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中學生對未來的迷惘與幻想(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了逃避才說興趣在此的學生,之後也很容易在進入專業訓練階段,選擇逃避到另一個項目,只因為學習很辛苦。直到他長大後,發現離職帶來的是生活水準的驟降,將不敢、不願離職稱之為被奴役。熱情在哪?沒有行動,哪會開始燃燒。投個票就坐等政治人物給你?想太多了。我們該給學生認知到的,是必要的取捨,與應負的責任。下一篇來談取捨。

學生不大懂取捨,尤其涉及未來與現在,因為真的就不知道,中老年人生歷練較多,比較可以去評估。

學生無法理解的是,現在的捨可以換到未來的得,用大人的說法,就是好好讀書,以後的機會比較多。讀書很辛苦,認真學習技能也很累,要求孩子在青少年時期先吃苦,非常違背現代的小孩常識。

不管怎麼教改,學習都很難是快樂的事

因為物質需求比前幾代人容易得到滿足,現在還有3C產品,想要獲得正面回饋,不需要拿積木堆半天,遊戲點點、影片看看就有了。這麼快樂,為何要辛苦的坐在桌子前讀書,跑到藝能教室學技能?

學習一直是很苦的,第一次就能發掘樂趣的很少,能持續的更少,相較於五光十色的娛樂,正面回饋的報酬率實在太低。我們好像忘了這個事實,不停地強調快樂學習,就是學習要快樂。

學習很難快樂,在感受正面回饋前很難,為何那麼多的孩子放棄學習?最多的原因,是成績不如預期,投入的時間換不到分數,還要被說笨,那乾脆老實承認不就不用苦了。

國內外的教育制度變革,一直在緊縮與放鬆間擺盪,這是因為一種制度必然有其利弊,當初我們選擇了A,就是覺得A制度現在的利大於弊,十年後覺得要轉向B,自然是此時已經弊大於利。

我們以為改革,對學生來說是有利的,其實不管哪個年代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此制度,同年紀、同教材,是會有差嗎?數學不會的還是不會,不同制度改變的是「看不懂」的比例有差,然而有哪個制度可以讓所有人看懂?有啊,到國中還在上1+1=2最簡單,把教材難度降低最快。

你覺得這樣對嗎?

網路強化逃避心態,學童難以理解先苦後甘

筆者的意思是,我們談論教育,談學生在學校開不開心,都太唯心了。太多人是用自己讀書的不愉快經驗,套用到現在的孩子上,又或者是反過來壓迫現在的小孩。

導致這年代的學生,很容易接受各種負面資訊,相信現在學的不是什麼有用的東西。並在網路上找尋符合自己的論點,以便自己「不學習」。

很單純邏輯:「我學得那麼痛苦,一定是教材本身的不合理,所以我才學不會,是制度的問題,換個制度我就好了。」

有沒發現,多數在討論現在學生的學習低落,這些句子拿去各種社運,代換一下通通都說得通?

取捨取捨,學生就是不知道怎樣取捨,才是學生。如果是一個想要在職進修的大人,他預計降低兩年的收入,取得證照後預期可以轉換到更好的跑道,那麼下定決心這麼做,取捨在哪一目了然。

未成年的學生會懂現在的努力,是為以後的人生鋪路?

家教影響甚大,體制中學習毋需尋非常道

很難很難,大多數學生的樣板,半數來自於家長,連職業取向都有高度的相關性。主要的理由並不是家長的工作對小孩來說很熟,是孩子自己會看,當他長大後,想想自己父母也從事類似的行業,做這行好像也沒差。這在技職體系中偏技能類的很常見,公司一般行政人員較普通。

若是高學歷的父母,那身教言教下,小孩在中學也會比較明白,倘若要有前景較好的職業,勢必要讀書認真些。而通常家境較好的學生,家長普遍看重成績,太差會去補,故在學習上較不會落下,那種「努力也沒用」的絕望感較少出現。

意思是,不管有錢沒錢,學生最直接看的人生對象就是父母,他能明白父母是怎樣的人,跟他學了什麼有關。而家長如果會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傳給孩子,他也會清楚這個世界大致上的運作模式。

不是沒有鼓勵去闖的例子,也有一些放孩子去試的案例,但跟整個社會相比,都算零星個案,台灣幾十年來的未來職業取向,跟義務教育有超高的關聯性。

都是我們大人規定好的,社會依此運作,那怎能期待學生可以自我突破,走出開創的另一條路?這跟趕他去死沒兩樣。再說,那些大聲鼓勵學生不顧一切去衝的,也沒有打算想替失敗者負責吧。

教導成本概念消除迷惘,及早社會化益於立志

學生要懂得取捨,方法只有一個,多聽多看,及早累積夠多的案例,讓他知道「事情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越清楚這點的學生,就會越早在學校內,大致摸索一個方向,無論是先讀大學再說,還是技職體系早些出來工作。

取捨在這當中就看的出來,一個決定未來要念餐飲的學生,不會在家政課缺席,課後也不會跑第一個去打球,他知道現在這些跟未來的自己有關。

越早知道自己要幹嘛,就越懂得取捨,不會在該做什麼時,決定先去打個球、買個點心吃再說。雖然這種取捨看來很微小,那個決心卻是很巨大,在一些精進課程、課後社團上,這類孩子都有高於其他同學的毅力。

感到迷惘故不懂取捨,與貪玩所以不想捨,是兩回事喔。

不要在那邊說愛玩就給他玩,讀書學習以後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沒差了。

我們待過補教業看得很明白,那些嘴巴最愛說讀書無用的家長,逼自己孩子最大力。

這感覺比較像是鼓吹別人躺平,他家寶貝的前方才會一片坦途。 

要讓學生明白取捨,不是逼他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是讓他大量的接觸實務,曉得社會運作的真實樣貌。

越慢理解這些運作,越大就越會變成憤世嫉俗,全世界都應該為他服務的巨嬰。

下一篇來談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2.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5/27
現代都會生活帶來便利,也帶來想像,你不知道雞蛋怎麼產出的,也欠缺對雞蛋產銷整套系統的理解,但這不會阻礙你參加「蛋雞也有生活權利」的抗議活動,搞不好你還會因為讓一隻蛋雞可以多活兩天,感到功德充沛,數十年的人生在這一刻值得了。
Thumbnail
2025/05/27
現代都會生活帶來便利,也帶來想像,你不知道雞蛋怎麼產出的,也欠缺對雞蛋產銷整套系統的理解,但這不會阻礙你參加「蛋雞也有生活權利」的抗議活動,搞不好你還會因為讓一隻蛋雞可以多活兩天,感到功德充沛,數十年的人生在這一刻值得了。
Thumbnail
2025/05/25
熱情跟興趣不大一樣,也不是適性,中文的熱情很容易讓人誤解。筆者這樣問各位好了,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沒有熱情?先不要急著回答,回想一下,工作時在怎樣的狀態下,會進入忘我的階段,沒有想趕著下班,只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完、做好,並在完成後急切地想要確認成果,若不甚理想的話該怎樣挽救、重作、下次會更好?
Thumbnail
2025/05/25
熱情跟興趣不大一樣,也不是適性,中文的熱情很容易讓人誤解。筆者這樣問各位好了,你對自己的工作有沒有熱情?先不要急著回答,回想一下,工作時在怎樣的狀態下,會進入忘我的階段,沒有想趕著下班,只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完、做好,並在完成後急切地想要確認成果,若不甚理想的話該怎樣挽救、重作、下次會更好?
Thumbnail
2025/05/20
直接開放非法移民就地合法,打破了異物篩選機制,也破壞了舊有制度的信任,但對於活在想像世界的都市居民來說,這是很合理的。想像中的非法移民,有各種苦難,那我們張開雙手擁抱,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會給予回報。
Thumbnail
2025/05/20
直接開放非法移民就地合法,打破了異物篩選機制,也破壞了舊有制度的信任,但對於活在想像世界的都市居民來說,這是很合理的。想像中的非法移民,有各種苦難,那我們張開雙手擁抱,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會給予回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