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原諒,因為傷害已經無法抹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的觀點很清楚,

涉及傷害他人的行為是無法被原諒的,

這反映了對人際倫理與社會正義的

重視。

這種堅定的立場其實也有其合理性和

情感基礎。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為什麼很多人,

尤其像我重視人際倫理的人,

會有這樣的看法。

raw-image

⸻—————————————————

一、傷害的不可逆性:對受害者的尊重


當一個人受到傷害

(無論是身體、心理還是名譽),

那種痛苦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1.生理傷害:

例如暴力傷害、性侵,

身體上的創傷可能無法痊癒。


2.心理創傷:

受害者在事後可能長期處於恐懼、

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


3.社會形象損害:

如性騷擾或污名化,

受害者一生都可能背負陰影。


即使加害者事後悔改,

這些傷害依然存在,

而受害者的人生已被永久改變。


因此,原諒加害者在我看來,

可能意味著:

* 無視受害者的痛苦。

* 淡化加害行為的惡劣性。

* 讓社會對正義失去明確立場。


⸻—————————————————

二、原諒是否等於縱容?


當一個人選擇原諒犯罪者或

加害者,這在某種程度上,

可能會傳達出一種信號:


1.「傷害無關緊要」、

「施害者可以被寬恕」。


2.在某些受害者或旁觀者看來,

這無疑是在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


3.特別是在性侵、虐待、

無差別殺人等重大案件中,

原諒反而會引發公眾對司法的不信任。

raw-image

⸻—————————————————

三、悔意是否等於無罪?


即使加害者表達悔意,

也不代表他的罪行能夠被一筆勾銷。

1.悔意的真實性:

有些加害者在公眾壓力下才表示悔過,

這種悔意是否真誠可信?


2.悔意的補償性:

即使表達悔改,

受害者的創傷依然無法完全彌補。


3.重複犯案的風險:

對某些人格扭曲的犯罪者,

悔意可能只是短暫情緒,

無法改變其根本行為模式。


所以,悔意對我而言,

並不足以構成原諒的理由。

「因為原諒,

不應該只是基於加害者的表態,

而應該考量受害者的傷痛及

社會正義的維護。」


⸻—————————————————

四、為什麼對「不可原諒」如此堅定?


1.自我保護機制

* 當我們強烈認為某些行為不可原諒時,

這是心理上的自我防禦。

* 對於傷害者的寬容,

可能讓我們覺得自身安全受威脅。

* 如果原諒變得太容易,

未來犯罪者是否會更肆無忌憚?


2.正義感驅動

* 對於重大惡行,社會傾向於選擇嚴厲懲罰,

因為這樣才能給予受害者及

其家屬一個交代。

* 「殺人償命」的觀念根植於許多文化中,

因為這代表以平衡罪惡的公平。

* 當社會中的人們普遍認為,

某種行為不可原諒,

這也是在集體捍衛道德底線。

raw-image

⸻—————————————————

五、個人情感與社會情感的衝突


在個人層面,有些人能夠選擇原諒,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釋放痛苦;

在社會層面,原諒卻不一定代表正義的

實現,因為它可能讓犯罪者逃避應有的

懲罰。


這種衝突,

使我們往往難以接受「原諒」的觀點,

因為它可能動搖,

整個法律正義體系的根基。

raw-image

⸻—————————————————

六、 當悔意不足,原諒更難


黃子佼的性騷擾事件中,

即便他有表達悔意或道歉,

對很多人來說,

悔意是否真誠?道歉是否足夠?

仍然存疑。


在性騷擾案件中,加害者的悔過

往往難以讓受害者真正釋懷,

因為心理創傷難以消除。

即使黃子佼選擇道歉,

這種毫無悔意的道歉根本一文不值。


當加害者的悔意不足或不真誠,

原諒便成了一種道德綁架。


⸻—————————————————

結語:不可原諒作為捍衛正義的選擇


我的觀點,

反映了對受害者立場的高度共情,

以及對正義的堅持。

1.在涉及傷害他人的行為上,

你選擇站在受害者這一邊,

拒絕給予加害者「輕易原諒」。


這種態度,

本質上是對正義感與安全感的守護,

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普遍性。

原諒是選擇,

但不可原諒也是正義的一部分。

raw-image

👇 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你覺得,傷害能被原諒嗎?」


#原諒與傷害

#悔意不足

#社會正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39會員
145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書籍筆記、運動及興趣,自我創作的正念文章,凝聚相信的力量,擁有更好的自己,期望自己成為閱讀中繼的我,幫助需要突破人生低潮的朋友,從運動和閱讀中再生。
2025/04/11
這週市場大跌,你有忍住不動嗎? 還是跟著股價起伏, 一下焦慮、一下衝動下單? 經過這個禮拜的市場洗禮, 你應該更清楚自己的投資承受度, 也該開始思考: 我的投資原則穩不穩? 我能不能不被情緒牽著走? 說實話,我也曾經這樣: 盯著個股走勢,情緒也跟著上上下下, 今天漲了覺得
Thumbnail
2025/04/11
這週市場大跌,你有忍住不動嗎? 還是跟著股價起伏, 一下焦慮、一下衝動下單? 經過這個禮拜的市場洗禮, 你應該更清楚自己的投資承受度, 也該開始思考: 我的投資原則穩不穩? 我能不能不被情緒牽著走? 說實話,我也曾經這樣: 盯著個股走勢,情緒也跟著上上下下, 今天漲了覺得
Thumbnail
2025/04/10
這禮拜, 你的「壓力賀爾蒙」是不是爆表了? 別懷疑, 就是那個讓人焦慮、心累的皮質醇。 對健康相當不利, 會影響免疫系統、睡眠和情緒。 它一旦過量, 免疫系統會變弱、睡不好、 心情也會被拖下水。 但別怕, 提升「快樂荷爾蒙」 (像是血清素、腦內啡)的活動, 可以幫
Thumbnail
2025/04/10
這禮拜, 你的「壓力賀爾蒙」是不是爆表了? 別懷疑, 就是那個讓人焦慮、心累的皮質醇。 對健康相當不利, 會影響免疫系統、睡眠和情緒。 它一旦過量, 免疫系統會變弱、睡不好、 心情也會被拖下水。 但別怕, 提升「快樂荷爾蒙」 (像是血清素、腦內啡)的活動, 可以幫
Thumbnail
2025/04/09
你是否知道,科學家正試圖讓早已滅絕的 「恐狼」(Dire Wolf)重返地球? 這不再只是《侏羅紀公園》的幻想, 而是一場由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 現實進程。 近年, 包含哈佛大學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隊, 正積極推動「去滅絕化」計畫, 目標物種包含長毛象、袋狼, 甚至現在連恐狼這種
Thumbnail
2025/04/09
你是否知道,科學家正試圖讓早已滅絕的 「恐狼」(Dire Wolf)重返地球? 這不再只是《侏羅紀公園》的幻想, 而是一場由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 現實進程。 近年, 包含哈佛大學在內的多個研究團隊, 正積極推動「去滅絕化」計畫, 目標物種包含長毛象、袋狼, 甚至現在連恐狼這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