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該不該換工作?試試這個 365 天想像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一位客戶最近來找我,語氣裡混雜著疲憊、沮喪、困惑:「我真的受夠現在這份工作了,我想換!可是……我不確定該去哪裡?甚至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你曾經對自己說過類似的話嗎?

當我們對工作感到厭倦、提不起勁,最直接的念頭通常是:「是不是該換新的工作?」但問題是,換了新工作,真的保證會比較快樂嗎?還是換了一個地方,結果是繼續迷茫?

個案故事

最近一位教練客戶 L 來找我,一開始就表達對於現在工作的不滿意。覺得自己太累,生活品質搞得很差。想想又不是賺得很多,何必要為這些錢把自己弄得亂七八糟。

我問他:你怎麼確定自己需要換工作?

他說:我覺得自己很不快樂。而且菸、酒,都多了。

我又問:那讓你覺得快樂的工作,可能會有什麼?

他說:呃,我不知道,但總是有讓我不那麼痛苦,賺得也可以的工作吧?

這時,我沒有急著和他一起討論他適合哪種職業,而是邀請他做個簡單但大膽的練習:

「假設從明天開始,你有 365 天的自由時間,不用上班、不用為了薪水而工作,你會做什麼?」

如果你有 365 天的自由,會做什麼?

L 一開始笑了:這麼瘋狂的假設?

「是啊,就想像一下嘛,又沒有風險。這一年,你完全自由,想做什麼都可以,完全不受現實限制,你會怎麼安排?」

L 想了幾秒,說:我大概會先去旅行吧……

「然後呢?你會旅行一年嗎?」

他想了想:可能不會,玩太久會無聊……

「那接下來呢?」

「嗯……我可能會開始嘗試一些自己一直想學但沒時間學的東西,比如拍攝、寫作、還有開發一些新點子。」

「你覺得這些事情,哪一件讓你光是想,就覺得蠻興奮的?」

L 安靜了下來,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然後才慢慢地說:應該是創作吧……我喜歡想點子,喜歡從 0 到 1 把東西做出來。

「當你在做這些事時,你感覺自己的動力是從哪裡來的?」

「具體我也不知道,但我是真的蠻享受那種把想法實現的成就感。尤其那個想法是自己的。不是別人叫我做的那種。」

隨著我們的討論,L 開始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對「創造新事物」感到興奮,而現在的工作,時間被例行公事塞滿,沒有給他足夠的發揮空間。這場想像實驗,幫助 L 直接體驗了自己真正的動力來源,而不只是拍腦袋思考「該換什麼工作」。

你真的想換工作,還是只是不想待在現在的地方?

很多人以為自己「該換工作」,但其實他們只是想逃離現在的不適,而沒有真正釐清「內心渴望的情境」。

當工作讓你感到倦怠或不快樂,第一個直覺可能是「換一個地方就會好」。但在做出決定之前,不妨先透過以下這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真正的需求,避免換了工作卻發現問題依舊存在。

Q1:你真正不滿的,是「這份工作」,還是「沒有發揮的機會」?

→ 你不喜歡的,是工作的內容,還是你的角色?許多人在說「我討厭這份工作」時,其實討厭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沒有發揮的空間。例如,你可能熱愛解決問題,但目前的工作只讓你執行流程,這讓你感覺毫無挑戰。

✅ 試試這樣思考:

  • 如果你的工作內容改變了,比如讓你負責新的專案或更有挑戰性的任務,你會願意留下來嗎?
  • 你最痛苦的部分,真的來自這家公司,還是這個行業本身就不適合你?

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區分「換環境會解決問題」,還是「換了地方,問題還是一樣」。


Q2:過去讓你最有成就感的工作經驗是什麼?當時的條件是什麼?

→ 你的職涯中,有哪段時間你特別有動力?為什麼?想想過去的某個時刻,你投入工作時不需要被催促,甚至覺得很享受;那段經驗是什麼?是因為你能主導專案、發揮創意,還是因為你的團隊讓你感覺被支持?

✅ 試試這樣思考:

  • 當時的工作環境、任務性質、人際互動,哪些因素讓你充滿動力?
  • 現在的工作能不能創造出類似的條件?如果不能,哪類型的職位或產業更有可能?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幫助你找出自己真正的「職場動力來源」,讓未來的選擇更明確。


Q3:你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探索新的可能,而不只是直接離職?

→ 有沒有更安全、低成本的方式來測試你的新方向?很多人換工作後,才發現新環境並不適合自己,這時候才想後悔已經來不及。與其盲目跳槽,不如先透過「小規模的測試」來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 試試這樣思考:

  • 在現有工作內嘗試新挑戰:有沒有跨部門的專案或新的技能可以學習,看自己是否對不同類型的工作有興趣?
  • 從副業、專案、學習開始:如果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可以先透過自由接案、參與相關活動、線上學習來試水溫,而不是直接跳槽。
  • 訪談或觀察已經在你想去的行業/職位的人:向這些人請教他們的工作實際情況,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而不是憑想像決定未來。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避免衝動做決定,先在低風險的情境下測試,確保你的下一步是基於了解,而不是逃避。

做決定前,重點是先幫自己找出真正的方向

如果你正在考慮換工作,先想想以下這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

✅ 你的問題是來自「工作環境」,還是來自「角色與發揮」?

✅ 你過去的成功經驗,能不能幫助你找到未來的方向?

✅ 你能不能先在低風險的情境下測試新方向,而不是盲目跳槽?


換工作不是問題,關鍵是換了之後,你的狀況是否真的會變好。與其衝動決策,不如先透過這些問題,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選擇!🏆


【免費電子書下載】

《駕馭弱點終極指南》點擊連結索取:https://www.talentsgonewild.com/ultimate-weakness-management-guide

avatar-img
8會員
30內容數
每人都有獨特的天賦,讓你與眾不同。Talents Gone Wild 與您分享如何發揮天賦才幹的最大價值,擴展釋放其中的潛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aphne L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職場上,如果主管的管理風格溫和細膩,遇到個性強勢直接的部屬,這種組合常常會產生摩擦或是情緒。如果處理得好,這種對比反而能創造出互補的強大戰力;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造成彼此的不適與團隊氛圍緊張。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真實案例,看看如何運用優勢思維,讓主管與強勢部屬找到更好的合作模式。
當你考慮自己有多喜歡現在的工作時,從1分到滿分10分,你願意給它打幾分呢? 根據蓋洛普研究,一個圓滿的全方位人生,有五個關鍵元素:工作、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居住環境、財務。其中「工作」佔據了我們人生的大部份時間,你對於現在所做的工作是否樂在其中,是否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對於你的生活品質影響甚巨。
你曾經有以下經歷嗎? 爸媽只是建議你應該怎樣比較好,但是你整個生氣到爆炸。 交代工作給部屬,覺得他怎麼這麼沒有Sense,講半天都不開竅? 和另一半雞同鴨講,為什麼他都抓不到我在意的點? 你知道這些令人沮喪的經歷,其實和你的天賦優勢有關?
專注在天賦優勢的發揮和應用,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直接忽略掉較少天賦的那些能力或是不去處理弱點。事實上我們是無法完全對弱點置之不理的。本文探討瞭如何著手管理自身的弱點,並提出了四大策略,包括使用主導天賦去管理弱點、尋求他人協助、降低弱點的影響以及放膽去做。
天賦特質像是我們每個人內建的DNA,是我們這個人的本質 (characterictics)。當這些天賦特質活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其實從外界看我們,會有四種不同呈現的方式:未被善用、健康展現、過度使用、山寨天賦。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年底是你固定設定目標的時間嗎?還是給自己設定新年新希望?設定目標的力量無庸置疑,當我們開始設定目標時,轉變就會發生,它創造了一個新的焦點,有時也像是一種新的開始,讓我們投入行動;就像是我們從球賽的觀眾席走到球場上,讓你的視角突然就不同了。
在職場上,如果主管的管理風格溫和細膩,遇到個性強勢直接的部屬,這種組合常常會產生摩擦或是情緒。如果處理得好,這種對比反而能創造出互補的強大戰力;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造成彼此的不適與團隊氛圍緊張。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真實案例,看看如何運用優勢思維,讓主管與強勢部屬找到更好的合作模式。
當你考慮自己有多喜歡現在的工作時,從1分到滿分10分,你願意給它打幾分呢? 根據蓋洛普研究,一個圓滿的全方位人生,有五個關鍵元素:工作、身體健康、人際關係、居住環境、財務。其中「工作」佔據了我們人生的大部份時間,你對於現在所做的工作是否樂在其中,是否在工作中找到意義,對於你的生活品質影響甚巨。
你曾經有以下經歷嗎? 爸媽只是建議你應該怎樣比較好,但是你整個生氣到爆炸。 交代工作給部屬,覺得他怎麼這麼沒有Sense,講半天都不開竅? 和另一半雞同鴨講,為什麼他都抓不到我在意的點? 你知道這些令人沮喪的經歷,其實和你的天賦優勢有關?
專注在天賦優勢的發揮和應用,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直接忽略掉較少天賦的那些能力或是不去處理弱點。事實上我們是無法完全對弱點置之不理的。本文探討瞭如何著手管理自身的弱點,並提出了四大策略,包括使用主導天賦去管理弱點、尋求他人協助、降低弱點的影響以及放膽去做。
天賦特質像是我們每個人內建的DNA,是我們這個人的本質 (characterictics)。當這些天賦特質活在我們身上的時候,其實從外界看我們,會有四種不同呈現的方式:未被善用、健康展現、過度使用、山寨天賦。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年底是你固定設定目標的時間嗎?還是給自己設定新年新希望?設定目標的力量無庸置疑,當我們開始設定目標時,轉變就會發生,它創造了一個新的焦點,有時也像是一種新的開始,讓我們投入行動;就像是我們從球賽的觀眾席走到球場上,讓你的視角突然就不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抱怨
Thumbnail
當覺得工作不快樂的時候,不少人就會開始產生想換工作、想轉職等念頭。但首先還是要先釐清是什麼導致工作不快樂,才能對症下藥,不然換了工作之後也還是會進到類似的迴圈裡。
Thumbnail
在工作中感到迷惘,應該是許多成年人都會遇到的困境。 「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我有辦法做這份工作到老嗎?」、「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我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工作倦怠到後期,幾乎每小時甚至每幾分鐘,這些疑問又會重新浮上腦海。 「是不是該辭職啊?」、「可是辭職後有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在
Thumbnail
在我轉職的這一年,很常被問到,我是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我試著整理當初離職前問自己的三個問題,希望對正在猶豫的朋友有些幫助。⁣ ⁣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幾天前我在限時動態問了一個問題嗎?「轉職後還有可能再轉職」結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回答會再換。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再次換工作呢? 1.夢幻與現實的差距 我們總是看到工作的美好一面,畢竟現在社會上很少有人願意坦承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都傾向展現最亮眼的一面。比如,有人可能會說開店賺很多錢、當老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這週是我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週。趁著記憶猶新,我想來紀錄一下我對於這次轉職的一些想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第二次換工作。原因其實跟第一次換工作時差不多,就是自己某一天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這篇文章會分享: 我前一份工作的狀況 轉職的契機 離開舒適圈的正反考量 舒適有什麼不好?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我面對工作焦慮與自我懷疑,感到無法再忍受無熱情的職場。經過一番掙扎,我衝動選擇裸辭,雖然失去收入帶來焦慮,但也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與人生目標。
每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抱怨
Thumbnail
當覺得工作不快樂的時候,不少人就會開始產生想換工作、想轉職等念頭。但首先還是要先釐清是什麼導致工作不快樂,才能對症下藥,不然換了工作之後也還是會進到類似的迴圈裡。
Thumbnail
在工作中感到迷惘,應該是許多成年人都會遇到的困境。 「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我有辦法做這份工作到老嗎?」、「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我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工作倦怠到後期,幾乎每小時甚至每幾分鐘,這些疑問又會重新浮上腦海。 「是不是該辭職啊?」、「可是辭職後有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在
Thumbnail
在我轉職的這一年,很常被問到,我是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的?我試著整理當初離職前問自己的三個問題,希望對正在猶豫的朋友有些幫助。⁣ ⁣
Thumbnail
大家還記得幾天前我在限時動態問了一個問題嗎?「轉職後還有可能再轉職」結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回答會再換。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再次換工作呢? 1.夢幻與現實的差距 我們總是看到工作的美好一面,畢竟現在社會上很少有人願意坦承自己的工作有多辛苦,都傾向展現最亮眼的一面。比如,有人可能會說開店賺很多錢、當老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