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靜觀
看著其他人在爭論、爭辯、權力鬥爭。靜靜看。不批評。這是一種靜觀的能力。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紛亂。就算是一個很重視明哲保身的人,自己不招惹別人,並不代表不會被別人招惹。這時,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混亂,都需要保持內在的平靜。這種內在平靜,正是靜觀的能力。靜靜的觀看別人的動作,不被影響。但,這只是外表的。真正的平靜,真正不被影響在於「內在的靜觀」。以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叫作「後設認知」,簡單說,就是監控自己的認知。監控、觀察自己的想法,正是內在的靜觀。有意識看著自己的想法,而不被想法帶著走。有意識感受身體的煩躁感覺,卻不被煩躁帶走。於是,大腦中的想法再如何消極,身體中的感受再如何混亂,自己都能靜靜觀看,不被干擾。
當自我覺知能夠靜觀內在世界,不被內在世界的想法與感受干擾,保持著覺知。這時,就算外在世界很混亂,也影響不到自己。
不入別人的戲,不陪別人演戲
很注重別人的感覺,是在底層無意識中的傾向,用「直覺」探索別人的感覺,並在不知不覺中同理、共情,自己的意識卻不覺知這種情況。
如果身邊的人總愛「演戲」,總愛使用情緒勒索,自己底層那一個「顧到別人感覺的直覺」被波動了,就很容易掉入別人的「劇碼」中,隨著別人的劇碼,陷入相關問題與困境。
這是別人的「業」,自己並不需要承擔。
因此,進行課題分離是很重要的事。別人的課題,是別人的事,與自己毫無關係。除非別人主動求助,不然,就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更進一步,即使別人主動求助,也要仔細釐清彼此的相關,不要自以為是聖人、聖母,未經覺察就因為「無意識中直覺的同理與共情」,與別人的課題發生糾扯。
熱情、溫暖與善良是好的特質,但,靜觀的能力非常重要。靜觀自身的熱情、溫暖與善良,並且慎重使用。如果缺少覺知,只隨著別人的能量去波動,很容易以自損的方式表現「善良」。如果發現這種狀況,就當立即說不,即時止損!
內在靜觀的肯定句
以下是一些內在靜觀的肯定句,讓自己在混亂的世界中,保持靜觀其變而不入戲。
我靜觀大腦的思想,凡是批評、討論、研擬別人的思想、行為與感受的「思想」,都將它捨棄,清除!
我靜觀身體的感受,凡是因為別人某句言語、某種態度,而在身體中引發的情緒感受,都靜觀它,並且斬斷相關畫面與身體感受之間的連結!
我觀想人生如戲,以「戲」作內在思想。當我腦中浮現某個人的畫面,意識深入其中,並引發身體感受時,就以「戲」的信念,靜觀大腦中的畫面:我只「看戲」而「不入戲」!我以此保持覺知,不被負面情緒盜取生命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