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以為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必須要很早起床。其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有屬於自己的黃金1小時,不論多早或多晚起床,在你起床的那一刻所採取的行動,會影響你接下來的一整天。
這本書訪談了64位來自各領域的成功人士每日起床後的晨間活動,並在每一個章節最後歸納出「換你做做看」的實用建議及小秘訣,不管你現在有沒有養成起床後的晨間習慣,都可以透過這本書其他人的案例,去調整或是刪減屬於你自己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稍微思考一下那些每日習以為常的早晨,我都做哪些事?
早上起來後我不會馬上滑手機。我會先伸展筋骨接著去廁所盥洗,坐在床邊喝幾口水,喝水的這個動作會讓我感覺徹底清醒,而且我真的非常熱愛喝水,這應該是我每天早上起來唯一沒有變過的習慣。接著換上當日服裝,拿起熱水壺走進廚房燒開水,幫自己泡茶或是咖啡,邊準備早餐。吃早餐的時候我喜歡邊閱讀。最近也養成了等待煮水的同時,喝上200cc的溫熱水,全身的細胞像是都甦醒了起來。
我很喜歡一大早醒來的時候,空氣中只有鳥鳴及寧靜。
書中大部分的例子習慣早上起來就去運動,那樣會提高他們的生產力以及覺得一整天活力充沛。我正好相反,我把運動放在一天最後,象徵一整天結束,我的運動多半是快走,運動的時候我會想事情,想今天一整天發生什麼事,稍微在腦中計畫一下明日行程,以及還有哪些事情待處理。運動除了使我感到專注,也是一個很好與自我對話的時機,有時候寫作的靈感也會隨之出現。
習慣的大魔王就是,偶爾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那個時候,我們會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敞開心胸接納晨間習慣之外的「意外」,就是對當前失序的情況採取無視的態度,同時內心深處明白自己依然有能力掌控局勢、順利地往前走。
算起來我是一個計劃型的人,我會事先想好隔天要做哪些事,時間可以怎麼安排。如果以MBTI來說,我是J型人。
計畫型的人優點是會妥善的安排時間,缺點可能是缺乏彈性。這也是我目前持續在練習的,讓自己保有彈性。生活難免會有脫稿演出的時候,並不會事事都如計畫那樣完美。當出現計劃以外的事情發生時,我會跟自己說:「沒關係,只要掌控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就好。」
若你覺得自己快要失序,縮短習慣時間也是個不錯且容易上手的方式。
書中舉的例子是:
*做些輕緩的瑜珈伸展取代整套健身鍛鍊
*平常冥想十分鐘改成五分鐘
讓我想到《原子習慣》這本書,書中提到兩分鐘法則,其定義就是要讓你的習慣養成變得比較容易開始,而不是一開始就把習慣想得很困難、很麻煩、很有挑戰性。生活偶有失序的時候,若沒有辦法完成一整個習慣,你每日必須執行的習慣應該是可以被拆解成小區塊來進行,像是運動一小時變成散步20分鐘、閱讀30分鐘變成閱讀10分鐘。
我希望正在看這本書的你要知道,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不時需要對抗憂鬱,在那些情緒負面又沮喪的時刻,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有時只要起床就是一場勝利。我們每天能完成的事都不一樣,重要的是要認識並尊重自己的能力,不妨為了當天能成功做到的事鼓勵自己、小小慶祝一下吧。
當你的習慣成為一種模式且變成可遵循的時候,偶爾沒有照著步調走,多半可能會覺得好像今天做得不好、做得不夠,我自己也會遇到這種狀況,好像這一天就少了什麼。可是,習慣應該是幫助你讓一整天更加順利,而不是成為另一種壓力來源。我們永遠都有選擇,你可以選擇責備自己沒有達成,也可以順心看待這一天,下次遇到同樣狀況時就知道如何調整及適應。冬天的時候,一大早選擇離開溫暖的被窩,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每一天醒來,你就是你的禮物,永遠不要吝嗇稱讚自己。
如果你今天沒有確切實行晨間習慣,沒關係,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的父親常說:「明天繼續努力。」一開始聽到覺得沒什麼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彷彿充滿力量。
告訴自己今天又順利的過完一天,今天的你已經盡力而為。用這句話代表一天的結束,讓自己內心也平靜許多,不會過於執著今日無法達成的事情,因為今日的你已經知道如何調整明日的自己。
每一天都請感謝今天的自己,並且期待明日的到來。
/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並不是一本教導你如何早睡早起的一本書,而是透過其他人的經驗分享,讓你從中拾起那些適合自己的晨間活動,不斷調整為自己喜愛的生活模式。你可以先從目錄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先閱讀,每個章節彼此不衝突,很像在看別人的日記那樣。
沒有最好的生活模式,只有不斷調整後,留下最適合你的狀態。
Info
書名: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分類:生涯規劃/自我成長
作者:班傑明.史鮑、麥可.桑德
譯者:郭庭瑄
出版社:臉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6
#閱讀 #書評 #閱讀心得 #閱讀治癒所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生涯規劃 #自我成長 #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