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逐漸趨向兩極化的情況下,微型企業該如何突圍並實現成長?
從夜市文化汲取靈感,結合數位工具與情感價值,我們以實務經驗探討專業人士如何透過商業賦能,並分享如何運用數據提升微型品牌的競爭力,進而穩定經營規模與促進市場成長。
Q:
過去這一年,你參與了不少專案,包括寵物用品、玩具以及微型品牌服務等,能否談談這段期間的心路歷程?同時,能否簡要介紹當初創業的初衷?據我了解,你希望幫助剛起步的商家順利上軌道,這當中也有一些成功案例。如今,從2020年至今,仍有持續進行的專案,能否總結一下你的經驗,並分享你對商家與市場的看法?
A:
當初,我觀察到市場兩極化的現象愈加明顯,不是巨型企業就是個體經營。因此,專案規劃的核心在於讓每個人專注於自身專業,而市場價值的傳遞與溝通則交由系統處理。理想狀況下,這種方式結合社區力量,融合在地文化,創造出獨特產品,同時透過社區支撐基本生存並推廣品牌。然而,隨著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與規模的商家,我們也發現需要針對他們所面臨的商業挑戰進行調整。現實中,兩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導致許多人選擇兼職、自立門戶,或利用自身專業創造商業機會。我們因此調整策略,專注為專業人士提供賦能服務,強化其商務競爭力。
例如,我們通過訪談和實務經驗的分享,將過程中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工具,並結合市場痛點設計具體的解決方案,例如文件或軟體工具。隨著需求的增加,我們也提供一對一諮詢、專案研討與工作坊等模式,甚至整合專家團隊與資源,協助企業邁向下一個成長階段。
Q:
為什麼你對微型企業如此感興趣?而且微型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是否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對於這些企業,有沒有快速判定其經營問題的方法?
A:
我的靈感來自台灣代表性的夜市文化,無論早期的平台模式還是後期的顧問模式,都基於多元性出發。我認為數位化與多元化的結合是一個絕佳切入點。為了兼容這些多元需求,我們透過主題規劃、活動設計和數據分析來引導動機,進而實現實時觸達與群集效應。
微型企業的成長是逐步累積的過程,最大的價值來自每個階段的信心累積。消費者的瀏覽、詢問與回饋,都是助力企業持續成長的養分。
Q:
傳統觀點認為消費者的購買流程是一對一匹配需求,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是如何操作的?
A:
微型企業在產品本身難以顯著區分時,創造情緒價值尤為重要。這需要深入觀察與同理,聚焦於最可能成為忠實顧客的單一消費者,並設計能夠觸動情感的訊息傳遞。這兩者需同時兼顧,經營者應敏銳地察覺瓶頸並調整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