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談開始,主管的開場白是怎麼把耳機線保持得如此潔白。
只能乾乾地笑,回應:大概是這種線材不容易髒吧。
然後進入正題。
問:去年的下半年怎麼樣呢?
答:狀態非常好,可以從數據上面參考,在團隊相對應的指標上都維持相當良好的狀態。以下省略巴拉巴拉一百句敘述。
但其實只需要回答一句:「比起上半年的日日地獄而言,過得日常便是萬安。」
問:希望有什麼好的地方繼續維持呢?
繼續熱情洋溢地作答。
問:有沒有覺得哪裡要改善的呢?
答:有很多地方可以繼續學習,學習是永無止盡。
問:下半年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有沒有做什麼事情呢?
答:A專案與B專案,用各種方向去思考,做許多測試,試圖做得更好更快。
真相是頭幾乎要折斷那樣,血已經流光似地,與煎熬共生,得出專案結果。
問:那未來展望這邊有提到決策能力與多面向的資料搜集這裡,能不能展開詳細說明。
答:希望能與團隊內外有更多溝通的機會、以及有機會獨立做出成績。
但沒說的是,未來不一定會繼續待下去,所以反向畫了個大餅罷了。
問:有沒有哪些事情是有興趣的呢?
答:先前有做過教學相關的部分,覺得把困難的事情簡單說,很有成就感。
如果這是場面試,那主考官應該是會給過。
但這不是面試,這就是場表演,猴戲。
接下來沒有新的提問了。
爭取的時候到了,詢問了公司有沒有計畫薪資調整的部分。
畢竟基本薪資年年調,也是因為物價調整。
且,長達兩年時間,都沒被調整,有努力不被認可的感受。
得到的答案是分兩部份來看。一是全體的調薪的話,公司有計劃的話會另行公告。(就是說這個部分不可控,要等通知,有沒有通知不知道喔。)
二是可控的部分:那就是績效考核後,部門績效達標,會有相應的趴數來分配到個別的小團隊來加薪。但是每個團隊會推派人員之後,來進行評比。(總之就是每班要安排一個最棒棒的小朋友出來,然後去跟其他班級最棒棒小朋友比賽,比贏的就可以當模範生,加薪。)
「所以,希望你在日常工作,可以思考如何對團隊做出更多貢獻。這個是可以持續思考以及爭取的。」
恩,這種爭取方式,真是超可控,真是激勵人心。
事前問過同事A,他表示主管主動提到未來沒有獎金規劃,但加薪這件事會替他爭取。
一對比之下,換到今天的面談時,到最後要結束,絕口不提。即便主動詢問,也是這種答案。很顯然好棒棒小朋友的這位子,大概是希望渺茫。
事後同事A主動來詢問面談狀況。
大概談了一下薪資調整大概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同事A不改妖魔感,如果公司不可調整,那就去外界看看。馬上回馬槍說:「但外面的工作可能就不比這裡輕鬆,這點也要列入考慮。」
跌落谷底地回應著:「嗯嗯,好的,了解,確實,會再想想。」
真想繼續軟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