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適合做心理諮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章內容不願被複製抄襲致敬,有需要請直接轉傳連結分享,謝謝!)


諮商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不論你的財富、學歷、人品、性別、職業、年齡、經歷如何,都可以做諮商。


有些人,是不適合做諮商的!


這裡的諮商,是指傳統的諮商,主要需要以聊天的形式互動,而不是遊戲治療、藝術治療、植栽治療等等,結合其它活動或加入新元素的諮商組合。


哪種人不適合諮商?無法溝通的人


這邊舉出五種類型

1.年紀太大或太小

過於年長者或幼兒並不太適合諮商,畢竟有的老人已經老到記不清事情,總是眼神空洞,說話都說不清楚,基本能力喪失;而只會嬰兒語的寶寶,很可愛,但除了話不會說,邏輯也尚未發展好。


2.患有疾病或先天障礙

有些疾病會嚴重導致無法正常思考與現實世界脫離,例如:失智症、嚴重精神病(我這指的人通常都已經會在精神病院或醫院、療養院裡)。植物人。智能嚴重不足。


3.酒醉的人

喝醉酒的人去諮商所通常都會被拒絕,有很多諮商同意書中的條款也會明列禁止醉酒後前來諮商。


4.毒癮發作的人

酒醉的人會影響諮商工作外,毒癮發作的人,精神狀態也是無法進行諮商的,並且若被發現,前往去諮商也會被拒絕。


5.用藥狀態

除了毒品之外,其它會影響意識的任何藥物,若會影響到諮商工作,也不適合。請不要吃安眠藥後才去諮商。


學習生有話說

歡迎任何人都能諮商看看,但上面這些人先不要,如果沒辦法溝通,不但沒有諮商效果,諮商師也會感到困擾。


關於 哪種人不適合諮商 的秘密

有些人或許還沒準備好諮商,所以諮商時總是會抗拒,或是會有許多理由,無法諮商。
還有些個案是很難諮商的類型,例如:喜歡批評反駁或針對心理師帶有敵意等等。

avatar-img
5會員
35內容數
我是學習生,喜歡思考,創作的初心是思考,同時也是抒發、是興趣、是療癒、是分享、是有助益、是休閒娛樂。 目前《走出失戀吧!》連載中,經歷失戀對多數人來說是痛苦的事情,如何從中走出來呢?希望能幫助失戀的人。 《諮商123》是我對心理諮商的一些感想觀點的分享。 (所有文字禁止抄襲致敬報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習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諮商過程中,諮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關係,是否總是平等的?文章指出,雖然現代諮商強調平等關係,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早期心理治療或諮商師扮演教練角色時,平等關係可能會有例外。文章也探討了個案將諮商師視為神或偶像,以及諮商師自身需求對諮商關係的影響,並提出一些值得討論的議題。
本文探討了為何「諮詢」相較於「諮商」更受大眾接受。透過解釋兩者的定義與社會觀感,指出「諮詢」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諮商」則可能被誤解為有問題的象徵。尤其在夫妻諮商的例子中,反映出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服務的偏見及其對個人形象的影響。進一步探討相關法規與潛在的心理健康市場,提供對於這一領域的深入理解。
許多人對心理諮商的價位感到不滿,認為不值得花費。事實上,心理諮商的價格體現了其深層價值,能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困擾,挖掘自我內心深處的問題。本文以生動的例子說明諮商的不同階段,揭示為何心理諮商能提供長期的支持與解決方案,並反思個案在諮商中的真正需求。
本文探討心理諮商的普遍性與價值,並指出即使在過去心理諮商被視為富人的專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心理健康的重視,現今更多人都可以接受這一服務。文章分析了心理諮商與SPA的比喻,並強調無論財富如何,重視心理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政府提供免費諮商的計畫也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這項服務,期望消除社會對心理諮商的偏見。
本文探討了庸庸諮商師的特徵與影響,強調僅僅提供情感支持而不具備深度洞察能力的諮商師,可能會讓個案產生困惑與懷疑諮商的效果。儘管他們能給予表面的舒壓感受,卻無法幫助個案深入理解內心需求。文章提出自我反省與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以避免成為平庸的諮商從業者。
本文探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將心理諮商比擬為SPA,強調即使不嚴重的心理困擾,也可以透過諮商來釋放壓力和情緒。作者指出,隨著人們愈加重視心理健康,心理諮商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同時也提醒讀者在選擇相關服務時需謹慎以防詐騙。文章最後鼓勵大家尋找適合的方法來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探討諮商過程中,諮商心理師與個案之間的關係,是否總是平等的?文章指出,雖然現代諮商強調平等關係,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早期心理治療或諮商師扮演教練角色時,平等關係可能會有例外。文章也探討了個案將諮商師視為神或偶像,以及諮商師自身需求對諮商關係的影響,並提出一些值得討論的議題。
本文探討了為何「諮詢」相較於「諮商」更受大眾接受。透過解釋兩者的定義與社會觀感,指出「諮詢」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諮商」則可能被誤解為有問題的象徵。尤其在夫妻諮商的例子中,反映出社會對於心理健康服務的偏見及其對個人形象的影響。進一步探討相關法規與潛在的心理健康市場,提供對於這一領域的深入理解。
許多人對心理諮商的價位感到不滿,認為不值得花費。事實上,心理諮商的價格體現了其深層價值,能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困擾,挖掘自我內心深處的問題。本文以生動的例子說明諮商的不同階段,揭示為何心理諮商能提供長期的支持與解決方案,並反思個案在諮商中的真正需求。
本文探討心理諮商的普遍性與價值,並指出即使在過去心理諮商被視為富人的專利,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心理健康的重視,現今更多人都可以接受這一服務。文章分析了心理諮商與SPA的比喻,並強調無論財富如何,重視心理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政府提供免費諮商的計畫也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這項服務,期望消除社會對心理諮商的偏見。
本文探討了庸庸諮商師的特徵與影響,強調僅僅提供情感支持而不具備深度洞察能力的諮商師,可能會讓個案產生困惑與懷疑諮商的效果。儘管他們能給予表面的舒壓感受,卻無法幫助個案深入理解內心需求。文章提出自我反省與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以避免成為平庸的諮商從業者。
本文探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將心理諮商比擬為SPA,強調即使不嚴重的心理困擾,也可以透過諮商來釋放壓力和情緒。作者指出,隨著人們愈加重視心理健康,心理諮商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同時也提醒讀者在選擇相關服務時需謹慎以防詐騙。文章最後鼓勵大家尋找適合的方法來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職涯輔導中存在諸多「以盲導盲」的現象,這些現象可能對個案的職業生涯造成長遠影響。一些顧問依賴過時經驗或缺乏行業知識,可能導致個案做出不符合實際需求的職業選擇。例如,過分強調個人經驗而忽略行業動態,或因刻板印象提供不適合的建議。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失智症語言治療師面臨的問題,包括中重度個案的應對、能力與動機的辨別、社會資源的認識等,並分析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另外,還提到了提升治療師專業知識和技巧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語言治療師更好地應對失智症患者的治療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職涯輔導中存在諸多「以盲導盲」的現象,這些現象可能對個案的職業生涯造成長遠影響。一些顧問依賴過時經驗或缺乏行業知識,可能導致個案做出不符合實際需求的職業選擇。例如,過分強調個人經驗而忽略行業動態,或因刻板印象提供不適合的建議。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失智症語言治療師面臨的問題,包括中重度個案的應對、能力與動機的辨別、社會資源的認識等,並分析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另外,還提到了提升治療師專業知識和技巧的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幫助語言治療師更好地應對失智症患者的治療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