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真的太難堅持了?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
• 「每天記錄工作心得太耗時間了…」
• 「下班只想放鬆,誰有心情寫復盤?」
• 「一天忙成這樣,哪還有空整理思緒?」
我完全能理解。剛開始嘗試復盤習慣時,我也是這麼想的。
當時,我也曾試著每天花 20-30 分鐘寫工作心得,記錄自己一天的進展和感受。結果呢?堅持不到三天就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這種方式太耗費時間與精力!
下班後,腦袋像漿糊一樣,只想放空、吃飯、追劇,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寫那些繁瑣的日記。
但後來,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方法:AAR(After Action Review,行動後檢討)。
這方法簡單到令人驚訝,卻徹底改變了我看待「復盤」的方式!
AAR 是什麼?為什麼它能拯救「復盤困難症」?
AAR 是一種簡單的行動檢討工具,源自美國軍隊,原本用來快速總結行動成效。後來被廣泛運用於企業和個人成長領域。
它只有三個簡單的核心問題:
1. What went well?(什麼做得好?)
2. What went wrong?(什麼做得不好?)
3. What can be improved?(什麼可以改進?)
你只需花 5 分鐘,在心裡快速回答這三個問題,就能完成一次簡潔高效的復盤。
為什麼 AAR 比傳統復盤更適合現代人?
1. 時間短,壓力小
傳統復盤可能需要半小時以上,AAR 只需要 5 分鐘。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需要每天記錄,只需快速梳理當天的關鍵點,就能掌握核心問題。
2. 實用性高,馬上見效
AAR 聚焦於具體行動,讓你立刻看清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調整,並且能快速應用於第二天的行動中。
3. 隨時隨地都能進行
不必等到一天結束後才能復盤,午休、通勤、洗澡甚至睡前,都能在腦海中完成這 5 分鐘的簡短反思。
我的轉變:從復盤拖延症到效率提升的秘密武器
接觸 AAR 之後,我試著把每天復盤的時間壓縮到 5 分鐘,並且讓自己回答這三個問題:
1. 今天完成的事情中,什麼是我覺得最值得肯定的?
2. 有沒有哪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3. 明天我要如何改進,才能讓結果更接近預期?
起初,我只是在下班的路上、或睡前幾分鐘默默思考,甚至不做任何書面記錄。讓我驚訝的是,這種簡單的做法,竟然大幅提升了我的效率和專注力!
後來,我開始把這三個問題記錄下來,發現不僅行動變得更有方向,還能幫助我減少重複錯誤,持續優化工作方式。
如何開始養成 AAR 習慣?
1. 找到一天中的「復盤空檔」
復盤不需要特定場景,重點是找到一段適合自己的時間:
• 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邊通勤一邊思考三個問題;
• 睡前 5 分鐘:閉上眼睛,快速回顧一天;
• 午休時間:利用午餐後的短暫時間整理思緒。
2. 從心裡回答開始,不用強求記錄
不用一開始就強迫自己寫下來。先從腦內快速反思做起,等習慣之後,再嘗試簡短記錄。
3. 聚焦 1-2 件關鍵事件
一天裡發生的事情太多,別試圖記錄所有細節。聚焦於最重要的 1-2 件事情,避免信息過載。
4. 持續練習,內化為思維模式
當你每天都在心裡回答這三個問題,久而久之,AAR 將成為你面對每件事時的自然思維方式,讓你時刻保持成長狀態。
結語:每一天都是下一個進步的起點
復盤不一定要繁瑣耗時,也不必追求完美。AAR 的核心就在於:即時反思、快速調整、立刻應用。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這種方式,因為它讓我從復盤的拖延中解放,真正感受到成長的力量。
行動挑戰:今天試著花 5 分鐘進行一次 AAR,回答這三個問題,看看能否讓你更清晰明天的方向!
互動問題:
你覺得哪種復盤方式最適合自己?或者,你曾經用過哪些方法來整理自己的思緒?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