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80501痞客邦舊文備份

自從上次開團買了一堆花椒後,一直在想可以做什麼菜來把它們用掉。麻辣鍋此時太熱,重慶水煮牛要去買牛有點麻煩,後來想說乾脆做個麻婆豆腐好了。麻婆豆腐算是台灣很常見的家常菜,做法不難,又很下飯,即使是便當店也滿常見的,雖然大部份都不夠麻也不夠辣 = =

raw-image

(我這次做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中國川菜菜系的代表菜之一,主要食材是豆腐、絞肉,利用花椒帶出麻及香,豆瓣跟辣椒帶出鹹及辣。最早的麻婆豆腐據說由清朝的陳盛興飯舖老闆娘所創,由於她臉上有麻子,大家開始叫這道菜為「陳麻婆豆腐」,後來變成「麻婆豆腐」。而且一開始的做法是以牛肉為主,並沒有加上豆瓣醬。

當這道菜出名並開始流傳後,增加了豬絞肉做為肉類的選項,並增加了豆瓣醬這項食材。在它鹹香麻辣的特點下,又加入了與麵飯共食的碟頭飯吃法,我認為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及重要性。

整體而言主要食材算是簡單,豆腐、辣豆瓣、花椒是重點,這三項的品質高的話,做出來應該不會差到哪。豆腐以板豆腐為佳,硬一點比較好;辣豆瓣知名的是四川的陴縣豆瓣醬,高雄的明德辣豆瓣也很不錯;花椒可以在中藥行買,有大紅袍最好,也可以混搭青花椒,更香的可以找貢椒,最差也要用全粒花椒,花椒粉的香氣容易散失。

【麻婆豆腐】(約3-4人份)

食材

板豆腐 一塊

絞肉 約350g(可以再少一點,200g左右)

蔥 一支

大紅袍花椒 約15g

青花椒 約15g

薑 一塊,約小指大小

蒜頭 約3-4瓣

乾辣椒 約4-6支

豆瓣醬 一小罐(約160-180g)

油 適量

鹽 適量

raw-image

(這邊的豆腐是已經過過水的,悲劇,因為放篩網太久,底下黏在一起了QQ)


raw-image

(右下篩網上的就是青花椒,味道帶點柑橘香氣,很不錯的麻感)


做法

1、豆腐切丁,小鍋下鹽煮滾後,放入豆腐滾約1分鐘,可以讓豆腐硬一點,滾完後撈起備用

raw-image



2、蔥分蔥白與蔥花,各自切花;薑蒜切末、乾辣椒切段

3、青花椒及花椒混合後敲碎,分一半,熱約二大匙油,沖入其中一半,製作花椒油備用

4、熱鍋下油,加入蔥白及薑蒜,炒香後加入豆瓣醬炒至出紅油,撈起備用

raw-image


5、洗個鍋子,熱鍋下油,加入絞肉及乾辣椒炒到肉「赤赤」

raw-image


6、加入剛才的豆瓣醬、豆腐、水及另一半的花椒碎(搗更細,過篩取粉就好),煮滾後轉中小火,用「推的方式」讓豆腐均勻吸收味道

raw-image


7、煮至水量少,漸變濃稠後,視個人口味調整味道即可熄火,上桌前淋上花椒油,灑上蔥綠即成

raw-image

(第一張照片雖然有調過色,但原本的顏色就滿紅了)


備註:

1、我在炒絞肉的階段才放乾辣椒是希望不要那麼辣,同時我也有把乾辣椒裡的辣椒籽去掉。如果想要辣一點,可以保留辣椒籽,並將辣椒在薑蒜的階段同炒

2、肉的份量有點太多…@@

3、油的份量也有點太多XDDDD 好處是很香,壞處是很油

4、會把肉跟豆瓣將分開,是因為想把肉表面炒出梅納反應,所以會需要乾燥的炒肉環境。然後在炒豆瓣將時會想把豆瓣醬炒到出油,出油的豆瓣醬香氣跟味道都會更明顯,所以最後分兩次炒,比較麻煩,但應該比較好吃,吧

由於我炒這道菜的時候,就決定是要讓它直接拌飯來吃,所以後來還有加少許鹽增加鹹度,如果是以合菜方式食用,可以不要做那麼鹹沒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料理、劇場與生活 野和尚migo的人生記事本
494會員
201內容數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合作洽談:immigo@gmail.com)
2025/04/22
常常在居酒屋看到一夜乾,之前冬天也正是午魚肥美的季節,老早就想做一夜乾了。雖然不難,但不曉得成功是否湊巧,哈哈哈。如果你也想做一夜乾,歡迎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5/04/22
常常在居酒屋看到一夜乾,之前冬天也正是午魚肥美的季節,老早就想做一夜乾了。雖然不難,但不曉得成功是否湊巧,哈哈哈。如果你也想做一夜乾,歡迎參考看看!
Thumbnail
2025/04/16
用地名當菜名的瓊山豆腐好像很厲害,但其實就是蒸蛋假扮成豆腐。不過當然還有一些巧思,讓整體口感更不同,味道更有層次。我找了一些關於瓊山豆腐的資料,加上自己改用不同的食材製作了一次,歡迎來瞧瞧。
Thumbnail
2025/04/16
用地名當菜名的瓊山豆腐好像很厲害,但其實就是蒸蛋假扮成豆腐。不過當然還有一些巧思,讓整體口感更不同,味道更有層次。我找了一些關於瓊山豆腐的資料,加上自己改用不同的食材製作了一次,歡迎來瞧瞧。
Thumbnail
2025/04/10
這次試著用簡單的組合海鮮、香菜、橄欖油做地中海風格的料理。也找了一下發現地中海料理多白肉少紅肉、多新鮮香草少乾燥、重橄欖油的特色。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哦。
Thumbnail
2025/04/10
這次試著用簡單的組合海鮮、香菜、橄欖油做地中海風格的料理。也找了一下發現地中海料理多白肉少紅肉、多新鮮香草少乾燥、重橄欖油的特色。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一道中國四川的經典菜,來到台灣後已經被轉化為台灣的料理一部份了,這次試著加強麻、辣兩個部份,試著挑戰看看這道經典川菜。
Thumbnail
一道中國四川的經典菜,來到台灣後已經被轉化為台灣的料理一部份了,這次試著加強麻、辣兩個部份,試著挑戰看看這道經典川菜。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去年老四川麻辣火鍋也來鳳山文山特區插旗,雖然不敢吃辣的過客,還是決定來一訪° 老四川最有名的就是那辣到不行不行的湯頭,聽說辣椒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由於同學對辣是可的,於是我們點了鴛鴦鍋,一邊是有名的麻辣湯底,這湯頭裡面有鴨血及豆腐,最棒的地方是可以無限的續加,看著鍋底的鴨血,過客忍不住也想品嚐
Thumbnail
去年老四川麻辣火鍋也來鳳山文山特區插旗,雖然不敢吃辣的過客,還是決定來一訪° 老四川最有名的就是那辣到不行不行的湯頭,聽說辣椒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由於同學對辣是可的,於是我們點了鴛鴦鍋,一邊是有名的麻辣湯底,這湯頭裡面有鴨血及豆腐,最棒的地方是可以無限的續加,看著鍋底的鴨血,過客忍不住也想品嚐
Thumbnail
台灣的外食選擇超多,火鍋、牛排、自助餐、滷味、鹽酥雞、臭豆腐、鐵板燒、韓式、泰式、Buffet、日式、各種路邊攤...選擇多而且可以依照個人的預算做不同搭配,忙碌的上班族或是懶得自己煮的人,“全外食”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容易熱量超標,鈉含量也容易超標。゚(゚´ω`゚)゚。
Thumbnail
台灣的外食選擇超多,火鍋、牛排、自助餐、滷味、鹽酥雞、臭豆腐、鐵板燒、韓式、泰式、Buffet、日式、各種路邊攤...選擇多而且可以依照個人的預算做不同搭配,忙碌的上班族或是懶得自己煮的人,“全外食”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容易熱量超標,鈉含量也容易超標。゚(゚´ω`゚)゚。
Thumbnail
某一天經過的時候,看到有麻婆豆腐蓋飯就決定停下車買來吃吃看,店家就位於大里內新黃昏市場的附近。這次買了羊肉燴飯、牛肉炒飯跟麻婆豆腐蓋飯。 牛肉炒飯 看起來像是肉絲的牛肉,肉量不算少,吃起來也不會柴,配菜有炒蛋、洋蔥、紅蘿蔔、高麗菜,都是炒飯很基本的搭配,我覺得洋蔥的熟度不錯,有把甜味炒出來,也保有蔬
Thumbnail
某一天經過的時候,看到有麻婆豆腐蓋飯就決定停下車買來吃吃看,店家就位於大里內新黃昏市場的附近。這次買了羊肉燴飯、牛肉炒飯跟麻婆豆腐蓋飯。 牛肉炒飯 看起來像是肉絲的牛肉,肉量不算少,吃起來也不會柴,配菜有炒蛋、洋蔥、紅蘿蔔、高麗菜,都是炒飯很基本的搭配,我覺得洋蔥的熟度不錯,有把甜味炒出來,也保有蔬
Thumbnail
吃食為適應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難免在地化妥協一下,有時甚至改得青出於藍。但有些台灣改版真的令人莫名其妙。
Thumbnail
吃食為適應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難免在地化妥協一下,有時甚至改得青出於藍。但有些台灣改版真的令人莫名其妙。
Thumbnail
川菜,我原本的認知是,在大學時期吃過的水煮牛肉就是川菜,而印象就停留在很辣,吃了會肚子痛再拉肚子的刻板印象,川菜不是我這個南方胃能承受的類型。 時隔數年後,即近年,有人說川菜不是只有辣,川菜是可分為兩大類,江湖菜及官府菜⋯⋯
Thumbnail
川菜,我原本的認知是,在大學時期吃過的水煮牛肉就是川菜,而印象就停留在很辣,吃了會肚子痛再拉肚子的刻板印象,川菜不是我這個南方胃能承受的類型。 時隔數年後,即近年,有人說川菜不是只有辣,川菜是可分為兩大類,江湖菜及官府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