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客戶最近來找我,語氣裡混雜著疲憊、沮喪、困惑:「我真的受夠現在這份工作了,我想換!可是……我不確定該去哪裡?甚至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你曾經對自己說過類似的話嗎?當我們對工作感到厭倦、提不起勁,最直接的念頭通常是:「是不是該換新的工作?」但問題是,換了新工作,真的保證會比較快樂嗎?還是換了一個地方,結果是繼續迷茫?最近一位教練客戶 L 來找我,一開始就表達對於現在工作的不滿意。覺得自己太累,生活品質搞得很差。想想又不是賺得很多,何必要為這些錢把自己弄得亂七八糟。
我問他:你怎麼確定自己需要換工作?
他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快樂。而且菸、酒,都多了。
我又問:那讓你覺得快樂的工作,可能會有什麼?
他說:呃,我不知道,但總是有讓我不那麼痛苦,賺得也可以的工作吧?
這時,我沒有急著和他一起討論他適合哪種職業,而是邀請他做個簡單但大膽的練習:
「假設從明天開始,你有 365 天的自由時間,不用上班、不用為了薪水而工作,你會做什麼?」
L 一開始笑了:這麼瘋狂的假設?
「是啊,就想像一下嘛,又沒有風險。這一年,你完全自由,想做什麼都可以,完全不受現實限制,你會怎麼安排?」
L 想了幾秒,說:我大概會先去旅行吧……
「然後呢?你會旅行一年嗎?」
他想了想:可能不會,玩太久會無聊……
「那接下來呢?」
「嗯……我可能會開始嘗試一些自己一直想學但沒時間學的東西,比如拍攝、寫作、還有開發一些新點子。」
「你覺得這些事情,哪一件讓你光是想,就覺得蠻興奮的?」
L 安靜了下來,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然後才慢慢地說:應該是創作吧……我喜歡想點子,喜歡從 0 到 1 把東西做出來。
「當你在做這些事時,你感覺自己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
「具體我也不知道,但我是真的蠻享受那種把想法實現的成就感。尤其那個想法是自己的。不是別人叫我做的那種。」
隨著我們的討論,L 開始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對「創造新事物」感到興奮,而現在的工作,時間被例行公事塞滿,沒有給他足夠的發揮空間。這場想像實驗,幫助 L 直接體驗了自己真正的動力來源,而不只是拍腦袋思考「該換什麼工作」。
很多人以為自己「該換工作」,但其實他們只是想逃離現在的不適,而沒有真正釐清「內心渴望的情境」。
當工作讓你感到倦怠或不快樂,第一個直覺可能是「換一個地方就會好」。但在做出決定之前,不妨先透過以下這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真正的需求,避免換了工作卻發現問題依舊存在。
→ 你不喜歡的,是工作的內容,還是你的角色?許多人在說「我討厭這份工作」時,其實討厭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沒有發揮的空間。例如,你可能熱愛解決問題,但目前的工作只讓你執行流程,這讓你感覺毫無挑戰。
✅ 試試這樣思考:
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區分「換環境會解決問題」,還是「換了地方,問題還是一樣」。
→ 你的職涯中,有哪段時間你特別有動力?為什麼?想想過去的某個時刻,你投入工作時不需要被催促,甚至覺得很享受;那段經驗是什麼?是因為你能主導專案、發揮創意,還是因為你的團隊讓你感覺被支持?
✅ 試試這樣思考: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幫助你找出自己真正的「職場動力來源」,讓未來的選擇更明確。
→ 有沒有更安全、低成本的方式來測試你的新方向?很多人換工作後,才發現新環境並不適合自己,這時候才想後悔已經來不及。與其盲目跳槽,不如先透過「小規模的測試」來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 試試這樣思考: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避免衝動做決定,先在低風險的情境下測試,確保你的下一步是基於了解,而不是逃避。
如果你正在考慮換工作,先想想以下這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
✅ 你的問題是來自「工作環境」,還是來自「角色與發揮」?
✅ 你過去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幫助你找到未來的方向?
✅ 你能不能先在低風險的情境下測試新方向,而不是盲目跳槽?
換工作不是問題,關鍵是換了之後,你的狀況是否真的會變好。與其衝動決策,不如先透過這些問題,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選擇!🏆
《駕馭弱點終極指南》點擊連結索取:https://www.talentsgonewild.com/ultimate-weakness-management-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