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探討如何在孤獨中找到幸福,提供55個禪智慧來消除煩惱,強調放下情緒、理解內心的不安、無私地對待他人,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留下有意義的印記,禪學作者-枡野俊明鼓勵讀者反思自己能為他人留下什麼,並強調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價值和能力。
🍕4段心得感悟
當我們陷入沮喪時,很容易怪罪別人
人生就是在「喜怒哀樂」的感情起伏中生活,而當我們陷入沮喪時,很容易怪罪別人。作者稍微跟大家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會把怒氣一直留在心上,而是很快就能放下這些情緒。他鼓勵我們養成不讓思考在腦海中停留,隨時放下的習慣,就能擺脫執著。因為別人的言行也許是沒有惡意的說法,但導致自己一整天心情不好,那就太不值得了。
「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心上。」即使不必說出口,也可以在心裡告訴自己。
不安沒有實體
僧侶慧可是達摩大師的弟子,他有一天坦承說「師父,我最近很不安,晚上也睡不著。如何才能消除內心的這些不安?」達摩大師說:「好的,我來消除你的不安?請把不安拿出來放在這裡。」慧可頓時恍然大悟。大叔有時一瞬間會想起一些難以自力解決的事,不想還好,一想下去未知的恐慌與不安就會馬上襲來,明明沒事也會憂愁一整天,就長久經驗來看,這些無法解決的事最後都會自然的迎刃而解,所以浪費時間思考不是很明智。
不安並沒有實體,而是自己內心創造出來的。
凡事都從利害得失的角度思考,才會產生不平和不滿
雖說人際關係就是「施與受」的互惠,但在對別人有所貢獻時聯想到的是回報,那就是計較利害得失了。有一則故事是這樣,梁武帝問達摩大師:「我建造了許多寺院,也有許多人出家去那些寺院,我對佛教有這麼大的貢獻,到底有多少功德?」結果達摩大師只回答了一句:「無功德」,作者解讀達摩大師的意思是,自己的行為與對別人的行為都必須出自於無心,不可以有謀略和算計。
做任何事時不要期待回報或是報酬,只是為對方著想。
臨濟禪師的故事
臨濟禪師努力的在岩石區種松樹苗,他的師父不解問他:「你在這片岩石區種樹苗,根本不可能長大,即使順利長大,五十年後長成大樹時,你也看不到了?為什麼要種呢?」臨濟回覆說:「種樹不是給自己看,而是為後人而種。如果放棄種植,這座山上就沒有松樹了。」作者認為努力做一些能夠留在別人心中的事,生命就會一直延續,所以不要留下結果,而是要留下生活方式。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可以為你所愛的人留下什麼?

出處:unsplash
🍕值得記錄的關鍵字
巖谷栽松、一根釣竿、水急不月流
🍕這本書讓你啟發了什麼
作者提到,人類具備了巨大的能力,自認沒有能力的人,只不過是依賴他人,習慣等著別人的指示而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沒有價值,大叔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人生價值為何的話,就去做些幫助人或動物的工作,不管是從事醫療、社福、慈善等等,想起Covid疫情時代,因為工作需要,必須接觸已確診的海外歸國民眾,當時在沒有疫苗的狀況下心理總是有些壓力,也會擔心就算作好防護,如果不幸自己確診的話,後續能夠復原嗎?大部分的不安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該作的防護作好,對方其實就是個倒楣的海外留學生,大叔把該執行的任務完成後,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心裡同時也覺得能夠幫助到他,感覺真好。所以為這個世界留下善的生活價值,你就會確信自己在這個世上是值得存在的。
🍕若這本書只能帶走一句話,你的選擇是?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可以為你所愛的人留下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