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選擇性與人交往,但不做離群索居的孤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上高中的姪子跟我說,他不想和人互動,認為現代科技幫助下,不管出行或餐飲都可以透過手機解決,與人互動交流也很煩,認為交朋友沒什麼用處。

我笑著詢問他:「你是不敢、不想還是不會和人交流,不敢可能是因為過往人際互動時曾受過傷,不想是認為社交真沒用或對他人完全沒興趣,不會是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流,不知道你是哪一種?」

姪子想了想回答我說,應該都有,就像過年許多親戚來家裡作客,他被父母親逼著各種問好,但他根本不記得對方是誰,覺得這樣做很煩,也沒有意義。

我聽了很同意他,確實年節時的應酬交流對現在的他意義不大,但這不代表人際互動沒有價值,人與人互動交流至少有以下的四個好處:

 一、建立關係網絡:

        透過人際間的真誠交流,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關係網絡,除了獲得情感的支持以外,許多時候在社會支持與商業合作也能有所助益。

 二、友誼與歸屬感: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第三層,「社會需求」層次需要透過人際交流才能獲得滿足,而研究發現一個人的人際交流網絡與品質,例如有多少親密朋友,是否能從家庭獲得支持,對個人的健康與壽命都有顯著正相關。

 三、獲得他人肯定:

     美國心裡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研究後相信「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沒有人際交流互動,無法獲得直接的肯定經驗。

 四、調節情緒提升自我:

      與親密信賴的人抒發感受,有助於穩定情緒,而透過他人的回饋與對他人的觀察,人類才能更瞭解自己。

 

我姪兒可能現在還沒體會人際交流的價值,也或許先踩到了互動交流的雷區,下面是我認為無效社交的四個雷區:

 一、過度娛樂:

        這類人誤以為人際交流就是吃吃喝喝講些場面話,認為人際交流就是唱歌跳舞開開心心,但這不是人際交流的常態,互動交流如果一直停在表面層次,無法進到更深層次的交流,這就是坊間常說的酒肉朋友。

 二、過度保護:

      人們對自己隱私過度保護,家庭生活不想談,個人喜好也不想交流,適當保護隱私是對的,交淺言深也可能嚇到對方,但如果人際間沒有半分信任,無法交流更深想法,那社交很難展開。

 三、過度自卑:

        因為對自己沒自信,總感覺和人交流會暴露缺點,遇到位高權重者又感覺自己渺小,不敢與之交流。

 四、驕傲自負:

      與過度自卑相反的是過於自負,在交流時都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批評建議完全不予理會,其實交流應該要學習看到彼此身上的優點,也藉由他人回饋發現自己的缺點與盲點。

 

總結以上,我對人際交流的幾項建議如下:

 一、平常心待之,每個人都有閃光點:

     人無完人,不期待也不失望,不用因為對方位高權重就高看他,也不要因為一個人貧窮寒酸就瞧不起他,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道路,都會有他的價值,平常心待之,學會欣賞不同人的價值,練習在交流時找出對方的優點。

 二、學會提問與傾聽:

        人際交流最重要的不是表達,而是傾聽,當然要對方願意說並且高興的說,而要做的這一點,你需要學會提問,這樣不僅能讓對方說,更能引導話題走向。

  三、不用刻意勉強:

     社交不一定要很歡樂,當然更不用刻意勉強,沒有話題談不用硬聊,享受安靜的相處也非常好,有些人害怕尷尬,硬要找話題交流,反倒陷入尷尬。

 四、掌握通用禮儀:

     通用禮儀的底層邏輯就是尊重對方感受,而不同地方的習俗也造就不同的禮儀,例如有些地方用餐時的座位有所講究,而大部分的地方在重要場合對服裝會有要求,如果不確定可以請教他人,所以禮儀是可以通過提問學習的。

 

     我對姪子說,不知道我講這些會不會讓你厭煩?他說不會,因為我講的時候會與他交流詢問他的想法,他覺得我不是單方向在說,也有尊重他的感受,我大笑的說,你看這就是好的交流,其實我們不是不想和他人交流,只是不喜歡那些無效社交,所以我才會明明樓下熱鬧滾滾還躲到樓上和你聊天呀。

 

和侄兒的這場對話,最終我們彼此達成共識的是:

可厭惡那些無效社交,但不因此否定人際價值;

可有選擇性與人交往,但不做離群索居的孤鳥。

(本文首發於建元顧問電子報第670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24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早前小誌分享,因緣際會,說起社交圈子的事。 社交上,我幾近是飢不擇食。小弟生性孤僻,喜歡宅在家中,甚至未必每天都會出外,社交活動自然匱乏。由是僅餘的友人和活動,於小弟而言,如同久旱總逢甘露。 小弟聽聞他人能夠篩選朋友,頗為驚訝。有人選擇我做朋友,小弟求之不得——我不是常有選擇朋友的權利。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很久沒有聯繫的同學與我聯絡,簡短的幾句言辭往返之後,我便四兩播千金的不再接下任何話荏了,默默淡出。因為簡單的互動就已經知道對方大致是來尋求認同與討拍的,只是以尋求協助作為包裝。 雖然之前曾說過不要給人免費的建議,但並非是說必須要當個斤斤計較的勢利眼或者自私自利的小氣鬼,畢竟,我亦曾經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很久沒有聯繫的同學與我聯絡,簡短的幾句言辭往返之後,我便四兩播千金的不再接下任何話荏了,默默淡出。因為簡單的互動就已經知道對方大致是來尋求認同與討拍的,只是以尋求協助作為包裝。 雖然之前曾說過不要給人免費的建議,但並非是說必須要當個斤斤計較的勢利眼或者自私自利的小氣鬼,畢竟,我亦曾經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從來沒有「三歲定終身」這種話,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群體生活的意思代表在你的一生中還會遇見許許多多的人,也許沒有夠好的父母,但只要持續生活下去,總還是會遇到相知相惜的伙伴。人不會永遠孤單,最怕的是過去經驗限制了自己,固執相信自己沒有人喜歡,負面自我預言造就了孤單的結果...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Thumbnail
今天和soulmate持續聊人類圖。 話題來到【真的很討厭社交】這件事。 她說:看到自己的閘門之後才知道,喔~討厭社交是天生的,沒有原因的。她很討厭大團體,很討厭社交,只喜歡在小圈圈裏待著,人一多就好累想回家。 我覺得我和她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從小我就極度厭惡各種團康活動,參加夏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