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心的工具就是覺知的練習。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聲音、情緒和壓力所牽動,讓內心變得浮躁與不安。而覺知正是讓我們能夠回到當下,讓心靈保持清明的力量。透過深刻的自我觀察,我們學會不被外界所左右,能夠從內心去辨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與思緒。
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遠離焦慮、憤怒和恐懼,讓內心保持平和,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每一次的覺知,都是一次保護心靈的修復,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依然能夠擁有一片寧靜的天地。
分享一段隆波帕默尊者的智慧開示:
【保護心的工具】
我們喜歡此、不喜歡彼……對於修行人而言,業報立即現前。
比如,在我們怨恨某人的瞬間,心已是不善了,我們的念頭已壞,所說的言語已壞,所作所為也壞了,比如,責駡這個、責駡那個,責駡此人、責駡彼人……
那時,「對」與「錯」,對我們而言已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有煩惱習氣。
如果我們的心有煩惱習氣,心就無法與「法」相匹配。因此,必須及時地知道它,別迷失在世間。
理解世間,但不迷失在世間,瞭解他人為何作此想。
佛教徒不迷信,也不能相信多數人,必須有因有果。
最好的程度,即是—呵護自己的心。
事實上,心難以呵護,佛陀開示:誰能呵護心,便能擺脫所有的魔王。
緊隨著呵護心……呵護心的工具為何?「覺性」是呵護心的工具,覺性的作用是「呵護」,所謂「呵護」,即是保護,保護自己的心。
~隆波帕默尊者(Luangpu Pramote Pamoj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