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項目
我提交給Brian的年度計劃,很快地也放到了台灣年度業務計畫中被進行檢視。很幸運地,Yuna以及Ken對於我這份年度業績成長30%的報告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於是,就這樣,第一版順利地通過了。至於我今年想要開展的新項目( 將部份作業委外給外部律師 ),Brian承諾我,他會幫我找到預算。而我,則是在第四季進行業務的同時,也開始如火如荼的去接洽外部律師事務所,與他們講述我的理念及作法。不過,很意外的是,我一共跑了五家,竟然沒有一家有興趣。不得以,只能找到在做律師的朋友及同學,問問他們合作的意願。但結果更慘,因為他們倆拒絕得更直接。
就這樣,我這新項目想要推動的計畫。看來應該是機會是0%了。不過,還別這麼早就放棄,因為俗話說得好:「凡事你做過的,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那...我在這些失敗的案件中學到了什麼?其實,這些律師們都在有意無意間的告訴我一件事...。那就是...他們願意成為我們公司的顧問,但不願意進行這種類似於業務的活動。另外,我們給的錢實在太少了些。這答案......怎麼好像有學到也跟沒學到差不多,因為大家已經根本的否定了我的想法與計畫。他們要的,除了是我配合他們現行的作業方式來進行。同時,還要我增加項目的執行預算。基本上,我們彼此間的溝通,是在兩條平行線上。所以這生意,目前根本無法談。於是沒辦法,我只能試著將這些目前遇到的問題,先給記錄下來,並花時間與大家軟磨硬耗,目的就是要找出律師這行業中的競爭"痛點"在哪?然後,在想辦法有沒有可能進行突破。
不過,經過一整季的努力,即便到隔年我從拉斯維加斯開完年度業務會議回來。這件事,仍舊只是放在我的計畫書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聽了Brian的話,沒有太強調這方案所帶來的成果。所以就算沒做成,在平常的業務會議中,也從來沒人問我這件事。黑社會
雖然整個第四季,我花上了將近20%的時間在尋找如何啟動我「新項目」的方法,而也一直沒有任何的進展。不過這一季中,還是有件事情值得提出來說一說。那就是...我好像又遇到黑社會了。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正因為這場際遇,竟為我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這客戶是從事建築行業的,而且還頗具規模。一開始,對方的聯繫窗口黃特助,在與我進行聯繫時的口氣,便顯得極為異常的平淡。聽起來,他好像只是一位在幫人傳話的角色。然而他的頭銜,可是集團董事長的特助。這讓我覺得,總有什麼地方怪怪的。為了彌補隆盛上次大訂單的問題,並給予他們更多的信心。我在一開始便邀請Lisa與我一同進行此案。在幾輪的聯繫溝通後,黃特助是希望我們到他們集團總部,與他們莊老闆當面敲定此事的處理方式。
就這樣...我與Lisa在黃特助約定的日子,來到他們公司總部。除了莊董事長的名字,並未出現在他們公司登記的資料外。我想...最出我意料之外的,應該是電梯一打開時,那兩排十多位身穿黑西裝,前來迎接我們倆的陣仗。他們將我們倆,帶到一位身穿一襲唐裝並有著一頭灰白色頭髮的老先生面前。接著,這位正在泡茶並自稱為莊董的人,請我們倆入座。在遞上了茶杯,請我們先品茶後,莊董開口說到:「我們是做正當生意的,不會坑人,但也不喜歡吃虧。你們這位小姐強硬要我們買東西的行為,讓我們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特地請你這位能說得上話的人來我這一趟。一句話,我願意拿出五百萬解決問題。但,至於買什麼,希望你尊重我們的選擇。當然,我知道你可能有你公司對你要求。要是你無法在這做出決定,那這提案我現在就撤回。後續,就按我們熟悉的方式處理...。」熟悉的方式?不會是殺人放火吧!我的腦袋中突然閃過了這奇怪的念頭。接著,我回答莊董說:「沒問題,莊董是爽快人,那我也就爽快的接受您的提案。」聽完,莊董對我點了點頭,並轉頭跟黃特助說:「剩下的,由你來對接處理。」之後,他便起身準備送客。這時,Lisa突然插話說到:「不是,這要買什麼都沒談...。」聽到這,我趕緊打斷Lisa的話說到:「這裡是我做主?不是妳做主?」莊董再次的點了點頭,並親自送我們倆到電梯口。離開前,我問莊董說:「謝謝他的誠意。但...之後若這金額正負有差一點的話,還請他幫忙。」莊董爽快的回答我說:「沒問題。」
離開之後,我與Lisa回到停車場。Lisa對我剛剛阻止她表示意見這件事,非常的不滿。我跟Lisa:「剛剛的氣氛真的很不對,我當然希望案件照我們的想法進行。但前提是,我不希望妳會有危險。」但Lisa卻回覆我說:「有什麼好怕的,我們是依法辦事,道理在我們這邊。你剛剛這麼說,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可能全部只買L產品(也就是P產品的入門版產品)。但這產品的銷售,是不會列入我們公司在你們公司的銷售績效內。」我接著跟Lisa說:「我當然知道,因為L產品的銷售結果,我也不會被認列。好了!今天這件事,算是我處理的不好。我會親自告訴妳老闆,要是最後你們這案件因為我的決定而少掉了原先預估的10套業績,我會用其他案子補給妳。但Lisa,我還是得強調一件事。這句話我也對Lily說過。就是我帶妳出門,就有義務帶妳平安回去。」聽到這,Lisa停頓了一會,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不明白我的意思。之後,我補充說到:「之前與大田衝突的那個案件,沒有人告訴我究竟最後發生什麼事了?不過,我記得妳說,妳們拿到的利潤很少。那個案件當初預估的利潤是150萬,就先用這案件來補吧。」Lisa回我說:「L產品的利潤不會有這麼高,三分之一都不會到。」我問她:「要是能到100萬,能解決上次她們利潤不足的問題嗎?」Lisa點點頭說:「差不多。」
於是,我利用了一點點的小技巧,請代理商幫忙提供一些折扣。讓這案件最終用126套L產品加上2套P產品完成結案。而莊董當初答應我,若採購金額正負有差一點的話,他會幫忙的這句話,他也沒食言。他們最後花了將近700萬來採購。至於Lisa他們公司能獲得的利潤,也如我一開始預期的,超過100萬元。
總結來說,雖然我幾乎沒被認列到績效。但在這案件中,隆盛公司,從原先服務一家客戶,變成服務整個集團26家客戶,利潤也從原先預估的20萬到超過100萬。他老闆覺得,還算是筆不錯的生意。而我事後,也補了他們需要的8套業績。因此,我們重新恢復了之前的合作關係。但...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在確認案件結束後,我將這整個案件寫成了一份報告,提交到Brian那。並將我是如何犧牲自己的績效,但卻將這案件的銷售金額從150萬提升到將近700萬的過程,給詳細的說明了一遍。Brian在收到之後,非常開心的跟我說,太好了。有了這個案件,他有信心向上面爭取,以後P產品的入門版產品在台灣銷售的結果,都可以認列到我的業績之中。是,Brian沒有食言,因為從明年開始,這原先屬於我的3%的業績,在經歷過這場意外之後,終於回到了我的績效之中。原先想帶著這些開心的情緒,前往明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業務年會。但,我卻在這時聽到 Charles離職的消息。說實話,有點感傷。畢竟,他曾經像是師傅一樣的教導過我。而且還不只Charles,Kent也因為不適應這個環境,在繼Leo之後,也離開了我們公司。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在外商工作的高度不穩定性。
過完年後,我與同事們以及新來負責P產品銷售的業務經理Albert,一起再次搭上了前往美國的深夜班機。然而這時候的我們一行人,完全渾然不知,一場巨大的海嘯即將襲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