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前,偶然見到以色列裔美籍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的《快思慢想》這一部學術著作的新版本,看了相關資料後,如獲至寶,立即購閱。本文衹是初步簡介,文友諸君仍可以從中略悉全書大要及研究旨趣。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家,專精於行為經濟學與認知心理學研究。丹尼爾·康納曼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其後移居美國。先是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隨後,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在多所知名學府任教,包括普林斯頓大學與希伯來大學,在人類思維和決策過程研究領域影響深遠。
卡尼曼在學術上最著名的貢獻是與以色列籍認知心理學前驅阿莫斯·那桑.特沃斯基(Amos Nathan Tversky)(1937-1996)共同發展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該理論顛覆了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揭示了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常做出非理性的決策。
此外,他的研究深入探討系統性偏誤(Cognitive Biases)與啟發式思維(Heuristics),這些發現,不僅影響心理學與經濟學,還在金融、醫療、政策制定等領域產生廣泛的應用。憑藉這些開創性的研究,康納曼在2002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是康納曼的代表作,深入剖析人類思維運作的兩種模式。
1. 系統1(System 1):
直覺式思維,自動、快速、無意識地運作。擅長處理熟悉的情境,但易受偏誤影響,可能導致錯誤判斷。
2. 系統2(System 2):
需要努力、邏輯與有意識的思考方式。適合複雜問題的解決,但運行較慢且容易因懶惰而讓系統1主導決策。
康納曼在書中強調,這兩種系統雖然共同影響我們的日常決策,但系統1往往占主導地位,使人們容易受到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es)的影響,例如: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傾向尋找支持自身觀點的資訊,忽略相反證據。
易得性偏誤(Availability Heuristic):容易被近期或顯著的資訊影響判斷,而非基於客觀機率。
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人們對損失的痛苦遠大於對獲利的滿足,因此在決策時常過度保守或風險規避。
此外,書中還探討了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指出人們在不確定情境下如何衡量風險與收益,並透過大量心理學實驗展示這些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本書在2011年出版之後,就登上《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立即引起廣大迴響,並且在經濟學領域,挑戰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的假設,成為「行為經濟學」的經典之作。此外,也在金融領域、醫療領域、政策制定,被廣泛應用。
比如在金融領域,投資人經常受到認知偏誤影響,例如因「損失規避」而錯誤選擇保守投資或過度交易。理解這些偏誤有助於改善投資決策。
在醫療領域,醫生和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也可能因「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影響決策,透過理解這些心理機制,可以提升醫療決策品質。
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和企業可透過行為經濟學原理,設計更有效的公共政策,如利用「預設選項」(Default Options)提高器官捐贈率或鼓勵儲蓄行為。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普及認知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向讀者介紹人類思維的運作機制,使大眾能更有意識地審視自身的決策模式,避免常見的思維陷阱。
《快思慢想》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能改變我們思維方式的經典之作。台灣中央研院院士曾志朗曾稱之為「以理性研究不理性行為的認知科學」,讓我們意識到:日常決策往往受到潛在偏誤的影響,而理解這些心理機制能幫助我們做出更理性、更明智的選擇。因此,無論是對行為經濟學感興趣的學者,還是希望提升思維能力的讀者,本書都是值得深入閱讀與思考的寶貴資源。
■中文本資訊■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原著,洪蘭譯《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ISBN:9789863200611,576頁,台北天下文化,2025年1月8日第三版
《快思慢想》洪蘭教授中譯本2025/01/08第三版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