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一日來天闕,世上龍涎不敢香。——(宋)鄧志宏〈木樨〉
這道以桂花為主體的天香湯,不同於一般花茶的做法,喝起來芳美順喉、口齒留香,還能讓身體散發宜人的體香。
自宋代開始,桂花被譽為「天香」,是一種深受宋代文人喜愛的香花植物,取代了先前的肉桂,堂而皇之地進入了文人的審美殿堂;就連傳統的名花,如梅、蘭、菊都為之遜色。有為數不少的詩詞都在歌詠桂花的香氣,到了明清,也開始出現了不少保留桂花香氣的食譜。
明朝中期,有一位自稱「戒庵老人」的文人李詡,在其著作《戒庵老人漫筆》中記載:「南京舊制,木犀開時造餅,有撿花舍人五百名。」宋、元以来俗稱顯貴子弟為舍人,也就是說到了明代,只要南京桂花盛開,就有五百名貴族子第為採集桂花製餅而奔波。可見到了明朝,以桂花入料理成為飲食盛事。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就記載了一道妙不可言的養生湯品,名為「天香湯」。
原文的做法是清晨時將帶著露水的桂花打下,去除花蒂,在乾淨的容器內將桂花搗爛,並將花汁榨得乾透。再以這樣的一斤乾桂花,十顆酸梅、甘草一兩,搗成餅狀,用瓷瓶密封。就可以調開水沖泡飲用了。
天香湯材料:處理乾淨的新鮮桂花、少許的梅肉與甘草粉
由於原方所需的桂花不少,因此我們按原方縮小比例:將新鮮桂花去除青梗與青枝後,將桂花研磨成泥、擰去澀汁,再連同少許的酸梅肉與甘草粉一同磨碎,再過篩,低溫焙乾成粉末即可保存。
天香湯作法
這道以桂花為主體的桂花飲,不同於一般花茶的做法,喝起來芳美順喉、口齒留香,還能讓身體散發宜人的體香,故名「天香湯」。
醫書記載桂花有「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等功效。東方女性的體質通常比較虛寒,相較於一般較為寒涼的花茶,天香湯更適合女性飲用哩!
明代的《金瓶梅》也有一道可讓口氣清新、簡直就是現代口香糖的花食——香茶木樨餅(有的回合說是「香茶桂花餅」)。《漢典》解釋:香茶木樨餠,餅名,口含祛臭爽神,婦女尤嗜之。
據說是以桂花作為主要材料,加入了孩兒茶、調上甘草膏和糯米糊製成。更講究點的,還會添加檀香、白豆蔻、砂仁、沉香等香料。只是材料與做法都繁瑣許多,不若這道古方的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