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克服課題:游泳中的領悟
面對久違的50米長池,我心中並非毫無恐懼,但我知道自己已具備應對的能力。起初的500米,每游50米便不得不停下來喘氣。為了克服這個挑戰,我請游泳教練朋友與救生員好友指點我的泳姿,還找了朋友一起游泳,希望這些準備能減少我的緊張,同時也是向自己宣告,我願意直面這個挑戰。
然而,前10趟100米的過程極為艱難,心率急促,50米後就不得不停下來,而停下來又讓我感受到寒冷的水溫,全身顫抖。我的朋友努力陪游,用他笨拙的蛙式鼓勵我,而游泳教練與救生員好友在課餘時間分神指導。雖然他們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一絲溫暖,但水溫的衝擊仍讓我不斷顫抖。
就在某個瞬間,我看著陪游的朋友,腦中突然浮現一個清晰的聲音:無論我找誰、找的專業人士有多厲害,他們都不是我。這條路上,只有我能親身體驗什麼是滑手頻率不夠快、什麼是踢水過度用力。他人只能提供指點,真正的突破必須靠自己。即便身邊有人陪伴,最終能否克服障礙,還是取決於自己內在的力量。
這幾天的游泳經歷讓我深刻體悟到,當內心感到孤單時,旁人的隨口一句話就能讓自己崩潰;但當內心充滿喜悅時,無論他人如何批評,自己都能保持不受影響。
游泳看似一件小事,但當我觀察泳池中的人,即便動作並不完美,專注於游泳本身就值得讚許。而我不僅想做到「會游泳」,更希望能輕鬆地完成1.9公里自由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從這個恐懼中找到與自己的合一。
過去,我總是依賴輔助工具——滑手板、浮球、潛水管、蛙鞋、大浮板……這些道具讓我感到安心,就像游泳一定要找人陪伴、挑選特定場地一般。但在某個瞬間,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虛妄,唯有自己的體驗才是真實。在當下與自己合一,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四肢的韻律、腳的平衡,甚至產生了一種奇妙的狀態——彷彿自己既在水中又不在水中,既在游泳又不在游泳。這種感受,過去只在冥想時曾體驗過,而如今竟在水中浮現。
這讓我理解到,當能與自己合一時,專業指導的價值才會真正顯現。此時,我更能理解旁人眼中的自己,知道哪裡可以再精進。這與我近期的另一個經驗不謀而合。
學習穩住自己:靈聚會中的頓悟
幾週前,我參加了一場靈聚會,這類聚會與催眠中的前世今生體驗相似,透過頻率共振喚醒意識中的高等覺知,進而開啟自我對話。
當天的場域充滿洶湧情緒,像是所有人累生累世的痛苦在此刻傾瀉而出,今生的困境也在當下匯聚。我聽著身邊人的悲泣與激昂,然而,我腦海中卻只響起一個聲音:穩在當下。
這兩天的靈聚會裡,無論外界如何起伏、如何哀慟震天,我都選擇讓自己穩住,停留在當下,不隨之起舞。這使我成為全場最「奇妙」的人—我既清醒又不清醒,既入戲又出戲,聞風不動,沒有千年的悲泣需要傾訴,僅帶著疑惑離開。雖然當下無法理解,但我相信答案會隨著時間浮現。
幾天後,我遇見一位朋友。對方隨口讚美我的穿著,然而在片刻後,他卻說出了一句貶抑自己的話。我下意識地問:「你是在自我批判嗎?」這句話似乎刺中了對方,他立刻回以防禦性的反擊。當下,我感受到心口一陣壓力,察覺到對方散發出不悅的情緒。雖然我沒有立即認出這是一種低頻能量,但我確實注意到自己並未受到影響。
這件事讓我深思:為何我沒有被他的能量所干擾?為何我的情緒沒有波動?經過反思,我才發現,這正是多次靜心與學習「穩在當下」的成果。
這項練習,讓我在面對挑戰時能夠保持穩定,例如上回帶兒子去加里山,在暴雨中下山時,我能夠不受環境影響,專注於當下每一步的穩定。當內心穩定,外界的一切都不再是干擾,而是磨練。
結語:內在的穩定與成長
這兩段經歷,一個來自游泳池,一個來自靈性聚會,卻指向了相同的道理:所有的課題,都只有自己能帶自己克服,而唯有學會穩住自己,才能真正成長。
無論是游泳的突破,還是靈聚會中的體悟,都讓我明白:
- 他人只能指點,但體驗與突破只能靠自己。
- 當內心穩定時,外在環境無法輕易動搖你。
- 真正的學習,是在當下找到與自己的合一。
我仍在這條路上,但我開始能夠看見—無論是游泳、生活,還是靈性的學習,所有的答案,早已在自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