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積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時代的變遷造就了不同背景和特質的學生。最近與理學院的一位好友教師聊天,談到學校在少子化的影響下,逐漸產生許多專案約聘的教師職位。然而,這些教師可能會因為計畫結束或政府預算凍結而面臨聘期結束的挑戰。換個角度思考,這樣的情況其實也讓我聯想到在書店老闆的讀書會中學到的一個概念:「累積」。但累積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進行累積?

表面上,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如果將其拆解成課程設計或實踐內容,累積往往包含以下三個關鍵元素:

  1. 信念(Why):理解行動背後的核心驅動力。
  2. 恩德(How與What):如何實現這個信念,以及具體執行的方式與成果。
  3. 怨恨(障礙與挑戰):如何面對挫折,避免負面情緒的積累。

無論在什麼年齡層,生物性需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但僅僅滿足這些需求並不足夠。在教室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不喜歡被強迫學習。其實,教師本身也對被強迫的工作心生抵觸。這讓我們不禁思考,長官的權力來自於階級,而階級的壓迫有時難以避免,卻可能導致怨恨的累積。

這也讓我反思,哪些人最容易因被強迫而感到壓迫?

  1.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的人:缺乏方向與自信。
  2. 不知道自己有用的人:感受不到自身的價值與貢獻。
  3. 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內心缺乏自我效能感。

這樣的階級壓力往往會滋生怨恨,而我不希望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留下這樣的情緒。我希望透過建立學生的自信與價值感,幫助他們擺脫階級壓力,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並讓教育成為一個互相理解與支持的過程,而非權力的施壓。

raw-image

矢岳町星岳月岳

教育的核心在於探索三個問題:為什麼要做?如何建立自信?以及如何創造價值? 因此,當我們在規劃教育環境時,需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號召同伴或同儕,並適時地提供獎勵與建議。教育者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生命的園丁,而每位學生則是花園中的植物。每株植物都有其獨特的成長過程,並經歷屬於自己的春夏秋冬。

作為教育者,我們的責任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澆灌與支持,至於學生是否開花結果,與教師的努力並非完全正相關。真正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找到階梯,明白失敗並非終點,而是再次嘗試的起點。這樣的教育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定位,並逐步邁向成長。

獎懲的意義不在於懲罰,而是幫助學生反思與自我提升。事實上,大多數人都能感知到自己的表現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我們需要以平和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優點與缺點。對於優點,我們應該客觀地肯定;對於缺點,我們不應避諱,而是坦然面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全面性。

作為教育者,避免將過多的情緒帶入教育過程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以平靜且直白的方式向學生反饋,幫助他們理解當下的狀態,進行反思,而非用放大的情緒去壓迫或指責他們。這種平和的方式,對學生而言已是一種有效的獎勵與指引,無需過度情緒化。

最終,教育的力量不在於操控,而在於感召。當我們以真誠與耐心打動學生,就能幫助他們激發內在的潛能,從而開啟無限的可能性與未來。

與自己的對話

體驗吧!不要後悔!

最近和幾位朋友聊到讀書會、電子報、一對一諮詢等主題時,我們討論到這些活動如何根據不同的方案進行定價,從低價、中價到高價,各自代表不同的價值與需求。而在這之中,「遊戲化」成為關鍵之一,尤其是如何選擇目標受眾(TA),並根據主題靈活搭配配套方案。

以業務為例,「上進心」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在多次嘗試後,找到背後的邏輯。本身的實踐過程讓我更清楚哪些課程適合轉化為電子報,哪些更適合線上課程,哪些又應該安排為實體班。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需要通過實踐去感受其脈絡,並尋找與商學結合的可能性。而在分析的過程中,雖然理性思維可能讓人覺得枯燥,但如果我們能從需求出發,建立不同的團隊,便能逐漸找到因地制宜的合作模式,實現長期發展。

此外,我最近留意到一位朋友的經歷,他非常希望能升官,但所在的公司是傳統型企業,缺乏創新氛圍。同時,他的競爭對手正是早一步升官的上司。從大老闆的經營角度來看,自然更傾向支持現有的管理層,這也導致我的朋友得失心變得很重。為了表現自己,他往往忽略了整體的局面,陷入一種狹隘的思維模式。這讓我深刻感受到,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定位,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到真正的方向。

最後,我想說,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境地,嘗試並體驗是最重要的。通過實踐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並在這過程中不斷成長,這樣我們才能面對更多挑戰,而無怨無悔。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默默地從自媒體撰寫方格子文章、規劃實體講座課程等等的挑戰,對於一位不曾做過這件事情的人來說,一開始真的就是害怕與恐懼,甚至可能在學校常常會透自己偏向I人來說明自己內向、害怕恐懼,不過隨著踏出來後,我發現到自己有時候蠻幸運,這個幸運有點像是在努力下老天給我的賞識吧! 在昨天聆聽了書店老闆與達哥的《人
這次活動來自於大約一個月的準備,對我來說雖然在過去課程中以及過去求學中,自己過去已經針對高齡韌性故事將長輩生命故事轉譯變成高齡同樂會、參與草湳社區的老少共學、日本天草高中規劃藝術課程、以及設計思考與實踐的彰化美術館展覽與日本山梨大學展覽、日本文創最前線─京都、大阪、奈良以及日本鹿兒島大學交換留學
校外教學轉為國際移地教學下的脈絡秘方 過去,我曾規劃過為期 21 天的日本海外訪查,涵蓋京都、大阪、奈良等地,並曾前往鹿兒島進行為期一年的教學工作。
跟著書店老闆的課程至今,也讓自己每年增強挑戰的部分,在2022年嘗試一年六場讀書會、2023年舉辦五場讀書會,後因職涯的關係有機會到學校任教。 開設160小時的課程(必修與選修課程) 2024年共開設了四門十八週(16+2)的課程,合計160小時,分別是碩一的「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大三的「多元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默默地從自媒體撰寫方格子文章、規劃實體講座課程等等的挑戰,對於一位不曾做過這件事情的人來說,一開始真的就是害怕與恐懼,甚至可能在學校常常會透自己偏向I人來說明自己內向、害怕恐懼,不過隨著踏出來後,我發現到自己有時候蠻幸運,這個幸運有點像是在努力下老天給我的賞識吧! 在昨天聆聽了書店老闆與達哥的《人
這次活動來自於大約一個月的準備,對我來說雖然在過去課程中以及過去求學中,自己過去已經針對高齡韌性故事將長輩生命故事轉譯變成高齡同樂會、參與草湳社區的老少共學、日本天草高中規劃藝術課程、以及設計思考與實踐的彰化美術館展覽與日本山梨大學展覽、日本文創最前線─京都、大阪、奈良以及日本鹿兒島大學交換留學
校外教學轉為國際移地教學下的脈絡秘方 過去,我曾規劃過為期 21 天的日本海外訪查,涵蓋京都、大阪、奈良等地,並曾前往鹿兒島進行為期一年的教學工作。
跟著書店老闆的課程至今,也讓自己每年增強挑戰的部分,在2022年嘗試一年六場讀書會、2023年舉辦五場讀書會,後因職涯的關係有機會到學校任教。 開設160小時的課程(必修與選修課程) 2024年共開設了四門十八週(16+2)的課程,合計160小時,分別是碩一的「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大三的「多元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來說說補教界教育學子與職場的關係,其實人世間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Thumbnail
當面臨系統性風險或大環境變化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分享了利用閱讀和多元學習來增加個人核心能力,並應對快速變化的生活環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來說說補教界教育學子與職場的關係,其實人世間很多事都是相通的……
Thumbnail
當面臨系統性風險或大環境變化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分享了利用閱讀和多元學習來增加個人核心能力,並應對快速變化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