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正視幾個「次文化」事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提到「次文化」,許多人直覺認為它不過是小眾的文化現象,無足輕重,根本不值一提。但事實上,次文化並非局限於校園、社群或某個特定階層,它是整體社會變遷的風向標,常常率先展現出與主流文化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如果我們視而不見,就將錯過文化潮流最前沿的變化。

   回顧2024年,歐美次文化領域發生了許多備受關注的事件。台灣文化界對此的關注却不多,這些事件在歐美社會卻被視為文化潮流轉變的跡象——多元價值觀正在碰撞與融合。如此的變化,其實很值得我們多加関注。

    巴黎聖母院重開:傳統之美的回歸

    2019年,一場大火摧毀巴黎聖母院的屋頂與尖塔,此一事件震驚全球。經過五年修復,這座承載數百年歷史的地標終於在2024年重新開放。重開儀式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等人。

    對許多人而言,這不僅是一座建築的修復,更象徵著西方文化重新擁抱傳統之美。當此充斥著科技與流行文化的時代,人們仍渴望與歷史連結,這一點無庸置疑。巴黎聖母院的重生證明了傳統與現代並非全然對立,而是可以並存的、互補的。

    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的鋼琴事件:文化衝突的縮影

    今年1月19日,英國YouTuber兼鋼琴家布倫丹·卡瓦納(Brendan Kavanagh)在倫敦聖潘克拉斯車站的公共鋼琴上演奏,並進行直播時,意外捲入了一場文化衝突。一群手持中共國旗的華人遊客因不願入鏡,要求他刪除影片,最終引發爭執,甚至驚動英國交通警察介入。

    這起事件迅速在網路上發酵,成為全球化背景下價值觀碰撞的典型案例。當不同文化意識、不同體制的人在同一空間相遇時,似乎難以避免摩擦。不禁思考: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尊重彼此的文化立場,尋求共存之道?

    巴黎奧運會:次文化運動的主流化

    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黎舉行。去年的奧運會之所以特別,在於它正式納入過去屬於次文化領域的運動項目,比如霹靂舞、衝浪、滑板與攀岩。這些曾被視為街頭文化、非正式競技的運動,如今已成奧運正式比賽,無疑證明次文化已滲透主流,甚至改變傳統運動的定義。

    這個變化也反映年輕世代的影響力——他們不只是文化參與者,更是文化的塑造者。隨著次文化運動的崛起,我們看到主流文化的邊際正在被重新界定,傳統的運動觀念也受到挑戰與重塑。

哥倫布日的重新審視:美國多元文化的思辨

   美國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同時慶祝哥倫布日與原住民日,這種做法象徵著美國社會對歷史的重新審視。去年,美國前總統喬·拜登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了意大利裔美國人與原住民族群對美國社會的貢獻,試圖在歷史的補正與文化認同之間取得平衡。

    過去,人們習慣以單一視角來解讀歷史,如今,這種觀念正在轉變。我們開始理解,歷史不是靜態的,而是可以被重新詮釋、被反思的。美國對哥倫布日的重新思考,正是社會對歷史正義的追求,也可能為其他國家帶來啟發——未來,我們或許還能見到更多國家與社會重新檢視自身的歷史,調整固有的價值觀,以追求更公平的社會共識。

    次文化事件對吾人的啟示

    這些事件透露出一個明確的發展趨勢:全球文化正處於融合、對話與重塑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充滿著張力。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這一變化:

巴黎聖母院的重開證明了,即便科技與流行文化主導當代,人們依舊珍視歷史與文化遺產。創新與傳統並非全然對立,而是可以並存的。

倫敦聖潘克拉斯鋼琴事件提醒我們,全球化不只是經濟與科技的融合,它也帶來文化與價值觀的碰撞。我們該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找到共識和尊重?這將是未來社會的一大課題。

巴黎奧運會新增的運動項目證明,過去的次文化已不再是邊緣文化,而是能夠改變世界運動版圖的重要力量。主流文化的邊界正在擴展,次文化正在改變主流文化的定義。

美國對哥倫布日的重新思考,展現了對歷史正義的追求。未來,歷史的詮釋將更具彈性,而社會也將隨之進步。

    尋求平衡之必要

     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個事實——世界文化正在加速融合,但這並非一條單向的道路,而是一場充滿矛盾與對話的過程。我們需要在尊重傳統與接納新興文化之間找到平衡,在全球化與本土文化之間尋求共存。

    未來,如果全球社會能夠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不同文化、價值觀與歷史背景,那麼我們或許能夠構建一個更包容、更具創造力的世界。在這個變動的時代,文化不是單一的,它是多層次、動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變革的一部分。

raw-image
巴黎聖母院教堂(網路相片)

巴黎聖母院教堂(網路相片)

Brendan Kavanagh(網路相片)

Brendan Kavanagh(網路相片)

Brendan Kavanagh為台灣加油(網路相片)

Brendan Kavanagh為台灣加油(網路相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9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Thumbnail
2025/04/29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Thumbnail
2025/04/19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Thumbnail
2025/04/19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Thumbnail
2025/04/17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
Thumbnail
2025/04/17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Thumbnail
建立次文化另一層含義,其實就是獨立思考,並且不要過度比較。就像有些人喜歡騎單車、喜歡走路,但整個文化告訴你:「應該買一台車子來象徵自己的地位」你如果沒有自己次文化,那可能就會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準則,即便你根本不需要一台車......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Thumbnail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