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咖哩叻沙醬,新加坡咖哩叻沙麵

自製咖哩叻沙醬,新加坡咖哩叻沙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80507痞客邦舊文備份

之前二月年節時隨團去了新加坡工作,待了八天,對於新加坡菜有兩道深得我心:一道是今天要介紹的「lasak麵」;另一道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做的「麥片蝦」。

叻沙(laksa)起源於南洋,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著名美食,大多提到叻沙會有「咖哩叻沙」及「亞參叻沙」兩種。亞參叻沙在2011年被 CNN 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咖哩叻沙則被赫芬頓郵報評選為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以上來自維基)。台灣人較常吃的應該是咖哩叻沙,黃黃的像是湯咖哩加上麵或米粉,或是透過有名的據說是世界第一的泡麵「百勝叻沙麵」來認識的。

raw-image

(這是我做的咖哩叻沙)


一般來說咖哩叻沙會用椰奶做為湯頭的主要味道之一,味道較為香濃;亞參叻沙則是使用魚湯做底,不加椰奶,味道較為酸辣。除了這兩種外,「叻沙(laksa)」本身做為一種料理的分類,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變化型,如砂勞越叻沙、東海岸叻沙、柔佛叻沙等。

raw-image

(亞參叻沙,網路照片)

2025編按:知道這些好像對於新馬人來說會很驚訝,我遇過幾次新馬人都不認為外國人能理解叻沙有分這麼多,他們認為外國人腦中的叻沙應該就只有咖哩叻沙,因為最有名。

咖哩叻沙以各種不同的香料打出叻沙醬,做法並不難,只是種類有點多。只要打出叻沙醬後,煮出麵也是幾分鐘的事而已。

比較麻煩的,是裡頭有個叫做石栗的香料在台北比較難找,看起來硬堅,富含蛋白質、油脂,可以增加食物的濃厚口感,烤過後味道像花生,這是網路上找到對它的描述。想了想,我決定以自己喜歡的堅果「夏威夷豆」來代替。

做完後味道真的很香,也非常像我在新加坡吃到的叻沙味道,不過很可惜,似乎少了一點什麼像是鮮味又像是甜味的元素。可能我沒放新鮮辣椒,或是沒放叻沙葉(越南香菜),之後做的時候會在試試看。

【咖哩叻沙麵】

叻沙醬食材 (應該可以做6-8人份的叻沙)

乾蝦米 約50g

乾辣椒 約4-5支

紅蔥頭 約7-8瓣

蒜頭 約7-8瓣

香矛 約4-5支

薑黃 約姆指大小,一塊

南薑 約姆指大小,一塊

夏威夷豆 約50g

蝦醬 約一大匙半

raw-image

(中間黑黑的是我放太久的南薑,乾掉硬掉了,但香氣還在,所以我就切碎泡水來用)


叻沙麵食材 (一人份)

叻沙醬 一大匙

椰奶(coconut cream) 約300ml

蝦高湯 適量

粗米粉/黃麵/雞蛋麵 一人份

鹽 適量

(以下視個人份量及喜好,都先燙熟)

蝦子、肉片、丸子、豆芽菜

水煮蛋 一顆

韭菜段/蔥花油豆腐/豆腐皮/參巴醬 (如果有的話)


做法

叻沙醬

1、蝦米、辣椒泡熱水約15分鐘,泡開

2、香茅取靠根部約10公分有香氣的部份,切碎。紅蔥頭、蒜頭、南薑、薑黃、去皮切碎

3、蝦醬攤平包在烘培紙裡,下平底鍋烘香(約3-5分鐘)

raw-image

(烘香中的蝦醬,味道超懊的)


4、全部食材用調理機打勻,如果打不動,可以酌加泡蝦米的水

raw-image

(黃澄澄完成的叻沙醬,這個顏色是薑黃加泡軟的乾辣椒混合後的顏色)


叻沙麵

1、冷鍋下油,放入一大匙叻沙醬,炒熱

raw-image

(煮叻沙麵前,首先要炒醬)


2、倒入椰奶、蝦高湯/水/高湯,煮滾

3、另起一鍋乾淨滾水,煮熟麵或米粉

4、叻沙湯盛起,放入麵或米粉,加入個人喜好的其它食材即成

raw-image

(煮好的叻沙,後來又放了一些炸魚皮,好吃~)


備註:

1、若要加叻沙葉,可以跟叻沙湯一起煮

2、參巴醬可以盛一小匙附上,祝個人口味調整

3、蝦高湯做法是將剝完肉的蝦頭/殼,下鍋用油炒香後,加入清水煮滾約2-3分鐘,瀝掉蝦頭/殼即成,有加蝦類的菜餚都可以補蝦高湯,會鮮上許多

4、一般新加坡的水煮蛋都是煮到全熟的,真讓人覺得不用挑戰廚藝很開心XDD

avatar-img
料理、劇場與生活 野和尚migo的人生記事本
30會員
147內容數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合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來已經有了不用煮,用泡的就能吃的拌麵?當然要試試看味道如何,這次試了辛香椒麻、蔥香雞汁、雞白豚骨湯三種口味。
一道中國四川的經典菜,來到台灣後已經被轉化為台灣的料理一部份了,這次試著加強麻、辣兩個部份,試著挑戰看看這道經典川菜。
不放螃蟹卻可以在料理中炒出螃蟹的味道?而且還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法?我看了美食節目後,就很想知道賽螃蟹這道菜怎麼來的,所以試著做了做。
拉麵在台灣已經風行二十多年了,且讓我從拉麵的結構開始,跟你分享我第一次從頭到尾製作一碗拉麵的心得。
看影劇中的美食很多都會好奇味道,這次是參考日劇《問題餐廳》中的一道暖心湯品,做起來不複雜,成品也很好喝,推薦給大家。
這是一道容錯率高的料理,是我在曼谷旅行時吃到驚為天人的一道菜,因此回台灣後找了相關的食譜來試做看看。黑奴飯是巴西傳統的靈魂食物,歡迎來試試看。
原來已經有了不用煮,用泡的就能吃的拌麵?當然要試試看味道如何,這次試了辛香椒麻、蔥香雞汁、雞白豚骨湯三種口味。
一道中國四川的經典菜,來到台灣後已經被轉化為台灣的料理一部份了,這次試著加強麻、辣兩個部份,試著挑戰看看這道經典川菜。
不放螃蟹卻可以在料理中炒出螃蟹的味道?而且還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法?我看了美食節目後,就很想知道賽螃蟹這道菜怎麼來的,所以試著做了做。
拉麵在台灣已經風行二十多年了,且讓我從拉麵的結構開始,跟你分享我第一次從頭到尾製作一碗拉麵的心得。
看影劇中的美食很多都會好奇味道,這次是參考日劇《問題餐廳》中的一道暖心湯品,做起來不複雜,成品也很好喝,推薦給大家。
這是一道容錯率高的料理,是我在曼谷旅行時吃到驚為天人的一道菜,因此回台灣後找了相關的食譜來試做看看。黑奴飯是巴西傳統的靈魂食物,歡迎來試試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