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閱讀《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的作者是諮商心理師,主要分享她替個案進行諮商與自己接受諮商的心路歷程。雖然這本書看起來很厚,但閱讀起來非常輕鬆,讓我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這本書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對「每個人完全不同」的觀念。如同我之前提過,我覺得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大腦中,獨一無二,因此對同件事的看法會有所差異;但事實上,人類依然擁有「共通性」,除了渴望被理解與接納外,每個人都「擁有情緒」,這些情緒都是最真實的反應,包含悲傷、憤怒、恐懼與羞恥等。
當我們把這些情緒與產生情緒的原因壓抑至心底時,我們可能會表現出讓旁人無法理解的行為,甚至引發誤會。此時,心理師的功用就是幫助我們抽絲剝繭,找出我們為了閃躲這些情緒的根本原因與行為模式,並引導我們重新做出選擇與改變。
所以,我想這本書為何取名為「也許你該找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因為當我們在生活中不斷遇到讓我們感到不開心的相似情境時,往往正是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協助的好時機。
藉由客觀的旁觀者陪伴我們審視平時面對困難時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這個過程將帶來新奇的收穫。當我們未來再次遇到類似情境時,才有機會打破舊有行為模式,做出不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