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問 HR,對方冷靜地說:「因為妳的錯誤,公司決定扣薪。」
🔥 她問主管,主管一臉無奈:「這是規定,大家都一樣。」
🔥 她回想自己的「大錯」——不過是專案報告晚交一天,真的值得這樣嗎?
她滿腦子都是:「犯錯就該被扣薪嗎?這樣合理嗎?」
她不是不願意負責,但這是不是某種「變相罰款」?
她決定找 Alan 喝咖啡,看看這個**「職場底層邏輯解析大師」**,能不能幫她找出答案——這扣薪,到底合不合法?她該忍,還是該爭取?
「Alan,我的薪水被公司吞了一塊……」Zoe 苦笑著,把帳戶截圖遞給 Alan,像是在遞交犯罪證據。
Alan 挑眉,「讓我猜猜,公司說妳工作有疏失,所以扣妳薪水?」
「沒錯!我只是報告晚了一天,就被扣薪!這到底合不合法?」Zoe 皺眉,「是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這樣做?」
Alan 笑了,拿起筆,在紙巾上寫下:
📌 「扣薪的三種可能性」
1️⃣ 合法類型:「根據勞基法規定,只有特定情況下,公司可以依法扣薪(如曠職、違反合約等)。」📜
2️⃣ 灰色地帶型:「公司利用內規或獎懲機制,讓員工誤以為『扣薪是合理的』。」⚠️
3️⃣ 違法類型:「公司私自扣薪,完全沒有法律依據,純粹是變相罰款。」🚨
「妳覺得,妳的狀況是哪種?」Alan 笑問。
Zoe 思考了一下,「應該是 2 或 3,HR 說這是公司的內規,但沒有提到法律依據。」
Alan 點點頭,「那麼,妳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接受扣薪』,而是『這件事合不合法?妳能不能討回來?』」
🔹 第一步:確認扣薪的法規依據
🔹 第二步:要求公司提供正式紀錄
🔹 第三步:若確定違法,向勞工局或相關單位申訴
「這樣,妳不是在跟公司爭吵,而是在合法範圍內,捍衛自己的權益。」Alan 微笑道。
🔹 確認法規依據,問 HR 要正式文件
Zoe 去找 HR,淡定地問:「請問這次扣薪的法規依據是什麼?能提供相關文件嗎?」
**結果,HR 開始語塞,最後支支吾吾地說:「呃……這是內部規定。」**🚩
🔹 要求正式紀錄,讓 HR 不能隨便敷衍
Zoe 接著問:「那這份內規可以提供嗎?因為我查了勞基法,只有特定情況才能扣薪。」
**結果,HR 越來越緊張:「這……我們再討論看看。」**💡
🔹 若公司不處理,向勞工局諮詢
Zoe 立刻上網查詢勞工局的規定,發現這類扣薪完全沒有合法依據。
她給 HR 發了一封正式郵件:「經過查證,這次扣薪沒有明確法律依據,若無法提供正式規範,我可能需要向勞工局諮詢這件事。」
**結果,隔天 HR 竟然回覆:「我們檢討後,這次扣薪會補發給妳!」**🔥🎯
這天晚上,Zoe 發訊息給 Alan:「成功討回被扣的薪水!😂 這次我沒有當冤大頭!」
Alan 回了一個笑臉:「恭喜妳,這次妳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用邏輯與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
Zoe 笑了,這一次,她知道,職場不是「能忍就忍」,而是「該爭取的,就不能退縮」。✨
✅ 1. 確認扣薪是否有合法依據,詢問 HR「這是否符合勞基法?」
✅ 2. 要求書面紀錄,確認公司是否真有此規定,避免 HR 口頭敷衍。
✅ 3. 若確定違法,向勞工局申訴,依法討回被扣的薪資。
💡 「職場不是誰能忍就活得久,而是誰懂規則,就能站得穩。」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