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原諒,因為傷害已經無法抹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的觀點很清楚,

涉及傷害他人的行為是無法被原諒的,

這反映了對人際倫理與社會正義的

重視。

這種堅定的立場其實也有其合理性和

情感基礎。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

為什麼很多人,

尤其像我重視人際倫理的人,

會有這樣的看法。

raw-image

⸻—————————————————

一、傷害的不可逆性:對受害者的尊重


當一個人受到傷害

(無論是身體、心理還是名譽),

那種痛苦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1.生理傷害:

例如暴力傷害、性侵,

身體上的創傷可能無法痊癒。


2.心理創傷:

受害者在事後可能長期處於恐懼、

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中。


3.社會形象損害:

如性騷擾或污名化,

受害者一生都可能背負陰影。


即使加害者事後悔改,

這些傷害依然存在,

而受害者的人生已被永久改變。


因此,原諒加害者在我看來,

可能意味著:

* 無視受害者的痛苦。

* 淡化加害行為的惡劣性。

* 讓社會對正義失去明確立場。


⸻—————————————————

二、原諒是否等於縱容?


當一個人選擇原諒犯罪者或

加害者,這在某種程度上,

可能會傳達出一種信號:


1.「傷害無關緊要」、

「施害者可以被寬恕」。


2.在某些受害者或旁觀者看來,

這無疑是在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


3.特別是在性侵、虐待、

無差別殺人等重大案件中,

原諒反而會引發公眾對司法的不信任。

raw-image

⸻—————————————————

三、悔意是否等於無罪?


即使加害者表達悔意,

也不代表他的罪行能夠被一筆勾銷。

1.悔意的真實性:

有些加害者在公眾壓力下才表示悔過,

這種悔意是否真誠可信?


2.悔意的補償性:

即使表達悔改,

受害者的創傷依然無法完全彌補。


3.重複犯案的風險:

對某些人格扭曲的犯罪者,

悔意可能只是短暫情緒,

無法改變其根本行為模式。


所以,悔意對我而言,

並不足以構成原諒的理由。

「因為原諒,

不應該只是基於加害者的表態,

而應該考量受害者的傷痛及

社會正義的維護。」


⸻—————————————————

四、為什麼對「不可原諒」如此堅定?


1.自我保護機制

* 當我們強烈認為某些行為不可原諒時,

這是心理上的自我防禦。

* 對於傷害者的寬容,

可能讓我們覺得自身安全受威脅。

* 如果原諒變得太容易,

未來犯罪者是否會更肆無忌憚?


2.正義感驅動

* 對於重大惡行,社會傾向於選擇嚴厲懲罰,

因為這樣才能給予受害者及

其家屬一個交代。

* 「殺人償命」的觀念根植於許多文化中,

因為這代表以平衡罪惡的公平。

* 當社會中的人們普遍認為,

某種行為不可原諒,

這也是在集體捍衛道德底線。

raw-image

⸻—————————————————

五、個人情感與社會情感的衝突


在個人層面,有些人能夠選擇原諒,

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釋放痛苦;

在社會層面,原諒卻不一定代表正義的

實現,因為它可能讓犯罪者逃避應有的

懲罰。


這種衝突,

使我們往往難以接受「原諒」的觀點,

因為它可能動搖,

整個法律正義體系的根基。

raw-image

⸻—————————————————

六、 當悔意不足,原諒更難


黃子佼的性騷擾事件中,

即便他有表達悔意或道歉,

對很多人來說,

悔意是否真誠?道歉是否足夠?

仍然存疑。


在性騷擾案件中,加害者的悔過

往往難以讓受害者真正釋懷,

因為心理創傷難以消除。

即使黃子佼選擇道歉,

這種毫無悔意的道歉根本一文不值。


當加害者的悔意不足或不真誠,

原諒便成了一種道德綁架。


⸻—————————————————

結語:不可原諒作為捍衛正義的選擇


我的觀點,

反映了對受害者立場的高度共情,

以及對正義的堅持。

1.在涉及傷害他人的行為上,

你選擇站在受害者這一邊,

拒絕給予加害者「輕易原諒」。


這種態度,

本質上是對正義感與安全感的守護,

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普遍性。

原諒是選擇,

但不可原諒也是正義的一部分。

raw-image

👇 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你覺得,傷害能被原諒嗎?」


#原諒與傷害

#悔意不足

#社會正義

avatar-img
39會員
108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書籍筆記、運動及興趣,自我創作的正念文章,凝聚相信的力量,擁有更好的自己,期望自己成為閱讀中繼的我,幫助需要突破人生低潮的朋友,從運動和閱讀中再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冰淇霖的正念生活 的其他內容
AI 生成的「吉卜力風」爆紅, 但它能取代宮崎駿嗎? 這幾天,ChatGPT 生成的 吉卜力風 AI 繪圖 在網路上掀起熱潮, 從 Threads 到 Facebook , 各種充滿宮崎駿氛圍的 AI 圖片席捲社群。 瘋傳吉卜力畫風的《魔戒》預告片 柔和的筆觸、夢幻的光影,
負面氛圍會影響一個人, 影響一個人的信念或價值, 就是人,容易受情緒影響, 產生未經慢想就快思的通病。 堅持信念是很難的一件事,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 因為,#你不相信自己。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當外界的聲音變得紛亂, 當身邊的人不斷質疑, 當市場波動、計劃受挫、 努
這個月原本設定跑量是50公里, 但是,台灣北部天氣變冷而令人懶散。 這個月就快結束而跑量一半都不到, 但是,休息也帶來了其他東西。 1.小腿肌肉因此獲得救贖而不再呼救。 2.將近十年沒有碰電腦的大叔也敢報名 AI短片比賽,讓不擅長繪畫的人, 只用手機也能有創作的可能
我參加了由 Introversify的AI教室及 HailuoAI 所合作推出的AI短影片製作比賽。 所有成功報名的朋友都將獲得 免費 7天無限生成方案,可以盡情生成影片! 本次的影片主題為 「夢境片段」, 通過海螺AI的影片生成功能創造出來。 比賽規則: ➡️ 影片時長 10s
一、關係的重要性 在人生的旅程中, 關係無疑是我們生存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讓我們在這個廣闊而繁雜的世界中 感受到歸屬感,並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 而關係是我們旅途中的風景, 無論是家人、朋友, 還是與陌生人短暫的交會, 每一段關係都像是一顆種子, 決定了我們內心的豐盛與快樂。
人說病就病,本來好好的, 一下子就腸胃炎,拉肚子發燒。 人說走就走,才華洋溢的, 一下子就發聲明,仍鼓勵夢想。 時間永遠比金錢更重要, 金錢是用來交換價值的。 #今天想說什麼想做什麼, #永遠不要想說等到明天。 #不是鼓勵放縱, #而是鼓勵珍惜。 珍惜就是在意識到人生無常
AI 生成的「吉卜力風」爆紅, 但它能取代宮崎駿嗎? 這幾天,ChatGPT 生成的 吉卜力風 AI 繪圖 在網路上掀起熱潮, 從 Threads 到 Facebook , 各種充滿宮崎駿氛圍的 AI 圖片席捲社群。 瘋傳吉卜力畫風的《魔戒》預告片 柔和的筆觸、夢幻的光影,
負面氛圍會影響一個人, 影響一個人的信念或價值, 就是人,容易受情緒影響, 產生未經慢想就快思的通病。 堅持信念是很難的一件事,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 因為,#你不相信自己。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當外界的聲音變得紛亂, 當身邊的人不斷質疑, 當市場波動、計劃受挫、 努
這個月原本設定跑量是50公里, 但是,台灣北部天氣變冷而令人懶散。 這個月就快結束而跑量一半都不到, 但是,休息也帶來了其他東西。 1.小腿肌肉因此獲得救贖而不再呼救。 2.將近十年沒有碰電腦的大叔也敢報名 AI短片比賽,讓不擅長繪畫的人, 只用手機也能有創作的可能
我參加了由 Introversify的AI教室及 HailuoAI 所合作推出的AI短影片製作比賽。 所有成功報名的朋友都將獲得 免費 7天無限生成方案,可以盡情生成影片! 本次的影片主題為 「夢境片段」, 通過海螺AI的影片生成功能創造出來。 比賽規則: ➡️ 影片時長 10s
一、關係的重要性 在人生的旅程中, 關係無疑是我們生存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讓我們在這個廣闊而繁雜的世界中 感受到歸屬感,並賦予我們生活的意義。 而關係是我們旅途中的風景, 無論是家人、朋友, 還是與陌生人短暫的交會, 每一段關係都像是一顆種子, 決定了我們內心的豐盛與快樂。
人說病就病,本來好好的, 一下子就腸胃炎,拉肚子發燒。 人說走就走,才華洋溢的, 一下子就發聲明,仍鼓勵夢想。 時間永遠比金錢更重要, 金錢是用來交換價值的。 #今天想說什麼想做什麼, #永遠不要想說等到明天。 #不是鼓勵放縱, #而是鼓勵珍惜。 珍惜就是在意識到人生無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最近突然想到霸凌的議題。 霸凌是可以輕易被原諒的嗎? 過去我也曾被霸凌過,但我自認那不算是嚴重的傷害,不過我似乎無法輕易地說出我原諒他們了。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有人說提分手的人總是最無情的人,也有人說提分手的人是屬於受傷不深或是傷害另外一方的兇手,但是人們卻忘了:傷口會痊癒,但是罪惡感卻會一直折磨著那個提出分手者的內心。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最近突然想到霸凌的議題。 霸凌是可以輕易被原諒的嗎? 過去我也曾被霸凌過,但我自認那不算是嚴重的傷害,不過我似乎無法輕易地說出我原諒他們了。
Thumbnail
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媒體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原諒」牽涉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但被人傷害後,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恐怕是,修復自己受傷的心,以及和自己的關係。文章描述了作者從被傷害到原諒的心路歷程,並分享了尋求內心平靜的方法。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