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 5 分鐘,用簡單的 AAR 方法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復盤真的太難堅持了?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

• 「每天記錄工作心得太耗時間了…」

• 「下班只想放鬆,誰有心情寫復盤?」

• 「一天忙成這樣,哪還有空整理思緒?」

我完全能理解。剛開始嘗試復盤習慣時,我也是這麼想的。

當時,我也曾試著每天花 20-30 分鐘寫工作心得,記錄自己一天的進展和感受。結果呢?堅持不到三天就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這種方式太耗費時間與精力!


下班後,腦袋像漿糊一樣,只想放空、吃飯、追劇,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寫那些繁瑣的日記。

但後來,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方法:AAR(After Action Review,行動後檢討)。

這方法簡單到令人驚訝,卻徹底改變了我看待「復盤」的方式!


AAR 是什麼?為什麼它能拯救「復盤困難症」?


AAR 是一種簡單的行動檢討工具,源自美國軍隊,原本用來快速總結行動成效。後來被廣泛運用於企業和個人成長領域。

它只有三個簡單的核心問題:

1. What went well?(什麼做得好?)

2. What went wrong?(什麼做得不好?)

3. What can be improved?(什麼可以改進?)

你只需花 5 分鐘,在心裡快速回答這三個問題,就能完成一次簡潔高效的復盤。


為什麼 AAR 比傳統復盤更適合現代人?

1. 時間短,壓力小

傳統復盤可能需要半小時以上,AAR 只需要 5 分鐘。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需要每天記錄,只需快速梳理當天的關鍵點,就能掌握核心問題。

2. 實用性高,馬上見效

AAR 聚焦於具體行動,讓你立刻看清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調整,並且能快速應用於第二天的行動中。

3. 隨時隨地都能進行

不必等到一天結束後才能復盤,午休、通勤、洗澡甚至睡前,都能在腦海中完成這 5 分鐘的簡短反思。


我的轉變:從復盤拖延症到效率提升的秘密武器


接觸 AAR 之後,我試著把每天復盤的時間壓縮到 5 分鐘,並且讓自己回答這三個問題:

1. 今天完成的事情中,什麼是我覺得最值得肯定的?
2. 有沒有哪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3. 明天我要如何改進,才能讓結果更接近預期?

起初,我只是在下班的路上、或睡前幾分鐘默默思考,甚至不做任何書面記錄。讓我驚訝的是,這種簡單的做法,竟然大幅提升了我的效率和專注力!


後來,我開始把這三個問題記錄下來,發現不僅行動變得更有方向,還能幫助我減少重複錯誤,持續優化工作方式。


如何開始養成 AAR 習慣?

1. 找到一天中的「復盤空檔」

復盤不需要特定場景,重點是找到一段適合自己的時間:

• 下班回家的路上:一邊通勤一邊思考三個問題;
• 睡前 5 分鐘:閉上眼睛,快速回顧一天;
• 午休時間:利用午餐後的短暫時間整理思緒。

2. 從心裡回答開始,不用強求記錄

不用一開始就強迫自己寫下來。先從腦內快速反思做起,等習慣之後,再嘗試簡短記錄。

3. 聚焦 1-2 件關鍵事件

一天裡發生的事情太多,別試圖記錄所有細節。聚焦於最重要的 1-2 件事情,避免信息過載。

4. 持續練習,內化為思維模式

當你每天都在心裡回答這三個問題,久而久之,AAR 將成為你面對每件事時的自然思維方式,讓你時刻保持成長狀態。


結語:每一天都是下一個進步的起點

復盤不一定要繁瑣耗時,也不必追求完美。AAR 的核心就在於:即時反思、快速調整、立刻應用。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這種方式,因為它讓我從復盤的拖延中解放,真正感受到成長的力量。


行動挑戰:今天試著花 5 分鐘進行一次 AAR,回答這三個問題,看看能否讓你更清晰明天的方向!


互動問題:

你覺得哪種復盤方式最適合自己?或者,你曾經用過哪些方法來整理自己的思緒?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avatar-img
6會員
109內容數
七年北漂寒窗,寄居於木柵邊疆,牧養後山森林,享受獨有的山水景緻,常常在深夜漫山短跑。 學成後,幸運走在心理師的路上,歸隱已七年之久,成為學生的玩伴,歷遍鄉村民情,反璞歸真。 寫作的契機,是想記住與每個生命相逢的激盪、激昂,創造生命勾連生命的漣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ter 的巷口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讓人頭痛的「無賴」,這類人總能以各種方式消耗你的能量,甚至讓你情緒失控。當我們沒有能力處理局面時,最好的選擇是學會遠離,避免硬碰硬。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為什麼馬斯克能創辦這麼多科技公司,且在不同領域都能成功?答案藏在一個關鍵原則中:第一性原理。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思考方式,幫助他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有時候,我們的心情明明很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又或者,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回應時,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甚至說出傷害人的話。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在學校被老師誤會,卻什麼都沒說,只能悶悶不樂? 父母對你的需求置之不理,讓你感覺被忽視,卻不知如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願意替別人考慮,卻發現自己是那個最容易被忽視的人。 明明已經讓步了,卻換來更多的責怪與期待。 有時候,你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只有犧牲自己,才能讓一切和平?」 其實,不是這樣的。 🌊 善良不該成為你被傷害的理由 當你一直是那個最願意體諒別人的人,久而久之
👉 你曾經因為看錯人而吃過虧嗎? 👉 你覺得怎樣的人值得深交? 👉 你是否能從細節看出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識人術」!這不只是大人的智慧,而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生活技能!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無害的人,可能隱藏著驚人的特質;而你忽略的某些人,可能正在默默成長。
在2024年12強棒球賽中,陳傑憲帶領中華隊勇奪冠軍,他的故事是對團隊合作與激勵力量的最佳詮釋。陳傑憲身高僅173公分,在棒球賽場上,原本並非最被看好的球員,但他憑藉努力和堅定信念,將自身潛力發揮到極致。他的經典名言「只要去做,就能成功(やればできる)」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讓人頭痛的「無賴」,這類人總能以各種方式消耗你的能量,甚至讓你情緒失控。當我們沒有能力處理局面時,最好的選擇是學會遠離,避免硬碰硬。這並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為什麼馬斯克能創辦這麼多科技公司,且在不同領域都能成功?答案藏在一個關鍵原則中:第一性原理。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的思考方式,幫助他在複雜的世界中找到簡單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悶悶不樂? 有時候,我們的心情明明很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又或者,當別人沒有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回應時,壓抑的情緒突然爆發,甚至說出傷害人的話。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在學校被老師誤會,卻什麼都沒說,只能悶悶不樂? 父母對你的需求置之不理,讓你感覺被忽視,卻不知如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總是願意替別人考慮,卻發現自己是那個最容易被忽視的人。 明明已經讓步了,卻換來更多的責怪與期待。 有時候,你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只有犧牲自己,才能讓一切和平?」 其實,不是這樣的。 🌊 善良不該成為你被傷害的理由 當你一直是那個最願意體諒別人的人,久而久之
👉 你曾經因為看錯人而吃過虧嗎? 👉 你覺得怎樣的人值得深交? 👉 你是否能從細節看出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識人術」!這不只是大人的智慧,而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生活技能!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無害的人,可能隱藏著驚人的特質;而你忽略的某些人,可能正在默默成長。
在2024年12強棒球賽中,陳傑憲帶領中華隊勇奪冠軍,他的故事是對團隊合作與激勵力量的最佳詮釋。陳傑憲身高僅173公分,在棒球賽場上,原本並非最被看好的球員,但他憑藉努力和堅定信念,將自身潛力發揮到極致。他的經典名言「只要去做,就能成功(やればでき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排開工作,有幾天是邊顧衛星邊寫小說,一天頂多幾百字;雖然寫得下去,有骨幹可循,不會像二十出頭歲時那樣手足無措,也感覺得到一些愉快,但生產力低到理性很想直接把這件事從人生中刪除。 最後的東西大概還是缺乏娛樂性或引入入勝的能耐,但起碼要所有想呈現的現實暗面都列出來。關鍵字是:齊。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像我這種會打了又刪、刪了再改、改了再重打的人.... 很容易把轉過頭說一句話的時間,硬生生拉長為十分鐘。
Thumbnail
其實我對於蝦聊沒什麼意見,幹話是日常所需,也很療育,但次數多了、時間長了,還是發現自己消耗了,怪了,若真是回神工具,我怎麼還是這麼累? 早上回覆個案問題時,我發現自己對於一行一行離散的資訊、橫切豎轉、斷崖式的紀錄有點不耐了,當然,不耐是我自身有心理需求,因為,我目前手邊有事要忙,但對方不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你既沒領先,也未落後」。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排開工作,有幾天是邊顧衛星邊寫小說,一天頂多幾百字;雖然寫得下去,有骨幹可循,不會像二十出頭歲時那樣手足無措,也感覺得到一些愉快,但生產力低到理性很想直接把這件事從人生中刪除。 最後的東西大概還是缺乏娛樂性或引入入勝的能耐,但起碼要所有想呈現的現實暗面都列出來。關鍵字是:齊。
Thumbnail
透過刻意練習逐漸擅長一件事,接受正反饋並愛上它,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斷努力,讓人生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透過每日紀錄寫下工作與生活的點滴,反思自我的管理與處理狀況以及工作效率與成就感等部分。計畫進行屋內裝潢也是從生活紀錄開始的新計劃。同時也透過視頻學習職場處事的思考脈絡,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方式。這篇日記著重於工作與生活間的反思和成長。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像我這種會打了又刪、刪了再改、改了再重打的人.... 很容易把轉過頭說一句話的時間,硬生生拉長為十分鐘。
Thumbnail
其實我對於蝦聊沒什麼意見,幹話是日常所需,也很療育,但次數多了、時間長了,還是發現自己消耗了,怪了,若真是回神工具,我怎麼還是這麼累? 早上回覆個案問題時,我發現自己對於一行一行離散的資訊、橫切豎轉、斷崖式的紀錄有點不耐了,當然,不耐是我自身有心理需求,因為,我目前手邊有事要忙,但對方不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你既沒領先,也未落後」。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