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想到華杉曾經說過,他從2014年開始每日寫作到現在,出差住外面,就是帶著在酒店寫,就連動手術住院也是在病房完成每日寫作,就這樣持續到現在快達到著作等身的成就。他說很多人很多人都想寫書,也不是沒有寫書的能力,但為什麼寫不出來呢?因為他們都是"義襲而取",都立志要大幹幾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就過去了。
今天我的寫作就是向華杉學習,帶著筆電在住宿的地方寫作,等老婆和小孩都入睡後,該交的功課還是不能少。
為什麼我會這麼堅持該輸出就輸出"?因為養"氣",我們說一個人有正氣,做事有底氣,這個"氣"是可以練的。
孟子是這樣講"氣"的。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孟子:「敢問什麼是浩然之氣。」
孟子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氣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這一段有點長,孟子主要說,這很難以言傳,浩然之氣是天地之正氣,本來就在自己身上,我們可以不斷滋養他,它就能連通天地,長存而不衰,但如果做了傷害浩然之氣的事,自然就會氣餒、氣虧、氣虛了。
孟子還提到三條可以養浩然之氣的辦法
1.配義與道
2.集義而生
3.勿忘勿助
其中今天第三條讓我最有感。勿忘無助的意思就是要時時刻刻,日日不斷的堅持,也不要揠苗助長。
孟子說:「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
翻譯過來就是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不要忘記努力用功,也不要急於求成,揠苗助長,這就是勿忘勿助,不斷滴水穿石,下日日不斷之功。
說是這樣說,但放棄很快,堅持卻要一直持續不能放鬆。
昨天還有一個小插曲,老婆說我今天帶家人出來一定比較累,讓自己休息一下,但我想到的是,如果今天我休息了,我接下來也一定很容易因為"身體累"或其他原因就讓自己當天休息,接下來我放過自己的標準一定會越來越鬆散,最後寫作的頻率慢慢降低,最後就不寫了。
後來老婆給我一個另一個選擇,建議我可以先把今天出去玩的份寫完,因為昨天我文章比較早就寫完,算是稍微有充裕一些的時間。聽起來合理,但如果做了我很大概率接下來會變得更有"彈性",最後一樣就不寫了。
怎麼說?
如果我今天可以先把後面幾天的份寫完,雖然後面幾天當然比較輕鬆一些,但同時也等於告訴自己,當我哪一天懶得寫或卡關的時候,心中可能就會想,不然明天在把今天的份補起來就好了,明天可能就想「沒關係,後天一次把前兩天補起來」。我在養浩然之氣的這個道上就充滿的彈性,最後當哪一天突然"彈性"調整到沒辦法補完時,這就瓦解了,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崩壞了。
因此孟子才會說"勿忘勿助",每天不要忘了當天的功課,也不要揠苗助長,先把後面的功課給做了。每天就是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當時間久了,自我滋養的浩然之氣自己就起來了。
而且其實當生活中累積了讓自己成長的好習慣,例如:每日寫作、打拳、運動等等,自然也沒有太多時間去做讓自己狀態下滑的事情。
總之,很開心我自己信守對自己的承諾,做到知行合一,下日日不斷、滴水穿石之功,不間斷也不過度,繼續存養我的浩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