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法門:菩薩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彌伽大士,梵文 Megha vaidya,又稱彌伽良醫。善財至達里鼻茶國自在城,參詣彌伽大士,彌伽為其解說「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
善財童子 参彌伽大士
第四參.拜彌伽大士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門,深信趣入,專念於佛,不斷三寶,歎離欲性,念善知識普照三世,憶諸大願普救眾生,不著有為,究竟思惟諸法自性,悉能嚴淨一切世界,於一切佛眾會道場,心無所著。
漸次南行,至自在城,求覓彌伽。乃見其人於市肆中,坐於說法師子之座,十千人眾所共圍遶,說輪字莊嚴法門。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量匝,於前合掌,而作是言: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流轉於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堅固不動?云何獲清淨心無能沮壞?云何生大悲力恆不勞疲?云何入陀羅尼普得清淨?云何發生智慧廣大光明,於一切法離諸暗障?云何具無礙解辯才之力,決了一切甚深義藏?云何得正念力,憶持一切差別法輪?云何得淨趣力,於一切趣普演諸法?云何得智慧力,於一切法悉能決定分別其義?」
爾時,彌伽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
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彌伽遽即下師子座,於善財所五體投地,散金銀華無價寶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無量種衣以覆其上,復散無量種種香華、種種供具以為供養,然後起立而稱歎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不斷一切佛種,則為嚴淨一切佛剎,則為成熟一切眾生,則為了達一切法性,則為悟解一切業種,則為圓滿一切諸行,則為不斷一切大願,則如實解離貪種性,則能明見三世差別,則令信解永得堅固,則為一切如來所持,則為一切諸佛憶念,則與一切菩薩平等,則為一切賢聖讚喜,則為一切梵王禮覲,則為一切天主供養,則為一切夜叉守護,則為一切羅剎侍衛,則為一切龍王迎接,則為一切緊那羅王歌詠讚歎,則為一切諸世間主稱揚慶悅,則令一切諸眾生界悉得安隱。
「所謂:令捨惡趣故,令出難處故,斷一切貧窮根本故,生一切天人快樂故,遇善知識親近故,聞廣大法受持故,生菩提心故,淨菩提心故,照菩薩道故,入菩薩智故,住菩薩地故。
「善男子!應知菩薩所作甚難,難出難值,見菩薩者倍更難有。菩薩為一切眾生恃怙,生長成就故;為一切眾生拯濟,拔諸苦難故;為一切眾生依處,守護世間故;為一切眾生救護,令免怖畏故。
「菩薩如風輪,持諸世間不令墮落惡趣故;如大地,增長眾生善根故;如大海,福德充滿無盡故;如淨日,智慧光明普照故;如須彌,善根高出故;如明月,智光出現故;如猛將,摧伏魔軍故;如君主,佛法城中得自在故;如猛火,燒盡眾生我愛心故;如大雲,降澍無量妙法雨故;如時雨,增長一切信根芽故;如船師,示導法海津濟處故;如橋樑,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彌伽如是讚歎善財,令諸菩薩皆歡喜已,從其面門出種種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已,諸龍神等,乃至梵天,悉皆來至彌伽之所。彌伽大士即以方便,為開示、演說、分別、解釋輪字品莊嚴法門。彼諸眾生聞此法已,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彌伽於是還昇本座,告善財言:
「善男子!我已獲得妙音陀羅尼,能分別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語言,諸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諸梵天所有語言。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十方無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悉亦如是。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能普入一切眾生種種想海、種種施設海、種種名號海、種種語言海,能普入說一切深密法句海、說一切究竟法句海、說一所緣中有一切三世所緣法句海、說上法句海、說上上法句海、說差別法句海、說一切差別法句海,能普入一切世間咒術海、一切音聲莊嚴輪、一切差別字輪際;如是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
「善男子!從此南行,有一聚落,名曰:住林;彼有長者,名曰:解脫。汝詣彼問:菩薩云何修菩薩行?菩薩云何成菩薩行?菩薩云何集菩薩行?菩薩云何思菩薩行?」
爾時,善財童子以善知識故,於一切智法,深生尊重,深植淨信,深自增益;禮彌伽足,涕泗悲泣,遶無量匝,戀慕瞻仰,辭退而行。
續… (第五參) 拜解脫長者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