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作者:泰瑞莎.麥克菲爾
譯者:張瓊懿
出版社:行路 2024年11月初版
關於過敏,你可能不知道……
・身體出現紅腫癢不全然都是過敏,有可能只是不耐症,或單純比較敏感
・過敏皮膚測試沒辦法判斷是否真的有過敏問題……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診斷、理論、治療,總共10個章節與讀者分享過敏的議題
Part 1 診斷
Part 2 理論
我們是自作自受嗎? –現代生活型態與過敏的關係
Part 3 治療
小賀筆記與心得:
本書作者父親過世於蜜蜂螫咬引發致死的急性嚴重過敏的時刻,再加上自己2015年罹患了4次呼吸道感染,被醫師診斷為過敏, 可是2020年的每樣過敏檢測都是陰性(皮膚測試、皮內測試、血液測試),因此作者47歲開始為了寫這本書而做研究,總共耗費5年時間與過敏相關的專家學者、患者、患者家屬與醫師交流討論後,整理出來的訊息提分享給同樣有過敏困擾的讀者。
作者2020年的每樣過敏檢測都是陰性,但是眼睛與鼻腔黏膜在接觸過敏原時會有反應,苦於找不到導致過敏的罪魁禍首,因此帕里克醫師開立抗組織胺鼻噴劑和眼藥水,並且建議不要再吃口服的抗組織胺,作者與醫師討論交流後,下了一個結論:血液檢測的結果是所有細胞反應的平均值,因此局部的過敏可能無法由過敏檢測篩選出來。
單憑症狀來診斷食物過敏是困難的,因為症狀與那些無關過敏的消化道疾病或情況相似,非IgE誘導的食物相關疾病,
例:
食物蛋白質引起的小腸結腸炎症候群
直腸結腸炎症候群:免疫誘發型的腸道發炎,牛奶、穀物,嘔吐與腹瀉
嗜伊紅性食道炎:食道內襯的嗜酸性白血球細胞過多
只有透過患者自述和直接觀察到的反應,才能『證實』食物過敏的診斷
過敏的測試結果需要過敏專科醫師
自行決定如何解讀
所以有相關過敏經驗的專科醫師很重要
曾有一段時間小賀開始偶而出現吃蝦子會有局部蕁麻疹的症狀,但食材都是同一攤販購買的新鮮活跳跳的蝦子,為什麼有時候才會出現過敏症狀,而非每一次都會?
所以小賀開始養成藉由拍照記錄自己的飲食,只要遇到自己產生過敏症狀的日子,就會特別把照片歸檔且比對,最後終於發現,原來我對於乾燥的金針花會過敏阿!!但是以前不會阿?於是我詢問採購者,也就是我媽媽,才知道最近家裡採買的金針花有更換商家,而且色澤看起來也跟往常的商家不太一樣,所以小賀查詢到乾燥的金針花製作過程中會使用到~漂白劑~
這下子真相大白了~
大衛一直有一般性的腹痛問題,最後還被診斷有疝氣,為此困擾,大衛嘗試的方式有:保持樂觀、持續做瑜珈、確保自己吃得健康、嘗試自然療法、IgG抗體的血液檢測。
但部分醫師覺得IgG抗體檢測在診斷過敏沒有價值
透過飲食記錄的發現,大衛自從避開麩質與乳製品,腹痛的問題開始緩解。
消化道問題太多
食物過敏?
食物中毒?
食物不耐症?
需要深入探究症狀與日常經歷
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比喻跟讀者解釋過敏-環境-免疫的關係:
皮膚屏障缺陷:
FLG基因突變:異位性皮膚炎與纖聚蛋白有關
纖聚蛋白功能就像訂書針,
把一層一層的皮膚組織緊密的固定在一起,
形成緊密健康的皮膚屏障
部分孩子使用潤膚產品可預防濕疹
孩童發展早期缺乏與各種微生物接觸,
會導致免疫系統將來反應過度
藥物過敏並非由IgE抗體所引發
作者IgE濃度低,所以檢測出來的結果是陰性
胰蛋白酶是肥大細胞所含的一種酵素,
可用來追蹤過敏反應中被活化的肥大細胞,
胰蛋白酶多的人,會出現:
皮膚搔癢、潮紅、腹部疼痛,
但沒有明顯生病或過敏的證據
飲食改變-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鼻腔、腸道、皮膚的微生物群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發現:
3種腸道菌與製造12,13-diHOME這種脂質分子有關,
這個分子會減少腸道中Treg細胞數量,
Treg細胞在控制發炎反應是關鍵
這3種菌的數量越高的嬰孩,
發生過敏與氣喘的風險也比較高
註:腸道通透性 vs 腦腸軸 觀點,詳見小賀大腦營養學全書在粉專的筆記
人體會釋放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之類的壓力荷爾蒙,
老鼠研究顯示:
對於壓力反應越大的老鼠,越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壓力荷爾蒙會直接活化老鼠的組織胺反應
環境:
花粉、塵蹣、換床單、清潔用品、保養品
人的皮屑也會造成貓狗過敏?因為處於同一個環境
當前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可以
有效支持任何飲食改變有幫助改善過敏
1.吃本地產的蜂蜜對免疫系統沒有幫助
2.益生菌沒有用(小賀與作者意見不同,因為目前有針對不同功能性的專利菌種研究,例如:運動表現、私密處、睡眠……等)
3.基因改造食物和過敏沒有關係
社會議題與藥物發展歷史沿革
過敏藥物的行銷與市場壟斷
患者觀點:有一樣狀況的人要如何做選擇
專家觀點: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與瓶頸
製藥公司觀點:臨床試驗與商業價值考量
過敏政策?
航空公司『過敏友好政策』
食物過敏網路
2004年 食品過敏原標籤和消費者保護法 FALCPA
事售產品含有八大最常見過敏原
補充: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訂定「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市售包裝產品含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以及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終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均須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含有致過敏性內容物名稱之相關醒語資訊。
這本書在2024年12月28日公益讀書會與夥伴分享,透過讀書會也能做公益,詳情參考 https://vocus.cc/article/64c9b357fd897800014109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