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的就等於好嗎?價格-品質捷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你買東西時,會覺得越貴就越好嗎?

這是我們大腦的一種自動反應,叫做「價格-品質捷思」。

但,真的是這樣嗎?有時候,便宜的選擇可能更符合我們的需求。

讓我們來想想,真正值得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常常以為價格高的東西一定比較好。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學現象,叫做「價格-品質 捷思」(Price-Quality Heuristic)。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習慣性地將價格與品質直接聯繫,

認為越貴的東西,品質就越好。

這種思維,其實是我們大腦的一種認知捷徑,

讓我們能快速做出決策,但也可能因此被誤導,忽略其他影響品質的因素


舉個例子,

某些昂貴的休閒活動或旅行,

真的能帶來更多的放鬆或快樂嗎?

還是只是因為它們被宣傳得更吸引人,

我們下意識地覺得「貴的就一定更好」?

這不僅是消費者心理,也是行銷的常見策略,

透過高價格來塑造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感。


我想分享一個小時候的經驗。

那時候,我和表兄弟姐妹一起待在家裡,

看看影片、玩桌遊、聊聊天。

這些看似簡單且不用花太多錢的活動,

反而比外面那些昂貴的旅行更讓我們開心。

在外面旅行,反而因為各種行程,加上大人在身旁

有很多想說的話無法說,想對話也很容易被打斷


這讓我想到,

或許大人們常常會受到「花錢多就比較值得」的觀念影響。

他們可能認為,去高價的景點或度假村才是最好的選擇。


有時候,人們會以他人的選擇或社會期待來判斷自己的行為,

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有時候,這種關注外在價值的思考模式,

會讓我們錯過了內在價值的真正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過度關注金錢的投入,

而忽略了所花費的時間、或是心理真實的感受

這樣的觀念,容易讓人在消費決策時容易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感受。


這樣的思考方式,可以延伸到現在的生活中。

每當我面對一個消費決策時,我會問自己:

這筆錢真的值得花嗎?

這個活動或商品,對我來說是否真正有意義?

我使用參加這活動或商品,心中真正感受如何?

這不僅是財務決策,也是心理上的自我反思,一種認識自我的過程



了解自己的需求,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符合內心的選擇。

比如說任何活動,思考不僅是花費的錢,

也還有時間成本和內心感受

這段時間,我是不是可以用來做其他的事?這些其他事情效益如何?

有時候就會發現,比起花費更多金錢,僅僅善用身旁資源,卻能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例如寫寫文章分享、跟有相同興趣的朋友聊聊、看看感興趣領域的學習資源、看看具有啟發或趣味性的動漫、看看曾經接過的作品讓自己沉浸於懷舊情感中等等

這樣的思考方式也與「機會成本」有關,

就是我們選擇某個選項時,必須考慮放棄的其他選項,

並評估哪個選擇對自己更有價值。


許多時候,選擇花時間在自己真正感興趣或能帶來成長的事情上,

比花錢去做某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值得的事更能讓人感到滿足。

這是一種「內在動機」的表現,

當我們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時,

往往會感到更有成就感和快樂。

生活中,我也會開始思考:

這段時間選擇這活動,真正會讓我快樂,或者帶來成長嗎?

如果沒有,我就會選擇拒絕,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做其他有更有樂趣或成長的事。

即當我們的選擇是自主的,且符合我們的內心需求時,

會讓我們感到更滿足。

 


所以,當你在做購物決策時,不妨想想:

這筆錢、這段時間,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

你是否被價格和外部影響所操控,

還是根據自己的內心需求做選擇?

或許,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事情,

會讓你收穫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avatar-img
127會員
344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這幾個月來,有看了一些投資理財的文章和書 都發現裡面提到投資的重要性,常常都會談到說ETF 例如YP的一年投資五分鐘和他的網站、理財館長和狂徒的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清流君 等等 以前有段時間,我覺得把錢存進銀行裡面就好了
談錢談理財,會讓我們變成討厭的大人嗎? 先說結論,不會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過去到現在,對於理財和金錢觀念的思維轉變
之前有跟一些群組的好友聊到送禮 後來就想寫寫這篇文章 送禮確實是一種心意,但可能會讓人陷入「你送我、我送你」的循環,讓人花很多錢和時間
因為自己會做飯給自己吃,主要考慮到省錢、快速、健康等方面,就想要分享一些家樂福常買的食材
因為之前有寫過一些省錢文章,這次反而想要從另個角度來寫一下,不太推薦的省錢做法 基本上有幾個共同點,會讓生活品質降低許多,或者會需要大量時間的,下面分為8點來分享 1 因為免費花太多時間 例如有些校內活動會有提供免費餐點,但是有些活動可能過去要兩個小時,而且還要加上往返的時間,可能就2.5
接續上一篇來分享一些作法 21. 轉賣機會 買一個東西後,會不會有轉賣這東西的機會? 以及賣出時候價格會變少多少? 就是買的時候可以考慮的 22.購物清單&等待清單 在購物之前先列出買的清單,依照這上面物品清單去買;有時看到一些東西可能當下想買,後來一陣時間之後可能覺得沒有想買,可以把這東西
這幾個月來,有看了一些投資理財的文章和書 都發現裡面提到投資的重要性,常常都會談到說ETF 例如YP的一年投資五分鐘和他的網站、理財館長和狂徒的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清流君 等等 以前有段時間,我覺得把錢存進銀行裡面就好了
談錢談理財,會讓我們變成討厭的大人嗎? 先說結論,不會 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過去到現在,對於理財和金錢觀念的思維轉變
之前有跟一些群組的好友聊到送禮 後來就想寫寫這篇文章 送禮確實是一種心意,但可能會讓人陷入「你送我、我送你」的循環,讓人花很多錢和時間
因為自己會做飯給自己吃,主要考慮到省錢、快速、健康等方面,就想要分享一些家樂福常買的食材
因為之前有寫過一些省錢文章,這次反而想要從另個角度來寫一下,不太推薦的省錢做法 基本上有幾個共同點,會讓生活品質降低許多,或者會需要大量時間的,下面分為8點來分享 1 因為免費花太多時間 例如有些校內活動會有提供免費餐點,但是有些活動可能過去要兩個小時,而且還要加上往返的時間,可能就2.5
接續上一篇來分享一些作法 21. 轉賣機會 買一個東西後,會不會有轉賣這東西的機會? 以及賣出時候價格會變少多少? 就是買的時候可以考慮的 22.購物清單&等待清單 在購物之前先列出買的清單,依照這上面物品清單去買;有時看到一些東西可能當下想買,後來一陣時間之後可能覺得沒有想買,可以把這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用價格,也就是金錢能購買到的絕對金額,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但根據正常的財務觀念與經濟學的概念,價值的決定其實還包括了獲得此事或物的「效率」。本文介紹了在培養孩子金錢價值觀的觀念時,除了需要考慮實質上與心理上的獲得外,還需要思考獲得的價值是否值得的方法。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作者提出,當價格差不多時,消費者往往需要一些特別的標準來做決定,比如獲獎經歷、非凡手路或用心研究的成果等。然而,大多數人往往把精力放在衛生、努力、技術、美觀這些小事上,期待著總有一天能被消費者認可和選擇。但事實是,這種寄望在「靠努力終會被大家看到」的想法,大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價錢,問題在於那個價錢夠不夠丶時機對不對? 很怕跟人家講價錢,怕俗氣了? 現在要告訴你的是: 一, 不要怕為自己訂價錢 二, 願意出價請你幫忙的人才會真的看重你 三, 怎樣談價錢不傷感情,還有你要先等別人出價 談價錢是經濟學的賽局裡面很重要的實用推演喔! ◆重點
Thumbnail
世上所有的東西似乎都能明碼標價,那麼,到底該怎麼訂價? 都說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你開出的價格若是有人願意買單,那就是合理的價錢。 會害怕,說穿了,就是對自己沒自信。 所以在網路上下關鍵字搜尋,希望能參考大家分享的過往經驗,也去問了身旁的朋友,到頭來我還是沒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媽媽也問了我,回覆
Thumbnail
價格對人的情緒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低價格能帶來更大的滿足感,高價格則可能讓人產生猶豫或消失購買慾望。瞭解價格對情緒的影響,可以幫助人更好地控制購買心理壓力。
Thumbnail
人們常常僅根據價格來判斷商品的價值,但實際上應該考慮折舊貶值幅度。另外,除了理性的金錢觀念,也應該珍惜當下,不要在享受生活時猶豫花費。最後,充實自己永遠不嫌晚,無論是健康檢查、運動飲食或學習進修,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人們普遍用價格,也就是金錢能購買到的絕對金額,來衡量事物的價值。但根據正常的財務觀念與經濟學的概念,價值的決定其實還包括了獲得此事或物的「效率」。本文介紹了在培養孩子金錢價值觀的觀念時,除了需要考慮實質上與心理上的獲得外,還需要思考獲得的價值是否值得的方法。
Thumbnail
再以大家或許都熟悉的「1件200元」或「3件500元」的話術來舉例,我們往往會為了看似節省了錢而衝動地選擇商家提供的「3件500元」方案。殊不知,陷阱是「我們真的需要買到3件嗎」?很多物品都有保質期限,小心沒有省到錢反而浪費了更多的錢。
Thumbnail
很多人把商業上的價值跟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如果是商業上的價值很好衡量,就是有多少人願意為了你提供的「價值」付出多高的費用,這個「價值」就會轉換成為「價格」 越多人願意付費或者他們願意付出的費用越高,這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就越高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一、書名:《金錢心理學》 作者:Dan Ariely&Jeff Kreisler 二、節選 1. 相對性導致我們用與實際價格無關的方式評估價格,例如優惠折扣、綁售等。優惠讓行動更快速,比較容易選擇思考較不謹慎,有時增加選項只是相對性誘餌,面對便宜和最貴的選項,是把我們導向中間選項的路標。其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作者提出,當價格差不多時,消費者往往需要一些特別的標準來做決定,比如獲獎經歷、非凡手路或用心研究的成果等。然而,大多數人往往把精力放在衛生、努力、技術、美觀這些小事上,期待著總有一天能被消費者認可和選擇。但事實是,這種寄望在「靠努力終會被大家看到」的想法,大
Thumbnail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價錢,問題在於那個價錢夠不夠丶時機對不對? 很怕跟人家講價錢,怕俗氣了? 現在要告訴你的是: 一, 不要怕為自己訂價錢 二, 願意出價請你幫忙的人才會真的看重你 三, 怎樣談價錢不傷感情,還有你要先等別人出價 談價錢是經濟學的賽局裡面很重要的實用推演喔! ◆重點
Thumbnail
世上所有的東西似乎都能明碼標價,那麼,到底該怎麼訂價? 都說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你開出的價格若是有人願意買單,那就是合理的價錢。 會害怕,說穿了,就是對自己沒自信。 所以在網路上下關鍵字搜尋,希望能參考大家分享的過往經驗,也去問了身旁的朋友,到頭來我還是沒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媽媽也問了我,回覆
Thumbnail
價格對人的情緒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低價格能帶來更大的滿足感,高價格則可能讓人產生猶豫或消失購買慾望。瞭解價格對情緒的影響,可以幫助人更好地控制購買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