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開篇就說:
雖然微創傷不是你的錯,你卻是唯一能處理的人
許多開啟療癒旅程的人可能停滯的關卡在於,追究責怪導因於事無補,清理傷口改變自己才是關鍵。
《微創傷》是那些被忽略的小小創傷。暗中醞釀成內在的大缺口,暗潮洶湧。使人產生長期的情緒與身體問題,卻難以找出原因,更難以根除。逐步削弱人的生命能量。
作者梅格亞若(Meg Arroll)博士以輔導過的個案說明微創傷的可能來源、如何長期影響一個人、表現出的症狀以及如何改善。
以3A法的各個步驟-覺察(Awareness)、接受(Acceptance)、行動(Action),帶領讀者觀察自身過往的任何”小事件”,承認創傷並做出改變已拿回人生主導權。
第一章節:介紹微創傷定義
第二章節至第十章節:從不同角度說明微創傷在個人至社會層面衍生的現象
第十一章節:總結與建議
I.微創傷的來源:童年、親職陷阱、校園、關係、友誼、職場、社會、數位、替代性創傷。了解自己微創傷了來源,始於3A法的第一步:覺察(Awareness)。
II.從此不必過著"快樂"的生活:
影響快樂的因素:
醫療煤氣燈:尋求幫助,卻因被質疑,反而認為生病是自己的錯
調整必須快樂的看法:
III.安於麻木感:微創傷造成的生活常態。
IV.與生俱來的壓力:微創傷主宰壓力反應。
V.弔詭的完美主義、拖延症。
過度單一限制不要去做什麼事沒用,不如適度納入考量
VI.表面風光,實則?
VII.多吃才能舒心
VIII.這和愛有什麼關係?
愛情可包含各種類型:情愛(eros)、友愛(philia)、親情之愛(Storage)、聖愛(Agape)。
VIIII.入眠,竟是遙不可及的夢
X.人生過渡期
到了人生某個階段就該達成某些里程碑,要是沒跨越那些階段,"沒達成目標"的感受也可能是一種微創傷。
XI.終身受用的微創傷處方,跳入深淵吧!
試問自己,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順應你的心。
參考發源於日本的概念:IKIGAI
生之意義文氏圖
你是人生電影的剪輯師。
小心"但是"與"因為"等否認用字,在日常對話或自我對話中的使用。
早年生活如果沒有人展現出無條件的愛,你就很難愛自己,畢竟你缺乏愛的角色模範。治療、諮商、讓別人幫助你,都帶來幫助。
回顧自己,過去長期就是處在麻木狀態,而後開啟跳入深淵的旅程。
深有同感的部分包含高功能焦慮、完美主義拖延症、報復性睡前拖延症等大眾常見症狀。許多人可能都採許容忍或將其視為生活一部分看待,而未深入挖掘這些微創傷來自童年、或生活經驗的何處?逼迫我深入療癒的是過去曾經有幾年的心因性暴食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社交。而這些創傷反應很大一部分跟我與母親相處模式很有關係。
回到開頭,追究這些創傷來自母親做過什麼不重要,母親也未曾有不良的意圖。僅僅是父母教養方式與我本性差異過大,且父母也帶著自己的各種創傷在學習當父母。追溯回創傷來源後、還是得重新養育自己才能真正改變並幫助自己從創傷模式中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