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飲食演化:從「生物圈自助餐」到「舊石器時代飲食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無論古今中外都適用。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但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的飲食習慣是如何演變的呢?我們的祖先吃什麼?他們的飲食習慣對我們現代人又有什麼啟發呢?


什麼是「天然的」人類飲食?


「天然的」人類飲食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引發了千百年來無數的爭論。


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提倡素食主義,認為食用肉類是不道德的。而現代社會,關於肉食與素食的爭論也從未停歇。擁護「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人們認為,我們應該回歸祖先的飲食模式,以狩獵採集為主;而支持素食主義的人們則認為,植物性飲食更有利於健康和環境永續。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天然的」人類飲食呢?或許,答案並不在於非黑即白的選擇,而在於對人類飲食演化歷程的深入理解。


從化石遺跡窺探祖先的餐桌


幸運的是,我們並非對祖先的飲食一無所知。考古學家在世界各地發現了許多珍貴的化石遺跡,為我們揭開了人類飲食演化的神秘面紗。例如在坦尚尼亞的奧杜威峽谷,考古學家發現了骨骼上佈滿屠宰痕跡的動物化石,證明我們的祖先早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開始吃肉了 。 而在以色列的奧哈羅二號遺址,考古學家則發現了野生小麥、大麥和黑麥的遺跡,說明人們在農業起源的一萬年前就已經開始食用這些穀物 。 這些證據都顯示,人類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  


現代流行的「舊石器時代飲食法」


近年來,一種名為「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飲食方式在歐美地區蔚為風潮,它主張我們應該效仿祖先的飲食習慣,多吃草飼牛肉、魚肉、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少吃麵包、豆類、乳製品、馬鈴薯等加工食品 。 這種飲食法的支持者認為,現代人的許多慢性疾病,例如肥胖、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等,都與我們攝取過多加工食品有關,而回歸祖先的飲食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健康 。  


「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支持者們主張,人類的基因在過去的數萬年中並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而我們的消化系統仍然適應於狩獵採集的生活方式。 因此,現代人應該盡量避免食用那些在農業社會之後才出現的食物,例如穀物、豆類、乳製品等。 他們認為,這些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例如麩質、乳糖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負擔,甚至引發過敏反應或慢性炎症。


然而「舊石器時代飲食法」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反對者認為,這種飲食法過於嚴苛,難以長期堅持,而且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其健康益處。 他們也指出,人類的飲食習慣在過去的數萬年中一直在不斷演變,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將現代人的飲食模式套用在古代人類身上。


人類演化的四個階段與飲食的演變


要深入理解「舊石器時代飲食法」及其爭議,我們需要先了解人類的演化歷程以及每個階段的飲食特點。古人類學家根據化石證據,將人類演化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1. 始祖地猿時期(約 700 萬到 450 萬年前): 這一時期的人類祖先主要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以水果為主食 。 他們的牙齒結構顯示,他們主要食用柔軟的水果,例如香蕉、芒果等,並且可能也會食用一些樹葉、嫩芽和昆蟲 。 這個階段的飲食模式與現代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相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肉類攝取量較少。  
  2. 南方古猿時期(約 400 萬到 200 萬年前): 隨著非洲大陸的氣候變化,森林面積逐漸減少,稀樹草原開始擴展,這一時期的人類祖先開始下地生活,飲食也變得更加多樣化 。 除了水果,他們也開始食用植物的根莖、種子、堅果等,並且可能也會捕捉一些小型動物,例如昆蟲、蜥蜴等 。 這個階段的飲食模式可以看作是對環境變化的適應,人類祖先開始嘗試更多種類的食物,以獲取足夠的營養。  
  3. 傍人時期(約 250 萬年前開始): 這一支人類近親演化出了強壯的頭骨、厚實的下顎和強大的咀嚼肌,適應了稀樹草原上較為堅韌的植物性食物 。 他們的飲食可能以植物的根莖、塊莖、種子等為主,並且也會食用一些質地較硬的水果和堅果 。 傍人強大的咀嚼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利用其他動物無法利用的食物資源,例如含有大量纖維的植物和質地堅硬的種子。  
  4. 人屬時期(約 250 萬年前開始): 這是我們現代人類的祖先,他們的頭骨較小,牙齒也較小,但大腦卻越來越大 。 他們開始食用肉類,並且學會了使用工具和烹飪,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食物資源,促進了大腦的發育 。 肉類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這些都是大腦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用火技術的發展使得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也減少了食物中毒的風險。  

牙齒的秘密:解讀祖先的飲食密碼


古人類學家是如何得知這些遠古祖先的飲食習慣呢?答案就在他們的牙齒上。牙齒是人體中最堅硬的器官,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化石,它忠實地記錄了祖先們的飲食資訊 。 透過研究牙齒的大小、形狀和結構,以及牙齒上的微觀磨損痕跡,古人類學家可以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地推斷出古代人類的飲食偏好 。  


南方古猿的牙齒比始祖地猿的牙齒更大更平,這表明他們開始食用更多種類的食物,包括一些質地較硬的植物 。 而傍人的牙齒則更加特化,他們的臼齒非常大,表面平坦,適合研磨堅韌的植物纖維 。 人屬的牙齒則呈現出不同的趨勢,他們的牙齒比傍人小,但前臼齒和臼齒的形狀更加複雜,適合處理多種質地的食物,包括肉類和植物 。  


牙齒上的微觀磨損痕跡也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比方說食用堅硬食物會在牙齒表面留下凹坑,而食用樹葉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則會留下細長的劃痕 。 透過分析這些磨損痕跡,古人類學家可以更精確地了解古代人類的日常飲食,甚至可以推斷出他們在一年中不同季節的食物種類。  


生物圈自助餐:環境與飲食的交互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祖先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調整 。 這也引出了「生物圈自助餐」的概念:生物圈就像一個巨大的自助餐,動物們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環境的供給,選擇不同的食物 。 換句話說,人類的飲食習慣不僅受到基因的影響,也受到環境的塑造。  


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古人類可能會食用更多魚類和貝類,而生活在內陸地區的古人類則可能以狩獵陸地動物為主。 同樣地,生活在溫暖地區的古人類可以享用豐富的水果和蔬菜,而生活在寒冷地區的古人類則需要依靠肉類和脂肪來維持體溫。


這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正是人類得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飲食結構,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的食物資源。


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再思考


了解了人類的飲食演化歷程,我們可以更好地評估「舊石器時代飲食法」。 這種飲食法確實有其科學依據,它提醒我們,加工食品並非人類的天然食物,而過度攝取加工食品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  


我們也要注意到,現代社會的環境和生活方式與舊石器時代截然不同。 我們的生活節奏更快,工作壓力更大,很難像祖先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狩獵和採集食物。 此外,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也使得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種類的食物,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水果、蔬菜和肉類。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舊石器時代飲食法」奉為圭臬,而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我們可以參考「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原則,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增加天然食物的比例,但不必完全排除穀物、豆類和乳製品。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保持飲食的均衡和多樣化,攝取各種營養素,以滿足身體的需求。 畢竟人類的飲食演化史告訴我們,適應性和多樣性才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重點整理

  • 人類的飲食習慣會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展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
  • 「舊石器時代飲食法」有其科學依據,但也需要根據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 我們應該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增加天然食物的比例,並保持飲食的均衡和多樣化。



加入羊羹學堂,解鎖專屬知識與成長機會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重要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課堂文章會有試閱開放期,是希望能充分了解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也歡迎直接Follow「迷途的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文章通知,不錯過任何精華內容。

專屬會員福利與成長旅程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解鎖獨家文章的閱讀限制,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前往鎖定當前通行證活動方案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加入羊羹學堂,解鎖專屬知識與成長機會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重要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課堂文章會有試閱開放期,是希望能充分了解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也歡迎直接Follow「迷途的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文章通知,不錯過任何精華內容。


專屬會員福利與成長旅程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解鎖獨家文章的閱讀限制,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前往鎖定當前通行證活動方案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avatar-img
25會員
265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3/23
偶然間發現(發明是無中生有 發現是已存在被找到)用火的好處(據說是殘留在野外猛獁象屍體遭雷擊後的“烤肉”香所致)舊智人因此改善了飲食 經過烤煮後的食物較軟爛省去咀嚼次數和力道讓下頜退化 增加頭顱的空間讓腦容量大增變更聰明 也讓老祖先邁入新智人的演化 舊世紀的確是因為葷食是‘’不道德‘’和“不健康”的事 所以被禁止 但仍有一定的需求和“營養不良”的反應被教廷開放某日可大啖肉類以平民怨。(我去找這篇有關的報導 再向您報告) 翻拍聯副1月23日 韓璞 大作(文化觀察):今天是肥日或瘦日? 肥日即可食用肉類 含海鮮 甚至水獺海龜。 瘦日即相當“守齋日”禁食肉類 涵蓋現在的奶蛋素(奶油亦不可)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探索糖與大腦的甜蜜陷阱! 揭開糖如何影響情緒、認知、睡眠與腸道健康,以及如何擺脫糖癮、選擇替代方案,並守護兒童健康。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糖的文化與社會意涵,並展望糖的未來!
透過呼吸,我們不僅維持生命,更能有效燃燒脂肪與提升代謝。從動漫中的力量爆發,到瑜伽中的深呼吸,這些看似神秘的力量其實有著科學基礎。脂肪的分解需要氧氣,經由呼吸轉化成二氧化碳與水,透過運動和正確的呼吸方式,我們能更有效地達到減重目標。
明明不餓,卻總在壓力、低潮時,尋求食物的慰藉?解析大腦與飲食的關聯,探索壓力、焦慮、悲傷等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選擇。深入淺出地介紹心理營養學,以及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飲食習慣。透過練習,學習覺察情緒、正念飲食,重新找回與食物的健康平衡,不再讓情緒成為餐桌上的主導,讓飲食回歸滋養身心的本質。
健康其實掌握在日常生活的選擇中,從飲食習慣、運動量到是否吸菸,這些都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透過「腳、叉、手指」這三大健康槓桿,我們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甚至改變基因表現。健康並非遙不可及,只需從改變小習慣開始,我們就能活得更有活力。這些改變不僅影響我們自己,還能影響身邊的人,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健康。
是否也曾站在食品架前,對著琳瑯滿目的營養標示感到困惑?那些卡路里數字,真的能全然相信嗎?從烹飪方式到食品加工,乃至於我們獨特的身體差異,都可能默默影響著熱量的吸收效率。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深入破解卡路里計算的重重迷思,揭開飲食背後的層層真相,一起學習如何更聰明、更健康地管理飲食生活吧!
透過有意識地減少肉類消費,來改善健康、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重新定義肉類消費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份食材,選擇本地來源與高品質肉品,讓每一餐都更有意義。通過平衡飲食,加入更多蔬菜、豆類等植物蛋白,我們可以更健康、更可持續地享受生活,減少工廠化養殖的負面影響,並推動環境保護與糧食資源的合理利用。
探索糖與大腦的甜蜜陷阱! 揭開糖如何影響情緒、認知、睡眠與腸道健康,以及如何擺脫糖癮、選擇替代方案,並守護兒童健康。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糖的文化與社會意涵,並展望糖的未來!
透過呼吸,我們不僅維持生命,更能有效燃燒脂肪與提升代謝。從動漫中的力量爆發,到瑜伽中的深呼吸,這些看似神秘的力量其實有著科學基礎。脂肪的分解需要氧氣,經由呼吸轉化成二氧化碳與水,透過運動和正確的呼吸方式,我們能更有效地達到減重目標。
明明不餓,卻總在壓力、低潮時,尋求食物的慰藉?解析大腦與飲食的關聯,探索壓力、焦慮、悲傷等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飲食選擇。深入淺出地介紹心理營養學,以及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飲食習慣。透過練習,學習覺察情緒、正念飲食,重新找回與食物的健康平衡,不再讓情緒成為餐桌上的主導,讓飲食回歸滋養身心的本質。
健康其實掌握在日常生活的選擇中,從飲食習慣、運動量到是否吸菸,這些都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命運。透過「腳、叉、手指」這三大健康槓桿,我們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甚至改變基因表現。健康並非遙不可及,只需從改變小習慣開始,我們就能活得更有活力。這些改變不僅影響我們自己,還能影響身邊的人,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健康。
是否也曾站在食品架前,對著琳瑯滿目的營養標示感到困惑?那些卡路里數字,真的能全然相信嗎?從烹飪方式到食品加工,乃至於我們獨特的身體差異,都可能默默影響著熱量的吸收效率。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深入破解卡路里計算的重重迷思,揭開飲食背後的層層真相,一起學習如何更聰明、更健康地管理飲食生活吧!
透過有意識地減少肉類消費,來改善健康、減少對環境的負擔。重新定義肉類消費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份食材,選擇本地來源與高品質肉品,讓每一餐都更有意義。通過平衡飲食,加入更多蔬菜、豆類等植物蛋白,我們可以更健康、更可持續地享受生活,減少工廠化養殖的負面影響,並推動環境保護與糧食資源的合理利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肯定沒少聽過吃魚有益健康,但假如我告訴你,有許多人因為這盤魚失去性命呢?聽起來很黑色幽默吧?那麼,這兩件事是怎麼被聯繫到一起的?《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告訴了我們答案。
Thumbnail
食衣住行育樂將食排在首位,可見飲食對人體之重要性。飲食除了影響體態外,更重要的是影響「體質」。大家可能不知道,吃出好的體質,讓你想胖都很難!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
Thumbnail
參考書籍:《天生不愛動》,是人類學家從原始人生活的角度來看現代人的運動習慣。
Thumbnail
如何吃三餐? 不要再問別人今天午餐吃什麼了! 學會自己照顧自身健康~ 這是一個實用的飲食指引,幫助大家均衡飲食,提倡健康的飲食觀念。手冊中介紹瞭如何透過配餐方式來達到營養均衡,並提供了中式、素食、西式的範例。不僅網羅各種飲食資訊,並且提倡讀者能夠加入自己的創意,讓吃飯成為一個有趣又能補充體力的事情
Thumbnail
從小家裡、身邊吃素的人並不多,一直以來也覺得吃素這件事離我很遙遠;若是為了不殺生,我心裡會覺得,植物也是生命,吃素又何來不殺生?若是為了環保,這方面資訊我正反兩邊都吸收過,或許我不是地球本尊,我無法100%確認吃素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能環保;至於健康嘛?我想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提倡飲食均衡,而吃素通常比較不
Thumbnail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作者|羅伯・唐恩 譯者|楊仕音, 王惟芬 出版|商周出版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分享自己運動四年來,摸索出來的飲食觀念,學會正確的飲食可以對自己的健康有所幫助。分享的飲食觀念包括三餐規律、喝足夠的水、良好的睡眠習慣、少吃零食甜食等。在飲食上也提到了一些選擇,比如肉類可以吃牛、豬,挑食少吃加工食物等。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的現今社會,食物的價值以及人們對食物的態度一直在改變。
Thumbnail
進步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和食品安全問題。離職後,決定投入農耕,希望提供家人安全食物。文章闡述進步帶來的需求與滿足之間的矛盾。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我們肯定沒少聽過吃魚有益健康,但假如我告訴你,有許多人因為這盤魚失去性命呢?聽起來很黑色幽默吧?那麼,這兩件事是怎麼被聯繫到一起的?《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告訴了我們答案。
Thumbnail
食衣住行育樂將食排在首位,可見飲食對人體之重要性。飲食除了影響體態外,更重要的是影響「體質」。大家可能不知道,吃出好的體質,讓你想胖都很難!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
Thumbnail
參考書籍:《天生不愛動》,是人類學家從原始人生活的角度來看現代人的運動習慣。
Thumbnail
如何吃三餐? 不要再問別人今天午餐吃什麼了! 學會自己照顧自身健康~ 這是一個實用的飲食指引,幫助大家均衡飲食,提倡健康的飲食觀念。手冊中介紹瞭如何透過配餐方式來達到營養均衡,並提供了中式、素食、西式的範例。不僅網羅各種飲食資訊,並且提倡讀者能夠加入自己的創意,讓吃飯成為一個有趣又能補充體力的事情
Thumbnail
從小家裡、身邊吃素的人並不多,一直以來也覺得吃素這件事離我很遙遠;若是為了不殺生,我心裡會覺得,植物也是生命,吃素又何來不殺生?若是為了環保,這方面資訊我正反兩邊都吸收過,或許我不是地球本尊,我無法100%確認吃素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能環保;至於健康嘛?我想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提倡飲食均衡,而吃素通常比較不
Thumbnail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 作者|羅伯・唐恩 譯者|楊仕音, 王惟芬 出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