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這一章說明關於一個人能夠在自己犯了錯知道改進的人會得天幫助,化兇為吉。若是知道自己的過錯卻不知悔改的人,也會使自己的吉相變成兇相。這就是天象的吉兇的轉變。我們來說看看比如我們工作的時候認為自己做得很好了,這件事做得很完美了,沒有問題了,不加以檢查,思考,再三地確認,一旦出事了,就樂極生悲了。這就是吉兇反轉的卦象之變。
以最近一個例子來說說,全聯倉儲大火和新光三越百貨氣爆來說明,很多事情大家都認為沒問題了,一切準備好了,文件簽署上去,沒問題了,在施工的時候又沒有層層的把關仔細的檢查每一個可能發生的變動,意外就這樣發生了。因此本章所說:「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工作的時候所有事情的大小細節都沒有人在乎,以至於原本好的變成不好的事情,這就是吉變兇。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能仔細的檢查,仔細地確認,不在乎繁瑣過程,不偷工減料的運作,當我們注意到每一個事情的細節,不用擔心悔恨的事情會發生,所謂:「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無咎就是要能善於改正自己做事情的過失。不懂得改正自己的過失甚至一錯在錯的發生,永遠都在擔心事情的變化是不是對自己有利,擔心自己是不是吉人天相,兇事脫出。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無時無刻都不在變化中,這些充滿變化的現象,時時提醒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慎思,任何思維和行為都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彖者,言乎像者;爻者,言乎變者。」唯有知道自己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才能夠不會發生讓自己悔恨不及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