在這個前提下不讓自己受委屈,就是愛自己。
在我的生活遭受許多不公平的對待和被委屈的情緒掩埋的時候,Mumu的文字用灑脫又率直的幽默感給了我許多力量,希望也能推薦給正在迷惘或低潮期的格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