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長大的學員,有一種學外語的集體經驗:
知道自己應該要多練口說,卻總是開不了口。
無論是從小學英文,還是成年後才開始學日文、韓文或其他語言,當進入需要開口說話的階段,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緊張,甚至抗拒。
「我怕講錯被笑。」
「發音好像怪怪的……」
「別人都講得很好,我一講就丟臉。」
這些念頭,我們聽過太多次了。
我們從小接受的,是一種強調「不能錯」的教育: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我們自然會養成一種「完美才有資格開口」的習慣。
語言學習,則剛好踩中這個地雷。因為語言從來不是完美才開始說,而是在錯中慢慢學會表達的工具。
我們很多學員在剛開始時都說過這句話:
「我真的學了很多,但一講就卡,不是因為不會,是因為怕丟臉。」
這些擔心,我們完全理解,也從不輕視。因為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安全感的問題。
你不是語感差,你只是還沒有一個可以練習「說錯」的機會。
我們的任務不是要你直接開口流利地講五分鐘,而是幫你安排適合你狀態的輸出任務:
你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錯、慢慢修,甚至在學習分析書中看到「原來我真的有在進步」。
你會發現,講出來這件事,不會那麼可怕,甚至會變得有點成就感。
語言學習不是為了表現完美,而是為了讓你有能力開口、被理解、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你不犯錯,而是讓你在「願意開口」這件事上,變得越來越自在。
你可以從只會說「這個」「多少」「我喜歡」開始,
再一步步往前走—— 說得更長、更穩、更像你自己。
你不是不會說,而是還沒找到可以練習「說錯也沒關係」的空間。
如果你現在也正在經歷這樣的卡關期,請別急著給自己貼標籤。
你其實已經準備好了,從下一句開始,把你的語言真正「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