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整理皆是ai整理,上放來只是方便大家閱讀,智慧財產權歸作者
開場與節目宗旨
- 「大人學」品牌 的核心:補足學校未曾教授的、出社會後才發現至關重要的技能與知識。
- 四大核心主題:
- 職場與職涯規劃
- 個人成長
- 人際關係
- 財商與金錢管理
主題一:職場與職涯規劃
1. 進入職場的迷惘
- 出社會後才意識到「學校沒教職場是怎麼回事」。
- 選擇職業的困惑:
- 多數人選科系時未考慮自身天賦與熱情,僅依據「熱門科系」或「家長期望」。
- 需考量 兩大關鍵因素:
- 天賦(自己擅長的)
- 熱情(自己喜歡的)
2. 如何發現天賦與熱情?
- 發現自我是一個漫長過程,來賓 從 25 歲摸索到 35 歲才搞懂適合的職涯方向。
- 天賦與熱情 會隨時間改變,不是固定的答案。
- 方法建議:
- 回顧童年興趣(喜歡講話、喜歡動手做、喜歡邏輯思考)。
- 嘗試不同任務,而不是一開始就鎖定特定職業。
- 關注市場需求,了解興趣如何轉化為職業。
3. 為什麼學校不教這些?
- 傳統教育的目標:培養標準化人才,為企業提供現成的勞動力。
- 標準化考試與職業訓練的問題:
- 30 個學生有 30 種需求,難以客製化教育。
- 企業與學校的關係緊密,科系與職場需求「一一對應」。
- 「找到熱情」不符合傳統教育設計的邏輯。
主題二:財商與金錢管理
1. 錢的本質
- 金錢 = 大家對你的價值投票
- 獲得金錢的方法:
- 解決他人的 痛點(例:幫忙跑腿買涼麵)。
- 提供 爽點(例: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2. 如何學會賺錢?
- 關鍵能力:觀察世界的「遊戲規則」
- 舉例:涼麵的壟斷市場(博恩案例)。
- 認識市場需求,創造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3. 如何在不同人生階段理財
- 年輕時需 累積一技之長,但現在更重要的是 理解市場規則。
- 傳統模式(努力→賺錢→投資) 仍適用,但應結合 新科技與趨勢。
主題三:人際關係
1. 人際關係的本質
- 所有的煩惱幾乎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 合作,而非社交:
- 在職場:合作關係 > 朋友關係,利益交換才是關鍵。
- 在感情:建立 互惠關係,而非單向付出。
2. 人際關係的誤解
- 「朋友」不等於 無條件支持。
- 人際關係需要「戰友思維」:
- 互相幫助,互相補位,而不是純粹的交情或義氣。
3. 如何擴展交友圈
- 不是「努力去認識人」,而是 讓自己變成有價值的人,吸引對的人靠近。
- 物以類聚:當你專注在一個領域,自然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 刻意社交 未必有效,提升自我才是關鍵。
主題四:家庭關係與獨立自主
1. 家人與個人成長的矛盾
- 家人 並不一定會支持你,因為價值觀不同。
- 應接受「家人反對」是正常的:
- 他們的反對並非敵意,而是基於自己的視角和價值觀。
2. 如何維持家庭關係
- 不需所有事情都徵求家人同意:
- 保持尊重,但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 經濟獨立才是真正的自主。
3. 如何應對無法溝通的家人
- 與家人關係的重點:維持和諧,不強求認同。
- 你不必改變家人,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期待。
主題五:職場當責(Ownership)
1. 企業領導者 vs 員工
- 身為企業負責人,最重要的是 承擔最後責任。
- 不能要求員工像老闆一樣「有當責心態」:
- 員工做到 70 分已經算好員工。
- 過度要求員工 像創業者一樣投入,是不現實的。
2. 當責心態的重要性
- 真正的領導者是「最後一刀」的決策者。
- 企業領導的 核心責任是「解決問題、承擔風險」。
主題六:人生的無常
1. 接受世界的不確定性
- 許多人以為 「努力一定有回報」,但世界並非如此運作:
- 你喜歡的人可能不喜歡你。
- 你投了很多履歷,可能一個回應都沒有。
- 你努力理財,股市還是可能崩盤。
2. 如何面對無常
- 建立「防撞機制」(如投資配置、職業風險控管)。
- 心理層面的接受:有些事 不在你的控制範圍內,只能學會釋然。
總結
- 成為「大人」需要學會的 四大核心能力:
- 職場與職涯發展
- 財務與金錢管理
- 人際關係與合作
- 心理韌性與接受無常
- 改變的關鍵:
- 不要期待世界公平,應該了解遊戲規則並適應它。
- 人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與自己對話,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