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節:楊可欣的健康迷思——運動至上,營養忽略
一、日常生活的矛盾
清晨五點,天還沒亮,楊可欣的手機鬧鐘響了。她迅速從床上翻身而起,熟練地換上運動服,套上運動鞋,綁緊馬尾。對她來說,一天的開始就該充滿活力。
走進健身房的那一刻,她感覺到熟悉的氣息——橡膠地墊、汗水混著清潔劑的味道、鐵片碰撞的聲音,這些都是她的日常。她站在鏡子前熱身,活動關節,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態足夠迎接即將到來的訓練。
「可欣,今天還是一樣練腿嗎?」旁邊的健身夥伴打趣道。
「當然!腿部訓練是王道!」她笑著回應,開始深蹲、硬舉,動作一氣呵成,肌肉線條緊繃有力。
每天至少兩小時的重量訓練,對她來說已經是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信仰。
然而,運動之外,她的生活方式卻充滿矛盾。
她對運動的堅持無庸置疑,但對營養學,她卻從未真正關心過。她相信,只要訓練足夠,吃什麼都沒關係。她的飲食習慣隨意且不均衡,經常以外食、零食填補體力需求,甚至認為「消耗掉就沒事」。
這樣的習慣,已經悄悄影響著她的身體……
二、錯誤的飲食習慣
楊可欣每天的飲食極不規律,尤其是訓練前後,經常只是簡單吃點東西,甚至不吃正餐。
早餐?太麻煩了,不吃也沒差。
她通常只喝一杯黑咖啡,覺得這樣能讓自己更有精神,然後空腹去健身房。
「我早上沒什麼胃口,空腹訓練燃燒脂肪更快。」她經常對學員這麼說。
然而,她並不知道,空腹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分解,甚至影響體內荷爾蒙平衡。長期下來,會使身體處於壓力狀態,導致疲勞感增加。
訓練結束後,她有時會隨便吃個麵包,或者喝瓶高糖分的運動飲料,快速補充能量。但她忽略的是,這類食物的營養價值不高,身體獲得的只是短暫的能量,卻缺乏關鍵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午餐?反正忙,吃個便當就好。
中午,她通常趁課程空檔,快速買一個便當或飯糰。她不會特別選擇均衡的飲食,而是依照「方便」為主。有時甚至會直接吃速食,因為她認為:「只要熱量夠,訓練的時候就有力氣了。」
晚餐?看心情,可能是一包零食。
結束一天的訓練後,她往往已經筋疲力盡,回家後隨便翻翻櫥櫃,拿出一包餅乾,配著無糖綠茶當作晚餐。她認為「少吃一點也沒關係」,但她沒注意到的是,長期缺乏完整的營養攝取,會導致身體修復能力下降,甚至影響運動表現。
三、長期累積的健康隱憂
楊可欣的生活方式,短期內看似沒有太大影響,畢竟她仍然精力充沛,運動表現優異。但漸漸地,一些問題開始浮現。
1. 運動表現下降
她發現自己的力量進步速度變慢了,甚至有時候明明應該能舉起的重量,卻感覺異常吃力。這讓她感到困惑:「明明訓練沒有少啊,怎麼反而變弱了?」
事實上,長期缺乏蛋白質與適當的營養攝取,會導致肌肉恢復變慢,影響運動表現。
2. 免疫力下降,疲勞感增加
最近,她開始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容易感冒,訓練後的恢復時間也變長了。有時候,一場高強度的訓練過後,她竟然會感到異常疲憊,甚至影響到隔天的課程。
這是因為她的飲食缺乏足夠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導致免疫系統變弱,使身體更容易受到外界侵害。
3. 皮膚狀況變差
某天,她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皮膚似乎變得比較粗糙,還開始長痘痘。這讓她大吃一驚:「我明明每天都有洗臉,怎麼還會這樣?」
她沒想到的是,飲食中長期缺乏健康脂肪、維生素 A 和 C,會影響皮膚的修復能力,使皮膚變得乾燥、容易出問題。
四、林昕的提醒——營養與運動的平衡
一天晚上,楊可欣和林昕約在咖啡廳見面。
「可欣,我一直想找機會跟妳聊聊。」林昕看著她,語氣認真,「妳的運動習慣沒問題,但妳的飲食真的太隨便了。」
「啊?我吃得還好吧?」楊可欣笑笑,「我又不是減脂選手,隨便吃點東西,反正我有在運動。」
「問題就在這裡。」林昕嘆了口氣,「妳覺得自己沒事,但妳有沒有發現,最近運動表現下降,恢復速度變慢,甚至免疫力變差?」
楊可欣愣了一下:「妳怎麼知道?」
「因為妳的飲食根本跟不上妳的運動強度。」林昕攤開筆記本,開始解釋,「肌肉修復需要蛋白質,能量補充需要複合碳水化合物,免疫系統維持需要維生素和礦物質。妳現在的飲食模式,只是在消耗妳的身體。」
楊可欣陷入沉思。她一直以來都覺得,運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在動,就能抵消飲食的影響。但林昕的話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已經開始發出警訊。
「那……我該怎麼辦?」她低聲問道。
林昕笑了:「別擔心,我會幫妳設計一個簡單的飲食計畫,讓妳在不改變生活型態的情況下,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