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設計系不做設計,還能做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引言

「不當設計師,還能做什麼?」這是很多設計系畢業生,或是做了設計後想轉職的人,最常思考的問題。

有些人覺得,設計學了這麼久,轉行是不是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也有人覺得,學了設計這麼多年,除了設計,其他什麼都不會。

又到了年後轉職的時候!本篇,整理了6個常見的轉職路線,以及延伸閱讀,作為你找到方向的開始:


設計轉職:做什麼?

很多行業都能用上設計人的邏輯,只是看你想往哪個方向發展。

1. 行銷公關

行銷(Marketing)與公關(PR)本質上都與「溝通」有關,加上「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商業很多原理相通,所以是最常見的選擇之一。

如果對品牌形象消費者行為有興趣,這會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行銷有分很多種,例如,市場規劃、內容行銷、活動行銷、廣告行銷、 數位媒體、技術推廣。

和「平面設計」相比,行銷更重視市場分析、評估、成效,和設計在目標、核心價值、技能上都有區別。

設計人能夠發揮的通常是視覺化傳達、創意與敘事、設計思維等,所以想要在行銷中擔任什麼角色,建議先多了解具體內容。


延伸閱讀:8 年老鳥告訴你:到底「行銷」在幹嘛,當行銷需要具備哪些「特質」?
推薦閱讀:公關和行銷差在哪?品牌該如何與消費者建立信賴關係


推薦書籍:自媒體時代實戰行銷術:不必花大錢,用「真誠」與「內容」打動顧客!一人公司、新創公司、自由業都適用,從公關、宣傳、到網路行銷,精準傳遞品牌&商品價值創造好業績!

(↑此書帶你了解公關行銷,從計畫、宣傳、到危機處理的各種策略,不論是要到中小企業、新創公司上班、創業、自由接案,都很實用、也不抽象,適合行銷小白。)


2. 行政企劃

這類工作給人「文書處理」的刻板印象,但很多企業都希望行政、企劃有跨領域人才,特別是品牌管理、活動企劃、內部溝通等,都是設計師可以發揮的地方。

設計技能,會讓你的文書排版、專案規劃、創意提案,更有說服力,這是不能忽略的軟實力。

如果你擅長有條理地思考,喜歡規劃與處理細節,又希望能發揮創意,行政企劃的工作,或許會適合你!

行政和企劃的工作,可能各自單獨存在,但核心目標和內容不同。

行政,偏內部管理,確保運作流暢,強調執行力。企劃,偏策略與創意,制定方案並推動專案,強調影響力。

有些公司會將兩者合併,也常和「執行」、「行銷」等有關,例如,行銷企劃,企劃執行。


3. 產品管理

設計師(尤其,產品設計師)對目標受眾的同理心,和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考,很適合從事產品管理(Product Manager,PM)。

要是你喜歡資料分析、市場調查、價格策略,對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UX)有興趣,這是一條不錯的路。

做過設計的 PM,在跟設計師、工程師、行銷等不同部門溝通時,更容易抓到重點。不過,設計人通常不懂數據分析商業知識也不足,對於各領域的產品開發,可能還需要補強。


延伸閱讀:產品經理書單推薦 — 22本書 (角色、設計、工具篇)
推薦閱讀:PM 是什麼意思、都在做什麼?圖解 5 種 PM職位類型、工作內容


4. 內容創作

有很多學設計的人,都是因為對藝術有興趣,又或者對自由、創造嚮往。但現實就是,和設計通常離不開商業,而商業本身就帶來很多限制。

如果你更享受創作,希望以作品發揮影響力,內容創作會是你的理想方向。

雖然創作者,通常也離不開商業,但是相較以服務為主的設計師,你擁有更多話語權。

很多設計師,結合藝術與內容,透過分享創作過程、插畫教學、幕後故事,甚至發展個人品牌。

內容創作不只一種,比如,寫作、影片、社群媒體經營、部落格、Podcast,你可以分享生活美學、人生哲學、有趣、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觀眾。

這條路門檻低,但競爭激烈,除了提升創作實力,還需要善用設計思維學習商業邏輯,並找到適合變現方式,難度不低於自行創業,建議先從斜槓試水溫。


延伸閱讀:「人人皆創作者」時代來臨!怎麼找藍海?有哪些挑戰?入門一次看
推薦閱讀:他的腦袋,一半管藝術創作,一半管品牌創業:專訪台灣時尚插畫藝術家 Gary Tu


5. 設計教學

設計教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尤其如果你喜歡分享知識、擅長表達,甚至對幫助他人成長有熱情。除了 YouTube、短影音、部落格、社群平台,還可以考慮線上直播、寫電子書,甚至開設工作坊或實體課程。

這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很會教」,另一種是某個領域「很有經驗、或成就」。再來,就是要找到教學內容,你是專注軟體教學(AI、PS、CAD)的「技術派」?或者,講解設計邏輯與專案分析的「設計思維派」?又或是,分享作品集製作、接案心法、面試技巧的「職場經驗派」?

除了設計本身,還要學會「怎麼教」,因為懂設計和會教設計是兩回事。你需要能把複雜的概念講清楚,透過案例、比喻讓學生理解。「課程設計」也很重要,從基礎到進階,幫助學生進步,還要考量互動、實作,提升學習效果。

另外,如果你美術功底深厚,很多人也選擇當美術、或藝術相關的老師


推薦書籍:提問力實踐指南:掌握學習設計新思維

(↑此書作者是資深教育者,從釐清、思考、實踐、情境多方面,帶你了解教育的根本,希望對你的課程設計有啟發。)



設計轉職:怎麼做?

離開原工作、產業,新鮮感容易讓人覺得什麼都很有趣,但是久了就可能會發現,當初還是太草率。

因為每個東西剛開始,都會從最簡單的開始學,這時的成就感會騙人沒有完美的產業、工作,只有對你來說是不是優點多於缺點,好的帶你前進,壞的可以忍受。

若是你不知道怎麼開始,從以下幾點著手:


1. 了解新領域

第一步建議:「蒐集基本資料」了解新領域的文化、價值觀、技能、趨勢等。接著,是「和業內人交流」了解真實日常,從網路互動、或書籍都可以,盡可能得到全面視角,避免片面的成功故事。


2. 學習知識、技能

學新東西,我認為不需要再贅述,假如,你確定要轉做「廣告執行」,就可以直接從在求職網站上搜尋常見的必備條件,然後一一攻略。

太花時間?我會說「做出成果,比盲目追求知識更重要」在掌握知識架構後,「做中學」會比你想像得更有效率。

太難,想放棄?我想說「在知識上,你和專業背景出身的人,只差在少看了幾本書」並沒有你想像得遠。


3. 善用設計思維

即使不做設計,過去的經驗還是你的優勢。設計中「解決問題」「創新靈活」,是很多跨領域人才的優勢。


4. 嘗試打破濾鏡

為了打破濾鏡,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真實體驗開始,從接案、兼職、或個人專案等,累積經驗,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新領域,再決定是否投入。


推薦閱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經歷 28K、被裁員、四度換跑道,點滴學會的職涯課


結語

不管你最後選擇哪條路,都沒有「浪費」這回事,設計的思維與能力,能讓你在很多領域都發展得很好。即使非常曲折、沒有正確答案,但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條適合的路。

若是你對於學設計但不當設計師,跨領域能發揮什麼能力,我還寫過這篇《設計人賣雞排,能展現什麼價值?》


如果這篇有給你一點點方向,別忘了給我個愛心,然後分享給你需要的朋友。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

/

我是島上人蔘 Island Ginseng,自由接案設計師,專注於設計思考自我成長的分享。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加入「島上蔘友會」。

「島上蔘友會」,專注於設計思考、知識拓展和自我成長的分享。 Hi,我是島上人蔘,內容創作者、自由工作者、平面設計師。以自由接案設計師的經驗、和工業設計和澳洲留學的背景,分享技巧、思維、書單等內容。熱衷於觀察與分析事物背後的原因,希望帶來深刻的洞見與實用的參考價值。理論上每週二篇,直到靈感枯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設計師不一定要會畫畫,也能在設計領域展現競爭力!本文提供六個方法,幫助設計師強化自身優勢,例如:專註解決問題、強化溝通與提案、鑽研工具與技術、發展跨領域技能、建立風格與定位,以及與他人團隊協作。透過這些策略,即使不擅長繪畫,也能在設計領域中脫穎而出。
社群上很多人問,不會畫畫適不適合做設計?設計師一定要很會畫畫嗎?答案是否定的,但這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入。本文從繪畫在設計中的定位出發,探討繪畫技巧在設計流程中的作用,並說明不會畫畫的人如何在設計領域展現競爭力。設計是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AI時代,設計師更需要的是洞察需求、創意思維等能力。
設計圈的玩笑話:「以後去賣雞排好了!」設計師的共同苦悶:低薪、過勞、專業不被尊重、價值不被理解、甲方和老闆的無理需求。設計或許能改變世界,但每年都有很多人,在畢業後選擇轉行。剩下的人中,一部分,在工作後決定轉職。另一部分,認為除了設計,自己什麼都不會。不想做設計的話,設計人到底有什麼核心價值?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平面設計師如何發現並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提供有效的三個步驟和必要條件,幫助設計師從美學偏好和視覺語言出發,不斷探索與實踐,提昇自我創意與設計能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設計師,都能從中獲益,找到獨特的設計風格。
本文探討平面設計師是否應該擁有個人風格,從設計的本質出發,對比設計與藝術的不同,並分析固定風格的優缺點。文章分為上下篇,上篇解析風格的必要性,下篇將提供找到風格的建議和公式。無論你選擇擁有或不擁有風格,核心在於如何在設計中滿足客戶需求與表達自己。瞭解這些要素,有助於設計師在創作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設計師不一定要會畫畫,也能在設計領域展現競爭力!本文提供六個方法,幫助設計師強化自身優勢,例如:專註解決問題、強化溝通與提案、鑽研工具與技術、發展跨領域技能、建立風格與定位,以及與他人團隊協作。透過這些策略,即使不擅長繪畫,也能在設計領域中脫穎而出。
社群上很多人問,不會畫畫適不適合做設計?設計師一定要很會畫畫嗎?答案是否定的,但這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入。本文從繪畫在設計中的定位出發,探討繪畫技巧在設計流程中的作用,並說明不會畫畫的人如何在設計領域展現競爭力。設計是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AI時代,設計師更需要的是洞察需求、創意思維等能力。
設計圈的玩笑話:「以後去賣雞排好了!」設計師的共同苦悶:低薪、過勞、專業不被尊重、價值不被理解、甲方和老闆的無理需求。設計或許能改變世界,但每年都有很多人,在畢業後選擇轉行。剩下的人中,一部分,在工作後決定轉職。另一部分,認為除了設計,自己什麼都不會。不想做設計的話,設計人到底有什麼核心價值?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平面設計師如何發現並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提供有效的三個步驟和必要條件,幫助設計師從美學偏好和視覺語言出發,不斷探索與實踐,提昇自我創意與設計能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設計師,都能從中獲益,找到獨特的設計風格。
本文探討平面設計師是否應該擁有個人風格,從設計的本質出發,對比設計與藝術的不同,並分析固定風格的優缺點。文章分為上下篇,上篇解析風格的必要性,下篇將提供找到風格的建議和公式。無論你選擇擁有或不擁有風格,核心在於如何在設計中滿足客戶需求與表達自己。瞭解這些要素,有助於設計師在創作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當設計師,還能做什麼?」這是很多設計系畢業生,或是做了幾年設計後想轉職的人,最常思考的問題。學了設計這麼多年,轉行、轉職的話,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除了設計,其他什麼都不會?又到了年後轉職的時候!本篇,整理了6個常見的轉職路線,解析優勢與挑戰,作為你找到方向的開始。
文 / 葉丙成 原本要寫 2021 這一年的感言,但看到學生所寫的文章有感,我把時間都花在寫了這篇文章給他,也分享給大家。 從小到大,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出手的東西一定要有99分、100分的水準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才出手,這是我非常引以為傲的。而那些做事隨便的傢伙,總是讓我看不起、也看不慣。
【生涯規劃四要素】   在生涯規劃上,有四個要素可以協助個案釐清未來方向:第一個要素包括了「知己」與「知彼」,第二個要素是「抉擇」,第三個要素是「目標」,第四個要素是「行動」。第一個要素當中的「知己」包括了「興趣」、「能力」跟「價值觀」三個部分。
如果給你兩個選擇,選項A是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撐到過完年,但你可以領到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金。選項B則是到你喜歡的工作就職,但會因此失去這筆可觀的年終。你會怎麼選呢? 這時,你又聽到這份喜歡的B工作,告訴你希望你能在年前到職,否則他們會考慮其他人選,你的想法甚至是決定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了呢?
作為重回職場的公司新人,除了業務範圍,產業動態以及公司文化應該是我近期花最多時間研讀的主題了。雖然細節無法揭露過多,海量的閱讀當中,「韌性」卻是一個一直出現的關鍵詞。當然,每個公司都有自己對於職場韌性的解讀方法,由於敝司同時也附上不少科學研究,這些思維以及技巧上的轉換,也許會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不當設計師,還能做什麼?」這是很多設計系畢業生,或是做了幾年設計後想轉職的人,最常思考的問題。學了設計這麼多年,轉行、轉職的話,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除了設計,其他什麼都不會?又到了年後轉職的時候!本篇,整理了6個常見的轉職路線,解析優勢與挑戰,作為你找到方向的開始。
文 / 葉丙成 原本要寫 2021 這一年的感言,但看到學生所寫的文章有感,我把時間都花在寫了這篇文章給他,也分享給大家。 從小到大,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出手的東西一定要有99分、100分的水準才行。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才出手,這是我非常引以為傲的。而那些做事隨便的傢伙,總是讓我看不起、也看不慣。
【生涯規劃四要素】   在生涯規劃上,有四個要素可以協助個案釐清未來方向:第一個要素包括了「知己」與「知彼」,第二個要素是「抉擇」,第三個要素是「目標」,第四個要素是「行動」。第一個要素當中的「知己」包括了「興趣」、「能力」跟「價值觀」三個部分。
如果給你兩個選擇,選項A是在不喜歡的工作中撐到過完年,但你可以領到一筆可觀的年終獎金。選項B則是到你喜歡的工作就職,但會因此失去這筆可觀的年終。你會怎麼選呢? 這時,你又聽到這份喜歡的B工作,告訴你希望你能在年前到職,否則他們會考慮其他人選,你的想法甚至是決定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了呢?
作為重回職場的公司新人,除了業務範圍,產業動態以及公司文化應該是我近期花最多時間研讀的主題了。雖然細節無法揭露過多,海量的閱讀當中,「韌性」卻是一個一直出現的關鍵詞。當然,每個公司都有自己對於職場韌性的解讀方法,由於敝司同時也附上不少科學研究,這些思維以及技巧上的轉換,也許會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我想我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我大學讀的是數位多媒體設計動畫組,原本以為進入夢寐以求的科系,到了大四才發現我根本不想從事動畫製作相關工作,我喜歡設計故事、角色、畫插畫,但我不喜歡用軟體將動畫製作出來的複雜過程(建模、rigging、剪輯、配音效等等的),也不太喜歡花很多的時間在團隊合作,我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對於對畢業之後職業規劃模糊的學生來說,有以下三個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建議學生主動尋求學長姐的建議。透過與前輩溝通,了解他們畢業後所從事的行業、公司及職務,例如具體是哪家公司的哪個職位。
Thumbnail
在工業設計系就讀的同學,可以藉由瞭解畢業後可能從事的工作,提早做好準備,把握每個階段的機會,順利銜接就業。本篇文將介紹:工業設計師、機構設計師、CMF設計師、UI & UX設計師等四種常見職稱,並介紹其他非主流的工作選擇。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在大學讀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常面臨到的七大問題。本文先探討前四個問題,包括:讀工業設計到底讀了什麼、學設計必經的陣痛期、設計人的身分混淆、設計就像一場無成本上限的賭注。希望對於同樣迷惘的你,或未來有考慮就讀工業設計的學弟妹,能透過我的經驗分享,對於此系有更深刻的瞭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我想我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我大學讀的是數位多媒體設計動畫組,原本以為進入夢寐以求的科系,到了大四才發現我根本不想從事動畫製作相關工作,我喜歡設計故事、角色、畫插畫,但我不喜歡用軟體將動畫製作出來的複雜過程(建模、rigging、剪輯、配音效等等的),也不太喜歡花很多的時間在團隊合作,我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對於對畢業之後職業規劃模糊的學生來說,有以下三個建議可供參考。 首先,建議學生主動尋求學長姐的建議。透過與前輩溝通,了解他們畢業後所從事的行業、公司及職務,例如具體是哪家公司的哪個職位。
Thumbnail
在工業設計系就讀的同學,可以藉由瞭解畢業後可能從事的工作,提早做好準備,把握每個階段的機會,順利銜接就業。本篇文將介紹:工業設計師、機構設計師、CMF設計師、UI & UX設計師等四種常見職稱,並介紹其他非主流的工作選擇。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在大學讀工業設計系的學生常面臨到的七大問題。本文先探討前四個問題,包括:讀工業設計到底讀了什麼、學設計必經的陣痛期、設計人的身分混淆、設計就像一場無成本上限的賭注。希望對於同樣迷惘的你,或未來有考慮就讀工業設計的學弟妹,能透過我的經驗分享,對於此系有更深刻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