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三月底取得了RYT200的瑜伽師資證照,短短16天將自己丟到台東海邊,從失眠到秒睡、從葷食到三餐蔬食、從雜亂到倒空,這一趟培訓對我來說不僅是認識何謂瑜伽,更是學習如何生活,與自己連結。於是我將用許多篇幅娓娓道來瑜伽師資培訓的小故事與感受,會有幾篇不知道,但會有很多。
以往會在家裡跳有氧、做一些徒手運動,以及看Youtube影片練習瑜伽伸展,主要是為了放鬆運動過後的肌肉,或是久坐低頭導致的肩頸僵硬及腰酸背痛,不過如果沒有搭配影片,自己總是記不得體位,高度仰賴網路上的影片,有時又不太滿意影片裡的序列。搬到高雄後一開始住在沒什麼空間的小套房,加上長期待在室內讀書懶得出門,運動對我來說能拖延就拖延,後來覺得還是該培養運動習慣,於是找了間小班制的瑜伽工作室,感覺蠻好的,於是就這樣練習了一年左右。
在上瑜伽課的過程中,有時感覺很好、很伸展,但有時又覺得很煩燥、很久,看到同學很厲害或是明顯初學,心裡都會冒出比較的聲音。有時覺得今天的課程很不錯,回家想再練習就忘記剛剛老師教了什麼,開始思考是不是因為是被動接受序列所以無法記得過程?因為不是自己安排的、不知道每個體式的用意、不知道體式之間如何進出,於是記不得?如果這支序列是我安排的,我是不是就可以記起來了?瑜伽師培這個想法不知何時早已埋藏在我心中,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去參加師資培訓,除了學費高昂以外,我覺得自己的體位法練習也遠遠不及可以受訓的程度。對於擔任瑜伽老師也是興致缺缺,並不是對於教學沒有興趣,而是認為老師一職責任重大,而自己沒有能力。
但我在碩二上的時候,因為課業及論文壓力讓自己陷入一個很膠著的狀態,對課業及生活皆動彈不得,踏入研究所的這一年半將自己燒壞,除了心理層面不堪負荷,身體也頻頻發出警訊,從長期失眠、莫名感冒、免疫力低下,到肩背持續疼痛至無法入睡,去了整復及物理治療都沒有效果,於是果斷休學半年,讓自己有段喘息的空間,同時也審視自己想要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但對於高焦慮族群來說,閒閒沒事半年是不可能的,除了旁人的好奇詢問(壓力)之外,自己也過不去心中的坎,好似一定要掛一個名號、有在做一點事,才不會看起來像是在浪費時間,但修復自己從來都不是浪費時間,只是現階段的我依然無法調適這點。於是在「想要了解瑜伽」和認為「我應該這麼做不然看起來太混」的情況下尋找了瑜伽師培的資訊。
我不是一個很會做功課的人,同時我是一個很容易放棄的人,遇到挫折就想逃避,或是覺得隨便啦直接妥協,在尋找師培資訊時也是如此,有體驗一間有名的瑜伽教室團課,但整體感覺就是不對,手機演算法也跳出許多教室的廣告,但一看就不是我想要的感覺。爾後詢問了身邊有上過師培的朋友以及瑜伽老師,得知了在台東海邊的「Yoga House」,聽說是比較偏向身心靈平衡的瑜伽師培,培訓期間在每年的春/秋季,包吃包住的同時甚至比市面上的平均學費還便宜。雖然要離開高雄,但台東我也還算常去,兩次打工換宿和一次大學實習都在台東,16天也還好吧。
Yoga House的網站很簡單,沒有太多課程介紹,只有放幾張同學在課程中倒立看起來很厲害的照片(坦白說有點被嚇到),但我是一個很需要掌握資訊才能安心的人,於是打算在電訪時好好詢問老師。填妥報名表後需要與Sucharita老師簡單電訪,而我又是一個大I人,更有講電話恐懼症,需要在一個完全沒人的空間才能好好講電話,甚至會把要講的話、要問的問題先寫在紙上,邊講電話邊一條一條劃掉的那種人,在不知道對方會講什麼的情況下還會更焦慮。
老師先簡單詢問我練習瑜伽的狀況,以及為何想要來參加培訓,同時告知教室的環境簡單自然,如果有風吹日曬雨淋或是看到毒蛇猛獸都是正常的,聽到這邊就開始大皺眉頭,風吹日曬都還可以理解,但有至於去淋雨嗎?然後毒蛇猛獸聽起來也太危險?(後來沒有遇到,不過有看到猴子。)同時老師還說行李簡單就好,不用帶吹風機,但我燙捲髮,一定要用烘罩吹頭髮欸。最後詢問老師:「培訓尾聲是否有類似試教的環節做為成果驗收?」因為我實在很害怕考試發表這種事,如果要教一堂課更是讓人打退堂鼓,同時也想搞清楚課程內容到底會如何進行(網站上的資訊實在極少)。老師說:「有阿,不過能不能通過並不是只看最後的發表,而是整個培訓的表現都算在其中,像我現在跟你面談也是一環。」當下其實有點微微被敲到的感覺,好像不能用以往讀書考試的制式方式去準備,這點也在之後培訓逐漸被驗證。
培訓將至,想放棄的念頭越來越強。除了那時正在搬家有很多雜事要處理之餘,同時再被老師寄來的行前通知Email嚇到,裡頭說到需要帶睡袋、頭燈/手電筒,也可以帶帳篷,我心想請問是要睡野外嗎?同時也在擔心床墊是否會太薄、毛毯是否不夠厚,但我又不喜歡露營,這些東西買了未來也用不到,不過看氣象隔周會有寒流,於是還是去買了睡袋(好險有買,因為毛毯比瑜伽墊還薄)。有寒流也是讓我卻步的一大因素,因為我超級怕冷(這也是我搬到高雄的原因之一),只要到冬天就會立刻進入休眠狀態,學習力和生產力極低,吹到風容易頭痛感冒,加上培訓還會遇到生理期,很擔心寒流加生理期一起催落會讓整個人狀態很差,一度擔心到想要取消培訓,本來找了一個藉口想問老師能否延到下一期再參加,但後來半夜還是把訊息收回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當初的藉口都是外在的小事,真正讓我想取消的原因是害怕與擔心,擔心自己做不到、擔心自己又做了錯誤的決定、擔心這不是最好的時機、擔心自己不夠有歷練、擔心各種有的沒的...出發點都是不夠相信自己,但因為要取消要跟老師溝通,大I人做不到,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出發了。
以往去台東都帶一大咖行李箱而被當地人笑,感覺很像嬌生慣養的公主,這次因為在意他人眼光於是只帶了一個登機箱,下場就是很多東西都沒有帶到,在培訓前五天都活在懊悔中,衣服沒帶夠、沒有帶相機、沒有帶紙筆、牙膏不夠、棉花棒不夠、也沒有地方塞吹風機,導致很多東西都需要跟同學借,而因為和我一起去的人也都是都市人,所以帶一大咖行李箱反而是正常的,我忘記在這邊沒有人會笑我、沒有人會帶著批判的眼光看我,是我自己先用過往的成見把自己框住,導致自己活得綁手綁腳,不過輕裝上陣也是能過活,就當作一個教訓,以後不管誰說什麼,自己的需求最重要!
出發當天,在火車上悠悠記錄當下的心情,才發現三月過一半了都還沒寫日記。我從國三開始寫日記,從簡短的一兩句話到記錄一件事情的源委與感受,也從日記變成週記,不強求每天記錄,而是以階段性的總結近期感受。一開始寫日記是為了抒發心情,想讓沒辦法與他人訴說的感受透過書寫得以梳理、抒發,後來也發現日記是很能幫助自己檢視自身的工具,你可以透過日記回顧自己這陣子的狀態,我也是透過回顧去年的日記,才發現自己需要休息。每年年末我都會閱讀過去一整年的日記,算是幫助自己記憶過去一年發生了什麼事,而我瀏覽去年的日記,那橫跨碩一上下、碩二上的2024年,我才發現一整本裡面都是「好累、又頭痛了、又中暑了、背好痛、還有...還沒完成、好想放棄。」充滿病痛與煩惱的一年,找不到快樂之餘,似乎忘記感受生活的能力,於是及時按下暫停鍵,在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送出休學申請書,把該有的生活品質還給自己。
回到火車上,當時被緊張焦慮包裹的我寫下:「希望這兩週能夠好好放空、思考、學習,練習與自己相處,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看似是很簡單的事,其實講求的都是正念。而過往在學校與同學相處時頻頻發生摩擦,一度讓我懷疑是否是自己性格上的問題,於是告訴自己來培訓是來學習,並不是來交朋友的,但最後我卻交到了許多真誠的好朋友,算是非常意料之外的收穫,也由衷感謝每一段緣分的到來,或許就像老師說的:「你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但你鼓起勇氣來到這裡,就表示你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