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剛踏入治療領域的新手治療師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在臨床上非常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概念:「功能障礙 (Dysfunction)」。相信大家在學校都學過相關知識,但實際應用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盲點。這篇文章將結合我所學的知識和臨床經驗,為大家整理一些新手治療師常犯的錯誤,希望能幫助大家更有效地幫助患者。
首先,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什麼是功能障礙。功能障礙指的是組織因為發炎、沾黏或姿勢壓力等因素,導致膠原纖維產生分子間的交聯,使得纖維彼此黏著,進而喪失滑動或活動能力。同時,基質也會變得更加濃稠或黏滯,影響代謝產物的正常移除和合成需求。簡單來說,就是組織的正常功能受到限制,導致活動度變差,代謝循環也受到阻礙。
(A)膠原纖維在放鬆狀態下,呈現較為隨機的排列。(B)組織受到伸展時,膠原纖維會沿著受力方向排列,呈現較為平行的狀態。(D)異常交聯限制纖維滑動和組織延展性,組織的延展性降低,僵硬,活動度受限,並可能引發疼痛或不適感,可能原因是發炎、沾黏、或姿勢壓力等。
新手治療師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只關注患者主訴的疼痛部位。例如,患者說肩膀痛,就只處理肩膀;腰痛就只處理腰部。然而,根據我們之前的討論,筋膜是連續的,一個區域的問題可能影響到其他區域。當筋膜出現異常張力時,可能是因為錯誤的肌肉活動、骨骼位置的改變、內臟位置的變化,或是使用不自然的姿勢。所以,單純處理疼痛點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先前文章: 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筋膜組織(Myofascial Tissue)
解決方案:
全面評估: 檢查患者的姿勢、活動模式、以及相關的筋膜鏈。
尋找根源: 試著找出造成筋膜張力異常的根本原因,例如不良的姿勢習慣或不協調的肌肉活動模式。
整體治療: 除了處理疼痛點,也應處理相關的筋膜鏈,恢復整體平衡。
我們都知道筋膜中富含機械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會將身體的位置和運動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對於運動控制和姿勢平衡非常重要。但很多新手治療師在治療時,常常忽略了這一點,只專注在放鬆肌肉或關節。
解決方案:
徒手治療: 使用手法治療時,應考慮到筋膜的感覺功能,透過手法影響這些感受器,以改善身體的運動覺和姿勢控制。
本體感覺訓練: 針對患者運動覺和姿勢控制,例如平衡訓練和協調訓練。
某些區域的筋膜(如頸部和顱部筋膜、胸腰筋膜和髂脛束)是首先出現姿勢缺陷的區域。這些區域在穩定身體和允許肌肉活動所啟動的運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很多新手治療師可能忽略了姿勢對於筋膜張力的影響。
解決方案:
姿勢評估: 仔細評估患者的姿勢,找出姿勢不良的地方。
姿勢矯正: 教導患者正確的姿勢,並提供必要的輔助工具或運動。
動作模式訓練: 訓練患者正確的動作模式,避免錯誤的代償動作。
此外,功能障礙也會影響靜脈和淋巴回流。正常的筋膜活動有助於淋巴和靜脈的回流,但當筋膜張力異常時,可能會阻礙回流,導致組織腫脹或疼痛。
解決方案:
徒手治療: 運用手法治療來改善淋巴回流。
運動治療: 設計適合患者的運動,幫助他們啟動淋巴循環。
總結:
作為新手治療師,我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身體是一個整體,筋膜是連結所有組織的重要網絡。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疼痛,要深入了解功能障礙背後的真正原因。透過整體評估、考慮感覺功能、重視姿勢和淋巴回流,才能更有效地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提出。讓我們一起在治療的道路上成長,成為更優秀的治療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不僅節省時間,也幫助你在治療的路上走得更長久更安全。這些是我每天必使用的治療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