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的疲累,像是無聲的浪潮,一波波將我捲入無力與低迷之中。每天早上起床彷彿打了一場仗,身體沉重得像灌了鉛,上班的腳步更顯遲緩。過去我習慣靠一杯咖啡提神,直到兩週前,我決定戒掉它,轉向更溫和的方式自我調理──用紅棗泡水溫服、泡澡、早睡、遠離手機藍光……這些看似健康的改變,卻依然無法擊退那深層的倦怠感,像是卡在身體裡某個角落,怎麼拉也拉不開。
持續每天冥想靜心,直到那天,忽然察覺——我從來沒真正接納這份疲憊,我只是一直想把它“解決掉”。而瑜珈教會我的,是**「允許當下的樣貌存在」**。於是我深吸一口氣,對自己說:「累了就累了吧,這也沒什麼不好。」
就是那個瞬間,像打開了一扇門,肩頰骨長期的痠疼彷彿也鬆開了糾結。身體終於聽見了我不再抗拒的訊號,於是它願意放下緊繃。我開始在每天上下班的雨中塞車時,不再焦躁,而是靜靜聆聽車窗外雨點敲打的節奏,彷彿在提醒我,連自然都會有低落與沈潛的時候。
瑜珈哲學中的**「Ahimsa」(非暴力)**不只對外界,也應用於對自己的態度。不再強迫、不再否認,而是溫柔地接住每一份疲憊,才能讓真正的療癒發生。身心就像是一場持續進行的練習,當我們從控制與抗拒,轉向接納與理解,那些難以言喻的不適,也會慢慢被時間和慈悲溶解。
現在的我,仍舊會疲憊,但已學會放過自己,不急著好起來,不強求自己永遠有精神。而這份溫柔的允許,就是我此刻最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