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的生活,就是跟著節氣享口福。
最近東北季風來襲,高溫悶熱,似乎又比去年更熱;不過雨後春筍,可以吃桂竹筍的季節還是令人欣慰。住家附近有一處古道,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竹林,上山走走看能不能撿一些筍子解解饞。
其實,一大清晨是採摘最佳時間,因為桂竹筍曬到太陽之後口味會變得苦澀;但,身為一位業餘嘴饞之人,撿剩的就好。半個腰身長的桂竹筍是完美的尺寸,只要帥氣一折,咖一聲,美味就到手;不過,怎麼能小看客家鄉親火眼金睛的採收功力,每當看到獵物一折,原來早就被饕客-赤腹松鼠搶先品嘗啦!但,只要不放棄,總有漏網之魚,來回走一趟,一鍋美味的福菜油燜筍終於有了著落!!
仆菜(又稱福菜)也是我來到客家庄後的心頭好。去年最後一期稻作後客家鄉親忙著種下芥菜,趕在農曆年前採收,將曬得半乾的芥菜塞進米酒頭罐子裡,一刻不得閒才有辦法完成料理的接力賽。這瓶仆菜為隔年的旬味保留了席次。仆菜、桂竹筍、大骨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濃郁的大骨肉汁與幾乎化作泥的仆菜緊緊吸附在筍片,越滷越入味,仆菜飽滿的天然乳酸菌成就了這道酸甜鹹香的經典客家旬味。
當初因為機緣來到新竹,人家都是去到護國神山賺大錢,只有我這名怪奇中年大姐越搬越鄉下。不過,當初曾經因為追尋從產地到餐桌到澳洲打工,回台灣在城市打拼繞了一圈,才終於回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在鄉下創業大不易,但能夠實踐隨著節氣生活,在當今快速都市化的台灣是多麼難得的生活方式。
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今年一定要購入福菜,為旬味接力,繼續當一個有福氣品味節氣料理的鄉下人(笑)。